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居家休养期间的作用分析论文_阮丽娟

(安徽省泾县医院;安徽宣城 242500)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居家休养期间提供持续性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9例2型糖尿病居家休养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43例,一般护理)与延续组(46例,一般组+持续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行为达标情况、出院后3个月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延续组健康知识掌握、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遵医用药、自我监测、定期复诊达标率远高于一般组(P<0.05);出院后3个月延续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远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居家休养期间提供持续性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行为的改善,增强血糖控制效果。

【关键词】:持续性健康教育;2型糖尿病;居家休养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332-02

当前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90%,以中老年居多[1]。该病为慢性疾病,尚无根治方式,需要长期用药,大多数患者选择居家休养。然而由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不足、无人监督、患者自觉性较差等原因,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将持续恶化。探究更为有效的护理与健康指导方式是改善该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次研究将分析2型糖尿病居家休养期间提供持续性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后居家休养的2型糖尿病中抽取89例随机分为一般组与延续组。入选患者符合《现代糖尿病学》中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经血糖检测确诊,沟通能力正常,排除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精神障碍患者。一般组43例,男女比例为25:18,年龄39至75岁,平均年龄为(56.8±7.3)岁,出院时空腹血糖(FBG)5.6mmol/L至8.7mmol/L,平均(7.2±0.9)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至9.3%,平均(7.8±1.1)%;延续组46例,男女比例为26:20,年龄38至76岁,平均年龄为(56.8±7.1)岁,出院时FBG5.9mmol/L至8.3mmol/L,平均(7.1±1.0)mmol/L,HbAlc5.8%至8.2%,平均(6.9±0.8)%。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一般组应用一般护理,在患者出院时为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叮嘱其定期到医院复诊,在复诊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并监测血糖。

延续组另应用持续性健康教育。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患者血糖水平、营养状况、日常生活习惯等内容,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记录家庭住址、家庭成员以及联系方式,方便上门随访与日常沟通;根据随访情况随时更新健康档案,保证内容的实时性。

建立信息化沟通模式。每周与患者通话一次,询问患者血糖监测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并提供用药指导与日常生活指导;通过向患者发送短信的方式提醒患者监测血糖,自觉规避不良生活习惯;互联网沟通,组建糖尿病交流群,与患者直接在线上交流,随时接受患者咨询。

提升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在上门随访时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定期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通知患者与家属前去参加;增加与家属的互动,将社会支持与家庭监督对患者疾病治疗的积极意义告知家属,鼓励家属多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发挥照料与监督的作用。

护理时间为3个月。

1.3研究指标

(1)两组行为达标情况。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遵医用药、自我监测、定期复诊。

(2)出院后3个月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监测FBG、HbAlc,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方式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26.0,利用其中的t、χ2检验计量( )和计数(%)资料,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行为达标情况

延续组健康知识掌握、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遵医用药、自我监测、定期复诊达标率远高于一般组(P<0.05)。见表1。

表 1 对比两组行为达标情况[n(%)]

2.2出院后3个月两组血糖控制情况

出院后3个月延续组与一般组FBG分别为(6.45±0.69)mmol/L、(7.73±0.75)mmol/L,HbAlc分别为(6.83±0.65)%、(7.45±0.79)%,延续组远低于一般组(t=8.386,P=0.000;t=4.054,P=0.000)。

3.讨论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与患者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患者大部分时间为居家治疗。该病短期治疗目标为控制血糖,减少高血糖对机体器官的损伤,血糖控制效果与患者日常行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关系密切[3]。一般护理在患者出院后仅通过复诊与患者取得联系,健康教育力度不足,难以发挥对患者的监督效果,血糖监测效果不理想。

本研究中,延续组健康知识掌握、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遵医用药、自我监测、定期复诊达标率远高于一般组(P<0.05),提示持续性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行为的改善;出院后3个月延续组FBG、HbAlc远低于一般组(P<0.05),表明该教育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持续性健康教育是院内健康教育的延伸,将延续性思维作为指导思想,根据疾病特征、患者心理采取健康知识教育,促进患者疾病转归。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可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建立信息化沟通方式充分发挥现代沟通的便利性,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保证健康教育的全面性与及时性[4]。相较于仅使用一般护理,增用持续性健康教育可保证患者在居家休养期间能获取与院内同等质量的护理服务,发挥较强的监督作用,促进患者自觉纠正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2型糖尿病居家休养期间提供持续性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行为的改善,增强血糖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金, 胡进, 朱熊兆,等.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2):135-141.

[2]朱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56-57.

[3]罗勇, 丁秀秀, 李璐,等.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7, 20(3):258-260.

[4]邓伟中, 蔡胜娣, 吴丽萍,等. 家庭医生服务式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6, 27(12):2039-2040.

论文作者:阮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持续性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居家休养期间的作用分析论文_阮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