吴敏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汕尾学校 516600
【摘要】激励型德育模式是我校省级立项课题,我们研究认为,这种模式是时代需要的创新德育模式,是走出德育困境的模式,是学生需要的德育模式,因为它体现教育“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本质。本文重点探讨激励型德育模式与“问题学生”转化实施策略转化成果。
【关键词】激励型德育模式;问题学生;转化策略;成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6-0184-01
立项时的课题名称《“问题学生”的成因探究及其对策》,后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商量确定课题更改名称为《激励型德育模式与“问题学生”转化效果研究》,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课题背景,意义,讨论研究课题研究手段方法、流程。下面就课题几组概念,转化策略和转化效果等维度进行综述。
一、需要辩明的概念
1.问题学生
主要是从德育的角度上说,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常常会碰到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思想品德存在着偏差、行为习惯表现不良的学生,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他们常被称为问题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问题学生时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的花朵。”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走进他们的心灵——尊重自尊心,唤起悔悟心,增强自信心,激发上进心,才能让他们美丽绽放。
2.激励型德育模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理论的基本思路,是针对人的需要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激励型德育模式就是从学生的不同层次需要出发,针对学生不同问题状况而采取的多种科学的的德育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不是单一方法,是可以综合应用与反复应用的。
二、激励型德育模式与“问题学生”转化
(一)尊重学生,情感激励
没有尊重作为基础,德育工作将很难开展;只有充分尊重学生,舍得“情感投资”,我们的激励转化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开展。
1.建立信任,感化教育
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 增加“感情投资”。要从真心实意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 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 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而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 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问题学生那冷却的心, 使他们在被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 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用心了解,宽容面对
用心去了解学生问题所在。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主要了解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与家庭原因,如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甚至家长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有的家庭父母离异缺乏爱和教育。二是学生自身的原因:由于各种内在隐疾或者生理的缺憾,让学生在心理上的扭曲,导致行为上的偏差。用心了解,更要宽容面对。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起初接纳他们较弱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也许是后天习惯的慢慢养成,环境、家庭、家长等等都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平时,我们应该用理解的心态去接纳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耐心对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宽容他们较低的知识水平问题生本身就给我们平时惹来一堆麻烦。
(二)点燃希望,多元转化
1.树立目标,点燃希望
舍得“情感投资”问题学生只是为我们转化问题学生打下基础,“转化”问题学生才是我们教育问题学生的目的。根据学生现有情况,指导学生制定德育、智育、体育、劳技、社交等多元目标,帮助学生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导学生针对阶段性的目标进行管理,使学生受到不断的激励,从而促成目标实现。
2.多管激励,多元转化
首先,要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要有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实行环境的激励。我们的具体通过格言走廊、“美好加油站”宣传栏 、走廊书吧、班级名片、每周格言栏等环境去激励学生,在潜而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其次,要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核心是要让问题学生的自尊自信,满足自身成长的需要。活动激励的办法能够较好地促使问题学生快速转化。例如我们在课题实施阶段开展的“月月美好节日”,12个月的每个节日都有系列活动、颜色、意向、价值观。又如组建多元化的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成立以下六大类别社团。体育类的篮球社、羽毛球社;棋牌类的围棋社、象棋社;艺术类:合唱团、吉它社、漫画社、精品舞蹈社、管弦乐社、影视社;科技类的植物组培社、电脑社、模型社;文化类的文学社,书法兴趣组;社交类 小记者社、校园广播、英语社等。再如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我们将通过宣传栏,张贴活动照片、优秀作品、报道学生成长的优秀事迹等,并利用校报、家长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活动进行宣传。从而激励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体验成长的快乐。
再次,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引导、共同教育。我校依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开发“走向美好”“励志青春”的系列校本课程。将作为激励教育的有效载体。建立激励性评价体系,通过班量化、明日之星、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月度人物等评比让学生在各项评比细则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实现自我超越,享受到心灵的自由与快乐,主动发展、追求卓越。通过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校本课程、评选人物,将激励学生在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越来越好,培养同学们乐观上进、助人为乐精神,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活动,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
另外,我校实施榜样激励机制,使学校的精神变得生动具体,让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对促进转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正视反复,固本优化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在转化过程中, 问题学生故态复萌, 出现多次反复, 是一种正常现象。德育工作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反复抓, 抓反复”, 因势利导, 让问题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只有持之以恒, 反复教育, 才能巩固问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对问题学生进行“优化”的过程。
三、结语
激励型德育模式要坚持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来对待这些“问题”学生,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少数“顽劣学生”, 倾注爱心,激发潜能,允许反复,坚信每个学生都会感受教育的温暖, 认真勾画出最绚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韩素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与“后进生”转化[J].科技资讯,2007,(02):98.
[2]孙克芬.运用赏识教育转化高中“问题学生”[D].苏州大学,2011.
[3]高玉珍.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J].新校园(中旬),2017,(03):181.
论文作者:吴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模式论文; 课题论文; 学校论文; 目标论文; 环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