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城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810000
摘要:在新时代中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数量大大增加,而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建筑的质量好坏起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提高对混凝土结构的重视,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本文从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出发,总结了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希望对今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
(一)外界温度
因为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和搅拌的需要,外界的温度直接的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混凝土会因为外界温度的骤然下降而出现表面细浆的现象,同时其内部仍然存在一个恒定值,这两者直接的差距直接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在这种温差的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在凝固后就经常出现裂缝等一系列的问题。
自身自缩性
现阶段混凝土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矿物掺和料、高效减水剂等添加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明显的降低了水灰在混凝土中的比例。但是因为混凝土的内部特性现在仍然没有被彻底了解,添加材料的使用需要非常谨慎,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因为过度降低水灰比的原由而出现水量或灰量不足的现象发生,不仅可能整体的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宏观体积,造成自缩现象,还可能会产生蜂窝现象,甚至更为严重的断裂现象,给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及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损坏,也加大了后续养护的工作量。
(三)混凝土质量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中存在大量凭借“经验”进行生产的混凝土搅拌站。这类搅拌站,特别是私人搅拌站,容易将赚钱作为终极目标,其经验大多数在如何降低成本上,甚至搅拌站送检的试块和实际生产的混凝土的标号和龄期并不相同,混凝土的强度性能很难得到保障。同时,现在我国砂石行业也存在质量较差的问题,直接造成了混凝土质量波动大,在调配时出现上一盘的土和下一盘的土减水剂掺量需要有4、5个点的变化、级配差、含泥量差、含水波动大等问题。
二、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技术准备
在进行混凝土结果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首先应当和提供混凝土的部门办理混凝土预拌的委托和混凝土浇筑申请,以此来约定施工需要的混凝土标号、调配时添加剂使用剂量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时间等。其次,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对所有机具进行检查,同时配备备用机具。最后,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特别时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确保施工的连续性,确保施工所需的水电等外界条件充足,同时对临时停水停电的情况做出预防性的准备,事先需准备好一定数量的人工振捣工具,以防止出现意外冷缝。
(二)施工条件准备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前,要保证施工条件已经具备,主要包括:检查各种管线是否已经埋设完毕,钢筋隐检和模板预检是否已经完成;检查混凝土结构施工所需的通道是否搭设完毕;调试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同时准备一定数量的耗材;比较关键或者风险高的施工点需备好对讲机,并要求有备用通讯设备;检查施工人员是否安排妥当,有无轮换人员;检查支模架搭设的安全性;检查梁、板内的垃圾是否清理干净等。
(三)针对一般梁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要检查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5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浇筑,砼浇筑必须振捣密实,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控制在30~40cm,每一振动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15-30秒之间,表现为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10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在整个振捣作业中,不要振模振筋,不得碰撞各种预埋件。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必须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特别是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没有特殊情况,不设间歇,即使必须间歇,时间也必须缩到最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如果间歇超过2小时,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设专人对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等情况进行观察,一旦观察到上述问题则,必须立即停止施工,集中精力在混凝土初凝前将问题整改好。
接缝处混凝土应先先凿去浮浆,用水湿润并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才继续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时应从中间向四周扩散浇筑,防止铝模板产生整体移位针对柱、墙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 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并应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延续时间。
洞口进行浇筑时,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应均匀对称,振捣棒距洞边≥30cm,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在钢筋密集处或墙体交叉节点处,要加强振捣,保证密实。
墙身不能一次性浇筑完成,混凝土没有初凝时间侧压力相当大,容易涨模,应分段、对称和分层浇筑,浇筑部位下方应有人随时保持跟踪,并用橡胶锤敲击模板,以免在浇筑过程中因气泡无法排出而造成蜂窝麻面。
柱墙混凝土应分层、分段浇筑,每段、每层浇筑振捣完成后,用橡胶锤在模板表面进行敲打,以确保表面无气孔。
封闭式模板部位施工时,浇筑高度一次性不大于500,由于封闭式模板无法进行振捣,应在盖板、侧壁及顶板在外表面进行振捣并用橡胶锤进行人工敲打,以确保混凝土成型后表面无气孔。待振捣完成后,打开观察口, 进行检查是否全部浇筑到位,如有未浇筑到位部位将混凝土在观察口部位倒入,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振捣。
针对楼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
楼梯部位的混凝土结构应分三次浇筑完成,并且在完成后打开踏步板上的透气口,以避免产生蜂窝等问题。同时,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尽量将施工缝设置在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范围内。
在进行大模板轻骨料混凝土浇筑时,首先应连续施工,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其次应分层分段浇筑,每次浇筑长度不大于500mm,浇筑时将振动棒深入楼梯内部进行振捣,内部振捣完成后放置于楼梯盖板上震动并用橡胶锤敲击;最后由于轻骨料容量轻,容易造成砂浆下沉,轻骨料上浮,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要快插慢拨,震点要适当加密,公布均匀,其振捣间距不大于振荡棒作用半径的一倍,振动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分层离析。
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要特别注意养护工作,比如在瓦工对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进行找平时,应当注意边进行找平边进行复核。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日期需要大于等于7天,如果混凝土中掺用了缓凝型添加剂则应当大于等于14天。
三、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需求,需要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采用更加的规范、严格、科学的施工技术,从而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的重点,就在于对土木工程中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的总结。
参考文献:
[1]赵冰.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安装调试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05):167-168.
[2]张丽丽.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安装调试技术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6(08):160.
[3]高怀亮.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安装调试技术探析[J].化工管理,2015(35):169.
[4]王文革.浅谈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安装调试技术[J].科技展望,2015,25(11):65.
论文作者:郭祥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质量论文; 振动器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骨料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