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_国家经济论文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_国家经济论文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段性论文,社会发展论文,当前我国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自身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加上开始进入全球化的深度层面,我国让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越来越突出,分析和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把握今明两年的社会形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三大阶段性特征。

一、发展与改革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期

今明两年,经济体制自身的矛盾会进一步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改革将进入攻坚的关键阶段。

过去的几年中,从经济结构上看,首先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构成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公司制改造推动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虽然在GDP总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效益提高了。各种新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壮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日益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其次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为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创造好的基础、好的环境。从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方面来看,今后几年各类产品指令性计划将陆续全部取消,企业普遍实现自主生产经营;如果说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那就是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和外汇市场相继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自主择业,技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

当然,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以及市场价格为主的商品市场体系的基本形成,仍旧处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些方面的改革难度依然很大。总体上看,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很难全部、彻底触动,深层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属框架性的,还不稳固。今明两年,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将继续推进:

1.艰难的国企改革成绩显著,但仍然会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最繁重任务。国有资产管理正在形成一个好的制度安排,但政企分开期待取得根本性突破。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不会全部到位,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大量社会负担没有出路,将影响到国企改革的进展。

2.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虽会有很大推进,但仍需形成突破性的进展,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仍需解决。市场微观主体会更加成熟,尤其是民营经济,但是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的职能不会全部到位,向全社会提供统一的公共产品的职能仍显薄弱,而在投资方面却“业绩突出”。一些政府部门的行为与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前在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和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建立有效政府的任务更加迫切。

3.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融资活动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由于政府改革进程缓慢,造成投融资活动中的行政干预在当前仍然会存在。

4.分配关系仍难完全理顺,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地区差距会有进一步拉大趋势,由此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当前,不同收入群体,不同阶层的人群在利益需求上与以前相比大不一样,因而他们对改革持有不同的看法。在利益关系复杂化背景下,利益群体严重分化。相当一部分人的需求是基本生存,另有一部分人则是要求得到更高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改革整合利益关系呈现复杂性和综合性的情况下,广泛的社会参与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和客观的现实要求,从而形成良性的利益冲突和调节机制。

5.促进国内民间投资的进一步扩大,当前需要在建立相关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投资服务政策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6.我国在建立社会信用上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任务仍需完成。

总体上看,“十五”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将初步建立,更主要地体现在新体制因素的引入、成长与拓展方面,而在旧体制的核心部位,要实现向新体制转轨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这都是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否则,国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受到体制空间的限制,步履维艰。

二、发展模式处于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

1.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1997年前后相似,其主要特征是:银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国有企业改革停滞不前、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举足轻重、经济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和社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换句话说,过去25年中,我国经济在发展模式上没有走出亚洲模式的框架。正如一些国际著名学者所说,“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它的增长是资本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虽然东亚经济是多元化的,但是我们一般认为这个区域的许多国家是遵循所谓开发国家模式”。开发国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发挥关键作用,政府把经济快速增长作为其清晰目标,手段是通过工业化和调用国家资源。另外,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政府对国内企业采取保护措施。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发展模式危机。

我国在1997年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完全越过发展模式危机阶段。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内部结构性矛盾却不断加深,其自身所具有的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弱点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却日趋全球化,受制于全球化的方面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突出,这是1997年所不曾面对的。另外,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面临的另外一个国际形势是,美国霸权主义猖獗与其国内经济衰退结合,使它不能容忍贸易保护政策。我国的人民币升值问题、金融体系问题都将受到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

2.在我国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过程中,印度尼西亚的教训尤其值得借鉴。有国外学者分析说,“危机发生前多年中,印尼经济发展非常成功,也给人民带来富裕,这期间印尼年GDP增长达7%,人口增长却只有1.69%。通过对扶贫的积极投资效果和直接政策措施,从1976年到1996年,印尼的贫困人口下降11.35%。社会福利统计显示,这个发展过程中,全面的福利状况都得到了改善”。“由于乐观的统计数据,危机前人们预计”1994年-2018年,印尼每年GDP的增长速度会保持在7.1%,到2018年,印度尼西亚将成为一个富裕和自足的国家,人均GDP将达到2800美元以上。但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使印尼的国家发展目标成为一个泡影。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与印尼相似,韩国也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大挫折,韩国和印尼都是亚洲发展模式的典型。

3.从国际经验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及时推进发展模式转换会祸及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增长。从很多历史资料看,英国之所以会在工业革命中成为世界强国,基本原因是利用了大西洋贸易并及时进行了发展模式转换。十六、十七世纪的大西洋贸易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动力。凡是没有大西洋贸易的意大利和东欧的一些城市发展都很慢,凡是跟大西洋贸易有关系的西欧城市发展都很快。工业革命初期,西班牙大西洋贸易的条件比英国好,它占了美洲贸易资源最丰富的南美,而且它的大西洋贸易比英国开发的早,很多方面都比英国具有优势。但是,西班牙没有在工业革命中成为世界强国,南美很多国家至今还是发展中国家,这就是说光有大西洋贸易是不行的。英国当时除了开展大西洋贸易外,它在体制上打破了王室对大西洋贸易的垄断,使王室和企业,包括中小企业都能从大西洋贸易中获益,甚至原先的地主也在大西洋贸易中发财。而西班牙就一直是王室垄断大西洋贸易,只有王室从大西洋贸易获益。英国因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出现了很多制度创新,包括王室财产和国家银行分开,执政党不准从事盈利性事业,成立企业不要批准,自动注册,废除对高利贷的限制,等等。这些创新成为它后来作为世界强国的制度基础。

对今天来说,我国经济的发展紧紧依靠全球是不行的,必须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发展与创新应当成为当前的一个显著特点,它将为我国长期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三、进入全球化的深度关联层

明后年,我国将最后兑现加入WTO的承诺,全面进入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面对外开放由此进入不可逆转的格局。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如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建立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将对中国未来改革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

第一,美国作为前苏联解体后世界上的惟一超级大国,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启动全球反恐怖行动,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来,不再那么乐善好施。美国开始要求它的贸易伙伴“拉平游戏领域”,不再容忍它以前的贸易伙伴的保护贸易和工业政策。通过利用多边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对所有国家强加“全球标准”。部分地因迫于这些国际组织和美国的压力,亚洲等国家的经济开始对外开放其贸易和货币,其结果之一是这些国家的脆弱性增加。东亚国家经济模式和国内市场不完善,包括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弱点,在全球化面前暴露无遗。大部分亚洲国家的企业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由于过度依赖债务金融而使其结构异常脆弱。快速发展的企业和脆弱的金融体制使这些国家在外来冲击面前,包括汇率变化危机和突然的贷款撤出等情况下,容易崩溃。我国目前就面临这样的情况。

第二,全球资本在经济中角色巨大。国际资本寻求公司有高回报、低风险、透明和问责性。一旦国际资金控制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这些公司就必须采用国际财务管理方式和信息报告标准。与此同时,事件和行为必须不断向国际社会披露,公司和政府造成错误和失误将受到国际资本的无情制裁。大量短期资本的跨国界流动,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不稳定的空间。亚洲金融危机部分是由于全球资本运动恐慌造成的。换句话说,全球化已经不允许一个国家无视国际标准或全球资本的要求而采用自己开发标准或保护政策。我国在当前将进入这样一个阶段。

全球化不仅加剧全球贫富差距,也加剧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在全球化稳步推进的同时,世界两极分化却日益加深,贫富不均与日俱增,极度的贫困不断持续。全球贸易加剧了全球贫困和不平等,穷人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甚少,发达国家占据世界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却日趋落后。国际贸易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出口增长加深了经济的分化。印度“硅谷”的高科技出口带来的繁荣,与本国乡村贫困形成鲜明对比。此类现象还发生在泰国、墨西哥等等。

出口增长远远高于GDP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进入全球化后出现的基本特点。在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依赖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03年,我国进出口依赖度已经达到45%左右。高度依赖出口,意味着我国将更多地受制于全球市场的变化。

标签:;  ;  ;  ;  ;  ;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