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681.533.1【文献标识码】B
摘要:目的:分析CT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在CT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在CT导向下注射臭氧后显示,臭氧在间盘内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随访患者3-12个月,临床治疗显效74例,显效率为82.22%;有效12例,有效率为13.33%;无效4例,无效率为4.4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CT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穿刺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并且可以监测臭氧分布及注射后的改变,临床疗效确切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腰腿疼痛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引起髓核脱出纤维环之外,进一步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而引起的腰腿痛病症。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有80%的人被腰腿疼痛困扰[1]。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中提出采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本文作者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在CT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CT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在CT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55.652.15)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7.452.16)年。所有患术前均进行CT或者MRI确诊,排除骨性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椎体滑脱等异常者。
1.2方法
1.2.1定位
患者取俯卧位,进行病变间盘常规扫描,层厚为3mm,确定突出间盘的部位和形态。在CT扫描图像上利用测量软件标定表皮预测穿刺点,并且进一步测量标定点至间盘之间的间距、穿刺进针的角度、进针的深度。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洞巾,采用0.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穿刺使用的22g薄壁千叶针,外径为0.7mm。一般情况下进针角度为40-55度,进针应该紧贴着关节突外缘进入安全三角区,进针进入椎间盘内中后1/3区域即可[2]。
1.2.2穿刺途径
确定好穿刺点后,依据临床中患者的突出物位置选择合适的穿刺途径。一般常见的有: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穿刺途径为侧后路;中央和旁中央型突出物位于患侧神经根内侧的患者,穿刺针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进入盘内。具体的穿刺路径为:
1.2.2.1后内侧型:经皮肤及皮下脂肪-骶棘肌-黄韧带-神经根内侧间隙-突出物-盘内。一般情况下进针需要向足侧倾斜8-15度,如果这个角度穿刺不成功,可以用小关节内侧缘入路,从正中旁开1.5-2.0cm左右进针。
1.2.2.2后外侧型:后外侧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外侧患者的穿刺路径,应该经神经根与小关节突內缘之间进入盘内[3]。具体的路径为:经皮肤及皮下脂肪-骶棘肌-黄韧带-神经根外侧间隙-突出物-盘内。在穿刺针尖抵达黄韧带时,从CT扫描证实穿刺针尖是否位于黄韧带内,确定位置之后,抽出针芯连接含有5ml过滤空气注射器。在整个进针过程中,应该给予注射器轻度的压力,在针尖穿过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时,注射阻力骤减遂,并注入3-5ml的气体。然后进行CT扫描观察,进一步证实进针是否到达硬膜囊,被注射的气体是否推移至对侧。在确定穿刺针前方没有障碍时,可以将针经过突出物刺入盘内。对于部分L3-4和L4-5间隙由于属于后骨性椎板阻挡所以无法进入,应该行后路穿刺。对于后路穿刺者应该采用弯针技术实施。具体路径为:颈椎旁后外侧途径,然后将套针穿刺到达盘内,再经套针穿入弯针,经CT扫描调整完整以外套针,使针尖直达突出物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注射方法
在确定穿刺点和穿刺途径之后,使用5ml注射器抽取浓度为60g/ml的臭氧,首先在椎间盘髓核腔内进行分次反复注射,然后经CT进行扫描观察内部分布效果,然后在进一步测量突出物中央的距离缓慢的将针退到突出物中央。再次CT扫描确定针尖具体位置,然后再进行缓慢注射60g/ml的臭氧35ml。在突出物CT值超过Hu时,应该首先注入2-3ml的600单位的胶原酶水溶液或者10%的高渗盐水,然后再注射臭氧[4]。临床中对于神经根有显著增粗的患者,应该将针退出达到神经根旁再注入40g/ml的5ml臭氧剂和1ml的得宝松。最后采用CT扫描具体的溶解情况,然后依次进行观察、拔针、局部穿刺点粘贴,将患者送入病房。术后的1-3天内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通畅还需要给予3-5天的抗生素治疗,防止发生感染。
1.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中:显效:患者临床疼痛基本消失,可以进行正常工作。有效:还是存在间歇性轻度疼痛,工作能力基本恢复。无效:临床腰腿疼痛无改善,神经根损伤体征呈阳性,患者无工作能力。
2结果
临床中90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在手术中、手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大血管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患者3-12个月,临床治疗显效74例,显效率为82.22%;有效12例,有效率为13.33%;无效4例,无效率为4.4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引发腰腿痛的主要原因,除了突出的髓核会对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压迫外,髓核还会是释放出化学物质,例如磷物质,磷脂酶A2以及血管长入突出的髓核都会瘾大自身免疫性炎症,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小关节囊以及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梢或者细小神经产生疼痛。
本文提出的CT导向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初由发达意大利医学家发现的,其深入的研究了臭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臭氧治疗椎间盘退出症的机制是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使髓核出现脱水最终衰退萎缩。同时臭氧还具有直接的阵痛和抗炎作用。目前,该技术在我国也已经快速发展,其操作水平趋于成熟。但是我们不能错误的认为CT导向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针对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为:临床中患者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并且进行常规保守治疗2个月以上,临床无明显效果者,对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和绝大部分的非包容性突出患者治疗后症状都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中患者行CT或者MRI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多数属于轻中度单纯性包容性椎间盘突出者,伴有或者不伴有椎间盘退化者均适应;外科椎间盘切除术后残余的椎间盘突出者;属于非包容性中度突出者,突出小于5mm也适应。但是对于严重椎管狭窄、游离型椎间盘脱出、突出物钙化、突出物超过椎管容积的30%,并且椎体发生滑脱,存在手术风险或者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都是采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禁忌症。存在禁忌症的原因可能是髓核退变严重,臭氧失去了作用机制,所以患者需要进行MRI检查,了解患者髓核内的水分[6]。
总之,CT导向臭氧注射技术克服了注射胶原酶后腰腿疼痛、过敏反应和发生感染的不足,成为当前临床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安全可靠地微创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创伤小,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不良反应轻微,对患者自身的干扰性较小。但对于脱出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在临床中采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一定要正确的把握适应症。
参考文献
[1]黄平,王丹,蒋欣浩,等.经皮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6(11):861-863.
[2]谢星,弥金凤,赵惠蓉,等.臭氧髓核氧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00例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12,10(2):85.
[3]卢伟,何晓峰,梅雀林,等.后外侧和小关节内侧双入路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27(12):1741-1744.
[4]裴晓飞,秦建斌,栗志兵,等.经皮椎间盘摘除术与联合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2,6(1):20-23.
[5]张艳,张杰,吴松,等.CT引导下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29(6):415-416.
[6]崔群威,朱书秀,张军.实用椎间盘微创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441.
论文作者:郁金惠,钟叶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臭氧论文; 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椎间盘论文; 导向论文; 神经论文; 率为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