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 江苏 兴化 225721)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外科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腹部外科肠胃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为25例。对照组按照正规西医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患者比对照组的患者治愈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外科肠胃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腹部外科;胃肠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25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335-02
胃肠功能障碍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全身性病变的一种胃肠道急性病理改变,以胃肠道粘膜损害以及运动和屏障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本病不是一组独立的疾病,而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一部分,包括急性胃粘膜病变(应激性溃疡)、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肠道菌群与毒素移位、危重病相关腹泻、神经麻痹引起的肠蠕动缓慢或消失等。是一种腹部外科术后比较常见的腹部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矢气不通,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临床针对腹部外科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采取西医治疗方式,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进行探讨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50例腹部外科肠胃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随机选择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为36.7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为38.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的标准
符合WHO胃肠功能障碍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具有腹胀,恶心等不适症状;消化道出血胃肠粘膜炎症坏死引起消化道出血,如病变侵入粘膜下,可出现溃疡出血。排除有严重心肺血液重大疾病的患者;排除对药物过敏或者有过敏史的患者;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给予患者胃肠部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在饮食方面对患者禁食,禁饮;以有效的药物积极控制患者腹部防止感染;维护正常的肠道菌群。给患者定时定量服用多潘立酮,促进胃肠动力。
1.3.2观察组治疗方法 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复方大承气汤,选用赤芍15g,大黄15g,桃仁10g,当归10g,丹皮10g,乌药5g,红花10g,生甘草12g,芒硝10g,将中药浸泡1h后用水煎去药液200ml,在术后8h左右,患者开始口服或者经导尿管注入大肠,每日一剂。知道腹胀消失,患者开始正常进食为止。
1.4 疗效观察
显效:患者的的胃肠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各项胃肠指标均已基本恢复正常,腹部胀气,恶心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胃肠功能得到一定改善,不试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胃肠功能没有得到改善,不适的症状未有缓解或加深。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且观察组的显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讨论
胃肠功能障碍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如全身严重感染、重度感染性休克等,特别是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腹腔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包括严重烧伤、战伤、创伤大出血、各种非感染性休克、DIC、重症胰腺炎、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等。医源性因素如大手术、麻醉并发症、持续全胃肠外营养、心肺复苏后等。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胃肠粘膜缺血、缺氧有关。胃肠粘膜缺血导致粘膜微循环障碍、能量不足、渗透性增加,抵抗H+的能力下降,同时,胃粘膜分泌碳酸氢根减少,如有胆汁反流将遭受进一步破坏。胃内的H+浓度相对增高,粘膜的损害使H+逆向弥散更容易且难于清除,造成粘膜糜烂、出血。粘膜缺血致细胞坏死、凋亡,尤其是肠绒毛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粘膜上皮的坏死、脱落,使胃肠道机械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高。在缺血时肠蠕动减弱,胃肠道内存在的很多细菌可大量繁殖,导致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道壁内含有丰富的黄嘌呤脱氢酶,胃肠粘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使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生成黄嘌呤,释放活性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与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可进一步损伤肠管,影响粘膜的修复。
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由于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致肠胀气、肠内容物积聚,肠麻痹使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持续腹胀使肠壁张力增加,加重肠道的微循环障碍;腹压增加影响呼吸,加重缺氧。危重病人出现腹胀常是病情恶化和不可逆转的征兆。消化道出血?胃肠粘膜炎症坏死引起消化道出血,如病变侵入粘膜下,可出现溃疡出血。出血灶常呈弥漫性,可呕血或解柏油样大便,大量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贫血。胃镜检查可见散在出血点或溃疡。腹膜炎?胃肠缺血缺氧及持续腹胀,致肠腔内细菌穿过肠壁进入腹腔;肠源性感染因胃肠屏障功能减弱,在胃肠功能的诊治上,临床医学一般都采取西医方式治疗,主要以促进胃动力药物为主,但其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引起并发症,而在本项研究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腹部外科胃肠功能障碍,从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0%,总效率为92%,相对应的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4%,总有效率为64%。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在治疗上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外科胃肠功能障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积极推广应用,给患者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丁红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外科胃肠功能障碍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7):996-997.
[2]谢新波.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外科胃肠功能障碍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3(8):77-78.
[3]周安传,王树军,周建松,郑文武,杨立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1(12):44-45.
论文作者:奚荣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胃肠论文; 患者论文; 粘膜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腹部论文; 外科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