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论文_刘令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论文_刘令军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绕岭小学 266602

摘 要:新课程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本文将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实施教育的措施两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心理环境 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塔顿在《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可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同时又多么容易被自身和外界的因素影响。

1.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一方面,一流教育要有一流的主环境,小学校园应该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时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爱校如家、爱师如父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第三,注重“四风”建设,通过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在学风“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薰陶中,学生就少有自私自利之心、懒惰之情。

2.家庭环境。许多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家庭环境。首先,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家长对孩子越来越宠爱,尤其是物质方面的要求简直就是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都无动于衷。其次,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或生意,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老人往往注重的是生活方面的照顾,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导致小学生情感交流的缺乏,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于在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打架斗殴,甚至离家出走。再次,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严,尤其是对成绩看得过重,孩子考不好不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而是动不动就打骂,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因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逆反、任性等等。

3.自身素质。因为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心理素质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一点小挫折就承受不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有些表现欲过强的孩子,上课举手发言非常积极,但是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违反课堂纪律;有些自尊心过强的孩子,一次活动中竞争失败,就意志消沉,开始自我否定,失去了积极向上的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正确疏导的话,很容易改变学生正确的成长轨迹,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各级各类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教育的措施方法也在探索中不断增多。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营造公平公正的成长环境。公平、公正的成长环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怎样为学生营造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呢?最基本的一点是教师要有一颗公正心,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未必全是优点,成绩差的学生未必就没有闪光点。作为教师应该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理健康、快乐成长。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说话要注意措词,尤其是批评学生时,少用讽刺挖苦性的语言,最好不要当众批评学生,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学生的任何付出,如学生作业不认真书写,教师要诚恳地指出问题,耐心地帮助学生去改正错误,而不是用严厉的态度去呵斥学生;再次,要尊重学生隐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小心呵护的东西,教师最好不要轻易地去触碰,以免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伤害,对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要多关注,尽量不要在课堂上提及父母离异、父母死亡等事件。有人说:“教师要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才会向老师倾诉心声。”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3.帮助战胜自卑的心理暗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很多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心理暗示,如缺乏意志力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我不行”的心理暗示,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通过肯定的评价,从心理上明示他们“我能行”,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并通过具体的帮助如指导学习方法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再如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的消极心理,做事畏首畏尾,总是怕事情做得不好,因而就不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通过热情洋溢的表扬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暗示,将自卑的压力变成发挥自身优势的动力,从自卑中超越自己,提升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足够的爱心,才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才能让小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满腔热情地去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健康成长。

论文作者:刘令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论文_刘令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