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居民最普遍利用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园质量、数量问题已成为相关领域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各城市纷纷新建、改造城市城市公园。就城市公园而言,植物景观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方面的客观需求,又能满足城市生态建设具体要求。但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存在多样化的问题,必须以人的客观需求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完善。因此,本文作者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点,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探讨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园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要素,其中的植物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很好的绿色空间,有利于他们舒缓压力、愉悦心情,能够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客观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创造富有“感染力、生命力”的城市文化。就环境心理学来说,是以人为中心,全方位分析人的行为心理、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去揭示不同环境下的各类行为规律。而在环境心理学下,全面、深入研究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公园植物的重要性
就城市公园化而言,属于全社会环境建设工程之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而公园植物可以重塑城市外在形象,促使城市景观面貌更加丰富,在城市公园建设中,植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景观意义。公园是城市园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城市文明的核心标志,关乎城市整体面貌。在城市公园建设中,要特别重视植物的优化配置,生物具有的多样性,让公园空间极具特色,植物为城市编织出一条别样的彩线,而在时空方面,可以客观地折射出城市面貌,具有一定的景观意义。其次,生态意义。城市公园属于景观生态系统,具有其特殊性,而公园植物是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新形势下,城市公园具有更多的功能,已成为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环境的组成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的绿地,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使城市更好地发展。最后,社会意义。城市公园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植物景观,比如,林下、湖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而这正是新时期城市公园“以人为本”理念的重大呈现。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作用下,能够充分展现城市具有的特色,打造绿色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环境心理学下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就环境心理学而言,属于交叉学科之一,人、环境二者关系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在心理学理论方法作用下,全面、客观分析人的各类行为活动。景观设计师需要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优化设计景观空间,更好地满足人的功能、心理需求。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点,有利于优化设计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1、植物景观的节点设计、界面设计
对于景观空间来说,节点是其重要的过渡、连接部位,通常情况下,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比如,精致、复杂。在设计公园出入口节点景观中,所设计的景观必须具有一定的识别性、冲击力,设计者可以优化利用较大尺寸、体型的植物合理配置,达到所需的植物景观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城市公园中,活动广场、文化娱乐这两大节点都是公园的关键性区域,能够可以折射出城市公园设计的主题,这两大节点所安排的植物必须具备较强的观赏性,具有较高层次感,供城市居民休息、散步的区域属于休息节点,可以构建在公园林地、坡地等,借助周边密林植物,合理分割对应的区域,促使城市公园具有私密化特点。城市公园界面是指不同区域的交界面。在设计其植物景观的时候,设计者必须全面、客观分析环境心理学包含的边界效应,优化利用不同植物组合形式,有机整合色彩质感,根据城市公园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草木、林荫,营造一种全新的界面景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通透、简洁、封闭,可以让城市居民、乘客欣赏风景的同时,产生较强的心理安全感、归属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客观需求。
2、植物景观的路径设计
主路、次路、小路是城市公园道路的主要类型,设计者可以根据各类道路特点,优化设计植物栽种,构建绿色通道。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坚持相关的设计原则,路径两旁的植物要以列植为中心,准确把握各类植物的疏密程度、高度,优化配置,间植设置一些灌木,促使此处的植物景观具有鲜明的层次感、多样性。对于水域周围的路径来说,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坚持自然安排的原则,为城市居民、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使其更好地观赏公园景观,愉悦他们的心情,陶冶他们的性情,有效舒缓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客观需求。
3、植物空间设计
就植物空间来说,限定因素特别多,设计者要根据实际环境特点,准确把握水平、竖直等要素,优化配置植物景观。植物空间有三种类型,即开敞式、封闭式、覆盖式。以开敞式植物空间为例,以竖直方向为基点,借助低矮灌木、草坪合理划分对应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城市居民、游客的视野。如果是覆盖式植物空间,藤蔓类植物、大型树冠特别多,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一定要准确把握其疏密度。如果是封闭式植物空间,所设计的植物景观必须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封闭感,可以优化利用高大的乔木构建出小尺度空间,近景处可以借助一些花草来起到点缀的作用,这样可以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宁静感。
4、植物景观生态化设计
在植物景观生态化设计中,设计者要结合环境心理学理论,准确把握植物季相,充分利用植物色彩特点,冷暖色调合理搭配,围绕城市公园主题,有效处理植物色彩组合、环境营造二者之间的关系,借助植物生态习性、绿化效果等,优化设计植物景观,促使所设计的城市公园更具特色,更具魅力。在此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植物,科学搭配植物,充分彰显地方特色,呈现地域风景景观群落。设计者必须站在生态化角度,优化利用美学、造景等功能,着重分析各类植物的生长条件、生态化特点,构建”交错生长、复层混交”植物群落,打造立体化空间,充分彰显城市公园“绿色生态”这一主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设计者要多角度分析环境心理学理论,结合城市居民、游客心理特征,优化设计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充分显现植物景观所具有的“生态、观赏”优势,以植物季节变化、地区气候特征为媒介,合理搭配公园中的路径、植物,充分展现城市公园的魅力,更好地发挥自身多样化作用,在丰富城市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小冰.贯穿生态理念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6,04:117-118.
[2]韩益河.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4,18:82.
[3]汪赛群,王利利.基于环境心理学下的城市公园入口景观设计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145-147.
[4]李艳,沈守云.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05:211-212.
论文作者:梅良玉,张呈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植物论文; 城市论文; 公园论文; 景观论文; 环境论文; 城市居民论文; 设计者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