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临床作用与效果分析论文_黄玲

黄玲

(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四川 广汉 618300)

【摘要】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接收肿瘤患者100例作为对象,分成两组后行不同处理,即:对照组(基础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组(中心静脉导管),评定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者3例,发生率为6.0%,和34.0%的对照组相比较少,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肿瘤患者护理期间实施中心静脉导管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整体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肿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276-02

中心静脉导管主要针对长时间静脉注射的患者,穿刺部位一般在锁骨下,旨在减轻患者疼痛度,预防临床并发症。肿瘤患者疾病治疗期间,需多次化疗处理,而反复性的穿刺会加大患者血管壁损伤度,破坏皮肤组织,增加感染风险[1]。故而,临床需针对肿瘤患者实施中心静脉导管处理。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此导管的使用效果,本文将我院接收者作为对象试验: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接收肿瘤患者100例作为对象,分成两组后行不同处理,研究组50例,男女性例数比29:21,年龄段30~72岁,平均(50.6±0.6)岁;疾病类型:29例肝癌,15例胃癌,6例肺癌;对照组50例,男女性例数比30:20,年龄段32~75岁,平均(50.7±0.7)岁;疾病类型:30例肝癌,14例胃癌,6例肺癌。2组患者临床资料无区别,可进行评定(P>0.05)。

1.2 方法

临床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理,首先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和血管等选择适当的留置针,穿刺期间以15度的角度刺入患者皮下,待看见回血后套好套管、固定,拔出针芯,拧紧肝素帽,连接输液装置;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导管处理,首先按照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操作执行,根据患者血管情况,于患者锁骨下方作穿刺点,做好穿刺点周围的消毒工作,局部麻醉穿刺点后进针,将针尖放于锁骨内侧,贴紧锁骨背面缓慢刺入,刺入3.0cm后继续进针,发现静脉血液流入注射器后,表明成功穿刺。

1.3 评定项目

评定两组患者的置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发症事件属于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置管留置时间属于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置管留置时间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有区别(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相关数据详见下表。

表1 临床置管留置时间评定 (d,x-±s)

3.讨论

一般来说,肿瘤患者需接受长时间的化疗处理,且时间不定期,需多次行化疗药物输入处理。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大多行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通过输液设备和留置针的连接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然而,由于此类手段留置时间相对较短,易出现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影响临床效果[2]。资料显示,肿瘤患者治疗中存在诸多刺激性血管的药物,间接加大患者疼痛度。故而,需选用合适的手段行穿刺处理。

近年来,临床通过对肿瘤患者留置导管的研究发现,中心静脉导管效果显著,此导管可在患者体内长时间停留,并发症率相对较低,亦可从某种程度上减轻患者疼痛度。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前期,首先需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便于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执行,如:导管选择过程中,应选择小、细的导管穿刺,以预防感染病症的出现;穿刺点选择期间,需选择管径粗、位置深的静脉,方便穿刺[3]。同时,还需向医护人员讲解置管留置期间易出现哪些并发症,护理期间需格外注重哪些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周围是否存在红肿、水肿等,发现异常后立即处理。其次,医护人员需叮嘱患者禁止随意触碰、拔出导管,应指导患者保持穿刺孔清洁度,禁止穿刺孔碰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处理后发现,导管留置时间相对于基础留置对照组来说较长,两者有区别(P<0.05);从留置期间的并发症上来看,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组患者出现3例,包括:感染1例,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发生率为6.0%;而基础性穿刺组并发症者17例,包括:感染6例,静脉炎7例,导管堵塞4例,发生率为34.0%,两者有区别(P<0.05),说明:给予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处理可减少血管刺激度,符合临床报道。

综上,临床肿瘤患者护理期间实施中心静脉导管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整体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春梅,袁增.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临床作用和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4):154-155.

[2]Chen Xiangyu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ICC in cancer care [J].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2011, 30 (3) : 148-149.

[3]王敏,贾月霞.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8-8.

论文作者:黄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临床作用与效果分析论文_黄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