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 邮政编码:224005
【摘要】:目的:探究热敷护理对膝关节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符合条件的80例膝关节术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方式,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膝关节术后患者均遵医嘱在拔除引流管的第二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热敷护理,直接进行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前热敷患处20分钟,将两组患者1-7天内活动度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膝关节术后患者开始锻炼1-3天内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膝关节术后患者锻炼第4天开始,活动度较对照组膝关节术后患者的活动度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前进行20分钟热敷护理,患者的锻炼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热敷护理;膝关节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疗效
采取手术方式对膝关节患者进行治疗,术后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手术操作情况与术后关节及肌肉情况有直接影响,较好的手术操作可预防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等术后并发症。患者在康复功能锻炼过程中易出现疼痛现象,导致影响患者的锻炼进程及锻炼效果。我院针对膝关节术后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锻炼1-7天关节活动度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膝关节术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为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经患者及其家属允许后,采用信封式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40例,48个膝关节;男性膝关节患者:女性膝关节患者=21(25个膝关节):19(23个膝关节);患者年龄为(47-79)岁,平均年龄为(62.98±9.02)岁。其中包括15例骨性关节炎、8例滑膜炎、9例髌骨软化症、8例半月板损伤。
观察组:40例,50个膝关节;男性膝关节患者:女性膝关节患者=23(29个膝关节):17(21个膝关节);患者年龄为(48-77)岁,平均年龄为(63.03±8.12)岁。其中包括18例骨性关节炎、7例滑膜炎、10例髌骨软化症、5例半月板损伤。
入选标准:两组膝关节术后患者均为首次进行手术,既往无膝关节手术史。
排除标准:①膝关节严重骨缺损患者;②患者患有骨质疏松;③患者患有严重的内科疾病。
对比两组膝关节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膝别等)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可进行科学对比。
1.2 方法
遵照医嘱两组患者膝关节术后2-3天内拔除引流管,引流管拔除两天后,开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2]。
对膝关节术后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前调节康复仪器的长度,拧紧旋钮,防止锻炼过程中因旋钮松动影响锻炼效果,甚至对患者造成伤害[3]。
根据患者个人的关节活动范围调节康复仪器,患者在仪器上时,其患肢应处于外展10度至20度的状态,足尖向上中立位,患者的脚与水平线成90度,给予患者穿好固定鞋套。
患者的小腿及大腿固定于仪器上,让患者的大腿尽量贴实于活动架,防止因肢体悬空无法达到理想的活动角度,而影响膝关节术后患者的锻炼效果。
膝关节术后患者每日锻炼两次,分别为上午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锻炼过程中的速度及力距从最低的开始,初次锻炼患者的活动范围为0至40度之间,角度可随锻炼日程增加,可逐日增加5至10度,由于患者的膝关节在夜间活动较少甚至处于制动状态,所以患者第二天的锻炼也应从最低开始[4]。
观察组:对膝关节术后患者进行热敷护理,护理方法分为干敷及湿敷,具体如下:
(1)干敷法:a)在100℃开水中兑入凉水,将水温调至65度左右,对于患有血液循环障碍、感知不灵敏及老年患者水温不宜超过50度,防止烫伤患者。b)将热水袋放平,取塞,灌入三分之一的热水,为避免热水的蒸汽对水袋产生过大的压力,尽量将袋内的空气排出,拧紧袋塞,以上操作完成后将热水袋倒置,轻挤热水袋,防止漏水,将热水袋表面擦干,包好毛巾,护理人员用手背试温后,放于患者所需部位,每次20-30分钟。c)热敷后,将水袋内的热水倒净,倒放至干爽后,往水袋内吹气,使其膨胀,随后拧紧袋塞,存放于阴凉处。
(2)湿敷法:a)给予患者涂抹凡士林于治疗部位,随后为患者患处盖上敷布或纱布。b)在热水中将毛巾浸湿,彻底拧干后,抖开,用手背试温,测试该毛巾是否烫手,折叠后放于患者患病部位,为保持毛巾热度,可加盖一层毛巾或棉垫放于热敷毛巾外,5分钟为患者换敷一次,每次15-20分钟。若患者感觉烫热,可以揭开毛巾的一角进行散热,及时更换热水以维持温度。
对血液循环不好或感觉不灵敏患者进行热敷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及观察,对患者的局部肤色、感觉等加强观察,以免烫伤患者。内脏出血(严重内科疾病)、口腔或面部有感染化脓、受开放性损伤患者不应给予进行热敷护理。给予患者进行热敷护理工作时,注意无菌操作,完成热敷后按照正常顺序处理患处。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膝关节术后患者直接进行康复功能锻炼。
两组膝关节术后患者经康复功能锻炼后均给予冷敷护理,使局部组织温度降低,延缓组织的代谢速度,减弱炎症的反应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膝关节术后患者7天的关节活动效果,患者每日进行两次锻炼,记录患者每日能达到的最高活动度作为当天的关节活动度数。
1.4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膝关节术后患者的研究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膝关节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关节活动度数均采用(`c±S )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 < 0.05 代表两组膝关节术后患者分析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膝关节术后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第四天后,观察组膝关节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膝关节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随锻炼效果的不断增强。
观察组膝关节术后患者当天所达到的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膝关节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有显著提高。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膝关节属于人体构造最复杂且最大的关节,其损伤机会多,若膝关节受损害,极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热敷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疼痛部位的痛感,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
由于患者手术治疗后仅能对患者的功能进行改善,而恢复功能还需在术后康复护理的指导之下完成。目前为止,临床常用的康复方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训练及步态训练等,康复功能锻炼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患者可通过该锻炼方法[6],保持并增加患者的关节活动度,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及黏连的情况。患者在锻炼过程中由于关节长时间处于休息甚至制动状态,突然运动,易出现关节疼痛,使得患者的锻炼及康复进程受影响。
热敷护理可通过扩张局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促使组织中的废物及毒素的排出;同时热敷护理可有效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通过对血液循环的改善,加速排出致痛物质及吸收炎性渗出物质,缓解神经末梢受到的压迫和刺激,以此减轻患者的疼痛 [7]。与此同时,患者通过热敷护理放松肌肉,增加膝关节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患者因肌肉僵硬、痉挛及关节强直所导致的疼痛。
因此膝关节术后患者术后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前进行20分钟的热敷护理,可在早期内增强锻炼效果。热敷护理是通过水温65℃的热水袋传导的温热效应,对机体起作用,使得营养组织得到改善,增加新陈代谢,提高水肿及炎性产物的吸收能力,软化疤痕组织。通过温热可使得神经及肌肉张力降低,达到缓解痉挛疼痛的目的。
经过此次研究可发现,对患者进行热敷护理的效果伴随着功能锻炼度数的增大逐步显现,膝关节术后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第四天后,观察组膝关节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膝关节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锻炼效果的不断增强,观察组膝关节患者当天所达到的关节活动度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总之,给予膝关节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患者进行热敷护理有以下优点:效果明显、简单方便、费用低、患者无经济压力、安全可靠、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杰.患处热敷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CPM锻炼效果影响的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7):74-75.
[2]赵丽敏.患处热敷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CPM锻炼效果影响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2):2062-2063.
[3]王欢,陈洁,熊敏.冷热敷与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33(11):178-179.
[4]龚俊.湿热敷中医护理对骨折术后淤肿患者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33(11):181-183.
[5]张莉莉.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9):141-142.
[6]彭淑艳.中药热敷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及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2,18(7):113-114.
[7]朱雯君.持续质量改进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4):14-16.
论文作者:蒋洪霞1 李青荷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患者论文; 膝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