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
王思婕
作为信息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块链技术有望成为继互联网科技之后又一项改变人类社会和经济生产方式的颠覆性技术。区块链技术对各个领域的颠覆性影响分为三个时代:区块链1.0(可编程货币)、区块链2.0(可编程金融)和区块链3.0(可编程社会)。其应用范围现已延伸到了物联网、人工智能、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是档案研究领域最大的创新点和前沿阵地。2017年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选题指南列有“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应用”,这标志着区块链技术正式进入档案界的视野。数字档案馆作为档案实践领域的前沿阵地,对科技的应用与创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敏感性。以“区块链+数字档案馆”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到有效论文1篇(检索时间2019年8月30日),李高峰通过分析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包括降低管理成本,保证数据安全、真实、准确,更好地共享档案数据,保障档案信息安全。以“区块链+档案”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到有效论文52篇(检索时间2019年8月30日),研究对象包括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档案管理系统、高校档案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等。由此可见,国内档案领域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尚不成熟,大多停留在特定储存对象的可行性分析。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数字档案馆的可行性、怎么应用到数字档案馆建设、究竟能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等等缺乏深入论述。本文以数字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区块链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提出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应用途径。
基于“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电视制作类课程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它改善了学生的实训条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时间, 减轻了企业人员培训的开销,节省不少的营运成本。同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形成一种完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促进了师生、生生间的社会交互和情感交流, 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实践操作平台。可以说,基于“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电视制作类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基于“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区块链技术概况
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核心技术受到全球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就目前学界对区块链的多种解释来看,尚未形成统一、公认的区块链定义。本文接受的是业界提出的定义——“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以快链结构存储数据,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无法篡改、无法抵赖的技术体系”。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包括公开加密算法、分布式块链结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公开加密算法是数据安全存储和传输的保障。区块链采用分布式记账体系,所有数据均存储于系统所有的节点中,并实时更新,并通过时间戳和哈希值保障了数据的可溯源性和不可篡改性。共识机制保证了P2P网络每个参与者的公平性,是整个体系的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循的统一协议。解决了分布式管理下如何达成一致的问题。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其上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
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优势使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去中心化和集体维护。无中心系统和管理机构,每一个节点的地位均等共同维护区块链的运行。二是去信任化。区块链技术将以往的“信任人”转换为 “信任机器”,用技术规则加持。三是不可篡改性。信息一旦添加到区块链中就会被永久地保存起来,除非能够控制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不可能对节点上的信息进行修改。四可追溯性。每一个节点都保存了上一个节点的哈希值,使得区块链上保存的信息可以溯源。
在测量过程中为了杜绝学生敷衍了事、抄袭数据等情况的出现,根据不同的测量项目采取不同的监督检查手段,对于精密测量,测量器具数量少的情况,做到不同组别测量样件不同,同组学生组长负责制,教师监督;普通测量,测量样件人手一件,不同样件数据不同,这样确保学生在实训实验过程中主动操作,并且操作正确,最后根据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及实训预习情况、实训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做出标准成绩评定。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也越发明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国计民生的基础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各方面工作都需要按照合同要求展开,这也给合同签订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合同是双方权利的最好依据,各方在行使自身权力的同时也要完成合同约定的义务,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推动水利水电建设发展。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合同管理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完整性,只有从整体角度出发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应用的适应性
当前阶段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能够带来的效益还有待探讨,而应用区块链技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损确是真实摆在数字档案馆建设面前的问题。一方面,当前区块链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并没有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体现出来,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去势必要投入额外的资源。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在运行过程中还需消耗大量的电力。以比特币为例,荷兰银行ING表示,比特币一次交易所用的电量足够一家人用上一个月。各节点在区块链参与运作的过程中要进行大量运算,只有通过工作量证明才能获得奖励,而且并不是所有记录都可以记录在区块链中。就好比100个人赛跑,只有第一个到达终点是胜利的,剩下99人均是失败,也就导致大量能源被白白浪费。
区块链可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公有链上任何节点都可以向社会开放。联盟链是指由某个群体内部指定多个预选的节点,每个节点的权限都完全对等,大家在不需要完全互信的情况下就实现数据的可信交换。应用场景希望只有被许可的节点才可以参与并查看所有数据,这种区块链结构称为私有链。
1.数字档案馆管理质量和效率问题
夜已好深了。我站起身,从橱柜取出那个用细布裹着的小包,把细布一层一层打开,拿出小碗,撩起衣襟里外擦拭一遍,就往里倒清油。碗底淹过,新搓根捻子浸到油里,点着后果然清亮,还烧出一丝油香。我把灯盏搁到缸里水上,半身探入缸中,盯着那一豆亮莹莹的火苗,轻声唤起了我的狼剩儿。
2.数字档案馆服务质量和水平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比特币网络或以太坊网络中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获取网络中节点的 IP 信息以及一些节点的拓扑关系,从而泄露了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 IP、端口等隐私,甚至泄露了整个网络的拓扑隐私。此外,由于区块的容量有限,使得基于区块链交易的实时性差。以比特币为例,目前比特币区块的生成间隔大约是10分钟,区块大小被限制在1MB,这两个因素制约了一个交易从提交到被记录下来的所耗费的时间,从而限制了比特币网络的链上交易量。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对于档案领域而言是一项新兴技术,它在档案领域方面的应用尚不成熟,也缺乏相应法律、法规、标准、制度、规范的保障。
3.数字档案馆的安全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适应性是指应用区块链技术如何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可行性。区块链技术利用基于哈希函数构建默克尔树,使得保存哈希值的区块以链的形式连接起来,从而能够追溯电子文件(档案)的来源,保障了电子文件(档案)的完整性;此外由于共识机制的存在使得电子文件(档案)在流转过程中得到了全网各节点的确认,从而对电子文件(档案)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保障了电子文件(档案)的真实性;同时,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不可篡改性也很好地弥补了电子文件(档案)自身存在的缺陷,保障了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管理,单一节点的破坏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有效保障了数字档案馆的安全。二是管理的可行性。一方面,区块链的分布式管理以技术的形式完善了集中式的档案管理体制。此外,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在数字档案馆中的不同应用能够适应公开性不同的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另一方面,链式的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档案馆自身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规划与立项阶段、招投标阶段、建设与实施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串联起来,能够很好地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进行监管和控制。三是社会可行性。对于公民而言,区块链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信用体系,这个体系不用“公正”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信用担保,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为信用背书,不仅能提高社会与数字档案馆之间的信任程度,而且促使社会不同个体之间良好的合作与互动秩序,形成基于诚信的价值激励机制,促进“共治共享共建”理念的形成,推动档案治理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打破政府垄断的格局,为公民参与档案事务的管理提供一个公平正义的平台,使公民能有均等的机会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意愿。四是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是指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档案馆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大于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以及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电子文件是数字时代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丰富的价值,电子文件(档案)基于区块链流动的过程也是电子文件(档案)价值转移、累积和共享的过程。目前,虽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成本较高,但是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数字资源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电子文件(档案)是二进制数字形式的信息记录,其易变性和变更后不留痕迹使得电子文件(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成为数字档案馆管理质量的首要难题。其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规则不统一、数据库结构异构等问题使得数字档案馆与业务部门之间普遍存在“信息孤岛”“信息烟囱”,在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文件(档案)分散降低了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效率。此外,受到“大档案观”“大文件观”“社会记忆观”的影响,在无形中扩大了数字档案馆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也对数字档案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区块链技术的适应性
数字档案馆安全问题主要涉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网络安全是指通过一些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档案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档案信息泄露、知识产权问题、项目外包问题等。电子文件(档案)主要通过在网络上的流动和传递实现管理和利用,在此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档案信息会面临泄露、失真的威胁。此外,数字档案馆在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知识产权是数字档案馆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和利益的焦点。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档案馆的困境与挑战
1.分布式保管技术与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
目前档案管理模式是“中心化数据库+分布式终端管理端”为主,这样的结构模式是档案建设利用长期探索和调整的结果,是档案发展和技术融合的结果。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块链结构使档案保存和管理的职能分散到了社会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数字档案馆的中心地位。此外,“中心化”的档案管理有利于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也是《档案法》中明确规定的所必须要遵循的,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以技术的方式阻碍了档案的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宏观法律环境、各档案机构的实际做法之间存在矛盾冲突,以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应用成效来看,不足以得到档案工作者的认同。
2.目前阶段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数字档案馆中的投入大于产出
鉴于当前区块链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和关注尚处于萌芽阶段。笔者以数字档案馆本身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应用的适应性进行分析。
3.技术与制度方面的不成熟难以为区块链的应用提供保障
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越发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多元化的需求。首先,宏观环境下,档案馆作为政府集中保存档案信息的文化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垄断”大部分档案资源,这种“垄断”式的服务间接制约了公众意志的主动表达和诉求,限制了社会力量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投入。其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诉求远远大于直接获取档案信息资源,因此,如何从海量的数据资源中挖掘有用的知识是数字档案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问题。最后,公民权利意识的强化驱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尤其是数字档案馆“应管未管”的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
本文以企业经营战略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在研究分析许昌胖东来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变更例子的基础上,对基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点和需求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得出了要根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经营战略,同时提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做长久,而非做大做强,要致力于成为一个长寿企业,不断地在企业中探索建设员工的自组织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区块链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途径及展望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档案馆需要调整角色和功能定位
与目前“中心化数据库+分布式终端管理端”的管理模式不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模式将转变为“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终端管理端”,数字档案馆在整个档案管理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将被弱化,这不仅是新时代新技术所趋,也是新社会新理念所趋。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数字档案馆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职能。首先,在“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管理”的模式下,数字档案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档案管理中心,将出现多中心管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多中心的出现会分担掉数字档案馆的部分业务工作,比如社交档案的管理,这时,数字档案馆应该强化对多中心业务的指导,由“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将拓展数字档案馆的信息共享方式,由传统的点对点(P2P)信息共享模式和基于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模式拓展为一种协同共享的方式。这也意味着,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影响下数字档案馆更应该强化和拓宽自身的服务职能。其次,去中心化的管理也意味着数字档案馆丧失了原有的资源优势,但却不意味着数字档案馆的存在失去价值,数字档案馆作为新时代下国家档案意识的体现,是档案事业发展必不可缺的积极因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应该转变“以我为主”“自操自办”的服务理念,基于区块链强化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拓展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凸显新时代下自身的竞争优势。
2.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档案馆信息共享体系
智慧档案馆和基于信任的信息共享体系是数字档案馆应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两个指向,一个是技术指向,一个是社会指向。智慧档案馆是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智能管理多元化的档案资源,具有感知和处理档案信息能力,并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一种新型档案馆模式。以物联网技术为例,结合射频识别和传感器等技术,可以通过微动侦测实时感知在档案库房区域或其他馆内重要区域是否存在非工作时间进入或非合法授权进入的人员来保障档案的安全。但物联网技术也不是万能的。物联网中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从而难以实现数据有价值的互联互通。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安全保护和信息共享上的优势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了解决途径。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是一个由信用记录以及信用记录的清算构成的体系。这也意味着,对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档案馆而言,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的“第三方”限制,构建了以档案馆网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加密储存了信用交易双方完整的交易记录,成为各自信用资料的一部分,同时也明确了双方对数据的所属权,这就可以构建出每个人、每个机构产权清晰的信用资源,而无需通过第三方机构对这些信用资料进行认证。也就是说,个人或机构在档案领域的进行“交易”(包括个人或机构的利用、外包、众包、代保管等等)的时候不再需要“第三方机构”予以证明,通过诚信交易记录“自证”便可省去各种审批流程带来的麻烦,此外,个人或机构在进行“交易”的各种行为也会作为诚信记录的一部分保存下来作为下一次“交易”的凭证。
3.完善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制与法治的双重体系建设
法律监管的缺失与行业技术规范欠缺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馆领域应用的重要内因。法律监管的缺失是全世界应用区块链技术共同面临的难题,国外有许多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立法的成功典范,比如:美国加州通过立法认可了区块链上保存的企业股东信息的合法性。因此,我国在解决数字档案馆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立法问题时,可以积极借鉴和吸取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国的实情,制定适合我国的法规体系。这是一个不断摸索和创新的过程。行业技术规范的欠缺主要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缺乏经验积累和成功典范,所以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数字档案馆作为实践领域的前沿阵地和创新点,应该勇于探索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在理论与实践上积极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馆情报档案系)
标签:数字档案馆论文; 数字档案馆建设论文; 去中心化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区块链技术论文; 电子文件论文; 上海大学图书馆情报档案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