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县初中开展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调查研究论文_韦贵阳

都安县初中开展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调查研究论文_韦贵阳

(都安瑶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广西 都安 530700)

摘要:文章通过对都安县3所中学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现状问题及优势,并进行了创新路径探索。

关键词:都安县初中;民族体育文化活动;调查研究

民族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众繁衍生息的历史进程中点缀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学校作为传播和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阵地,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都安初中的学校体育教育中,不仅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映射本土体育文化价值,而且对传承和保护民族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因此,探究民族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的教育传承对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都安县3所中学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情况作为调查目标。调查的对象主要是3所中学的体育老师以及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30名教师和250名学生。

二、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对本课题所设计的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本文采用重测法进行验证,进行信度的检验。将前后两次问卷数据用SPSS20.0 进行统计处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r=0.90、r=0.91 说明本问卷具备较高的信度,符合调查要求。

三、民族体育文化在都安县初中的教育传承现状问题总结

1、学生对学校民族体育课的满足感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民族体育课程较少、学校没有自编民族体育文化的相关课程教材。

2、教师认为学校尽心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了比赛与扩大影响,而为了传承民族文化或者是为了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性却没那么强。可以看出,学校在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目的上,比较功利性,主要以为了学校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民族体育作为学校的一项教育特色,而没有重视目的从文化从学生角度出发。

3、学生对学校中的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意愿不强,大部分不愿意传承民族体育文化,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开展的民族体育文化活动不贴近学生的发展,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认知有偏差。

4、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消失所持的态度比较消极,感到惋惜与认为不该消失的为很少数。这主要是因为学校里教育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机会比较少,形式不够新颖,学生认为民族体育文化没有很重要。

5、教师对学校开展民族体育文化教育感觉影响较小,主要因为学生不太喜欢、学校与老师和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认识不够、正真有影响的文化传播很难做到。

四、民族体育文化在都安县初中的教育传承中的优势分析

1、体育教师的年龄总体分布比较年长化,年长教师相比年轻教师,在民族体育文化的了解深度及广度上要优于年轻教师,有更多的经验。所以,这种年龄分布比较偏“老龄化”的师资结构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

2、民族体育文化,主要靠少数民族人民的传承得以发扬,而都安县初中体育教师中,有70%的为少数民族身份,体育教师来自不同民族,有利于民族体育活动更好的开展,也有利于学校的民族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

3、每名体育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民族体育项目,多数人能掌握三至五项的民族体育项目,甚至有10%的教师可以掌握五项以上的民族体育项目,教师对民族体育项目的掌握良好,奠定了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都安县初中的民族体育项目比较丰富,调查的所有学生都曾接触过民族体育项目。丰富的民族体育活动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基础。

5、大部分人认为学校如果不开展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导致的后果是青年淡忘、民族文化消亡、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很快消失。因此,教师比较重视开展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认为不开展此类活动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五、针对民族体育文化在都安县初中的教育传承过程的路径探索

1、重视对民族体育课的编制准备

通过调查得知,在民族氛围浓郁的都安县3所初中中,仅有1所中学有使用其他学校所编制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但是此教材对应的民族特色体育与都安县本地区的民族特色有出入,而其他两所学校也没有自己编制的关于民族体育文化的相关校本教材。教材是保证特色课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将本地的民族体育项目、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体育事业与学校的体育课程相融合,这样的课程才是一个有特色的、有系统的、有历史积淀的校本课程。一个好的民族体育文化教材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还会启迪学生的思想,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丰富的、完整的民族体育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就是依据、就是工具、就是大纲,是教师的法宝、学生的知识宝藏。制定具有本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编校本民族体育文化的教材,可以树立本校的学校特色,起到一个学校在体育教学或者文化传承上的示范作用,也是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传承民族文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转变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观念

首先是学校要转变民族体育文化传承观,要认识到民族体育文化是促进学校发展的趋势,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不只是解决学生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而且是有利于学生的民族情感的培养。随班就读也不只是上民族体育项目的体育课就行了,而是要让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民族体育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推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其次是转变体育教师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观,要通过讲座、培训、交流、学习,让体育教师了解民族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意义、原则、方法、途径的理解,使体育教师形成正确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观。第三是转变学生的民族体育文化学习观。文化的流传,就是要靠学生把文化深入心灵,要通过讲座、记录片、竞赛活动、知识竞赛等来使学生认识民族体育文化,利用学生的课上以及课余生活,丰富学生的民族体育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在充满民族文化熏陶的氛围下,提高对民族体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而能够更深入、更全面、更具体的去了解民族体育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民族自豪感。

3、要加强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管理工作

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离不开有效的学校管理,都安县教育局层面,要制定学校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规章制度,规范民族体育文化教育活动,明确学校要达到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目标,要规范学校民族体育文化教育的环境建设,明确民族体育文化教育的职责。学校要建立民族文化教育的培训制度,提高体育教师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的能力。只有完善了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教师本身也应加强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管理,要建设好适合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硬件环境与人文环境,制定民族体育文化的教学方案,完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控制机制。通过各种制度的完善,保证学校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顺利进行。

本调研旨在通过对都安县初中民族体育文化教育开展的探索,为区内外民族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提供实践参考,探究民族体育文化在学校进行教育教育传承的有效途径,使其更好地融入学校体育课堂中,并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的开展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都安文体局.都安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方案[R].1998(11).

[2]徐飞,杜卫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1(5)

[3]许思毛,刘小明,杜朝辉等.广西农村中学民族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实践与思考[J].贺州学院学报,2012,28(1):93-96.

[4]朱青松,孙绍宁,韦德佳.桂西北瑶族地区开展打陀螺运动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以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2):22-24.

论文作者:韦贵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  ;  ;  ;  ;  ;  ;  ;  

都安县初中开展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调查研究论文_韦贵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