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业务:潮流、挑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银行业务论文,私人论文,潮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私人银行业是指重点为私人客户提供投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从严格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和国内目前通常提及的银行零售业务、个人理财服务都有着明显的区别,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瑞士是世界上私人银行业最早的发源地,资产管理业在瑞士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该国的私人银行业在海外也享有“资产管理人”的美誉,直至今日,日内瓦仍是国际私人银行业的领导中心。传统的私人银行业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那些拥有富裕的私人资产和很高收入的独立私人顾客,银行为其保守秘密,并制订包括投资、信托、信贷、税金、遗产在内的综合理财计划和资产管理服务。一般而言,私人银行业务双方之间的业务建立在私人关系、相互信任和酌情处置权的基础上,银行为顾客提供全面的咨询意见,并为其设计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一、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在西方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正日益得到各家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青睐,并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都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15%,其中,资产管理费占收入的45%,经纪费占20%,而净利息收入仅占25%,远远优于一般银行零售业务的表现。因此,不论是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以及证券经纪商等,都将富裕的私人客户作为营销的重点对象。目前,世界上管理私人金融资产最多的瑞士银行(UBS)所经营的私人资产高达4250亿美元,1994年,美国花旗银行34亿美元的总收入,有18亿是私人银行业务的收入,可以说,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国外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私人银行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发达国家的私人银行业务市场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新的私人银行业模式正在替代传统私人银行业,并成为市场发展的潮流。了解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潮流对加快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竞争的加剧,许多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将私人银行业务的对象进一步扩展到了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客户,使私人银行业务呈现出“平民化”趋势;另一方面,新一代具有较丰富金融知识的年轻企业家和财富继承人成为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客户,他们对资产管理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而更注重于投资性,同时,客户的自主意识更加强烈,这对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复杂化、多元化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私人银行业与机构银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由于银行业零售和商业业务利润的不断减少,非利息收入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因此导致私人银行业与传统机构银行日益接近,平行发展、重叠发展和业务交叉的现象不断增加。例如,在私人银行业的私人客户群体中出现了机构性的需求,即投资业务专业化、投资产品复杂化,而在与传统机构银行业与机构客户的关系中,一些个人化的因素也已经出现,如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与银行之间建立起私人业务关系。
(三)信息时代的来临对私人银行业务提出挑战。一方面,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竞争者很容易进入私人银行业务市场,这对银行来说无疑将面临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对客户来说则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信息高速公路为客户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而计算机则为客户快速简洁地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提供了可能,因此,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客户创造了追求高水平、多元化服务和资产管理方法的条件,而这对私人银行业来说则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四)银行更注重在岸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近年来,各国监管机构加大了对“洗钱”的打击力度,同时,许多国家的税收也趋于一致,加之私人银行业务客户对保密性的需求降低,因此,离岸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力。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银行更注重提供本地的产品和服务,从瑞士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在岸私人银行业务的资产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两年高于离岸业务资产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注重在岸业务发展已成为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之银行对个人金融业务在认识上和观念上的滞后,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只注重对大企业、大客户的金融服务,而忽视了对个人金融业务市场的拓展,这也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几乎是空白,市场需求处于极大的压抑状态。近年来,以消费信贷和个人理财为代表的个人金融服务的异军突起已经证明了个人金融服务市场蕴涵的巨大商机和潜力,也使得各家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对个人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拓和占领。其中,私人银行业务以其巨大的市场能量和前景,理所当然地走进了各家商业银行的视野,同时也吸引外资银行抢滩这块市场,这为国内商业银行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VISA国际组织亚太区副总裁熊安平先生曾经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首先发展的将是私人银行业务。因此,可以说国内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社会财富格局的改变为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一方面,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200倍,年均名义增长率达到30%,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截止2001年4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6.9万亿元,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也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左右上升到目前60%多,并还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国内个人金融资产这块“蛋糕”中,资产集中化的趋势也已十分明显。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的人掌握着80%的金融资产,目前在国内资产超过100万元的家庭已经超过了1000万户,一个稳定的高收入富裕人群层次已经形成。可以说,社会财富格局的改变为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将极大地催发市场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
其次,个人金融投资理念的不断成熟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个人金融服务市场需求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老百姓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以往简单地通过银行储蓄存款获得利息并保障安全,已经发展到了目前的支付结算、外汇买卖、临时透支、贷款融资、经营投资和综合理财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尤其是那些拥有富裕资产和稳定高收入的个人群体,尤其需要有专业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的资产管理服务,以确保私人资产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增值,这为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再次,“入世”的临近迫切需要国内商业银行大力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由于严格把握了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界限,因此,能在中国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绝大多数都是实力雄厚外资银行,而它们对海外分行的客户选择均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客户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以下三类:一是公司客户,重要行业内的大企业、跨国公司、有规模的民营企业;二是机构客户,如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等;三是个人客户。专业人士指出,对商业银行来说,20%的客户往往可以带来80%的利润或市场份额,而据有关部门的调查,中国66%的储蓄额掌握在10%的人手中,因此基于此规律,外资银行开拓在华业务时,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取发达地区的重点客户,其中就包括这些富裕的“尖端客户”。因此,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如果不尽快拓展个人金融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就很有可能面临失去这些客户的危险。
三、国内商业银行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
(一)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工作机制。
首先,各家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彻底纠正重“公”轻“私”,重“批发、大户”,轻“零售、个人”的不正确观念,将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上重要工作日程;其次,商业银行在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时也要防止重“资产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的倾向,或将私人银行业务简单地等同于居民储蓄、消费信贷等一般性个人金融业务,要注重拓展服务深度,提高服务层次,并以此增加银行自身的经营收入,提高经营效益。再次,私人银行业务涉及银行内部机构多、服务范围广、业务专业性强,因此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标准渣打银行等世界知名银行都设立了专门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很好地加以借鉴。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应调整组织机构,自上而下成立专门的私人银行业务部,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制订出台相应的制度和业绩考核办法,理顺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职责。
(二)加强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定位。
根据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在资产结构、地域分布和客户群体方面的差异和特点,各家商业银行应加强市场调研,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制订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规划。一是根据我国私人金融资产结构的实际情况,找准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国内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在重点突出极富裕阶层的同时,应兼顾中产阶级的需求,不宜将服务门槛定得过高。二是根据沿海发达地区个人收入水平较高,外资银行机构较多的特点,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有针对性选取若干经济金融业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开展私人资产管理、私人客户经理制等业务的试点,突出重点地区,而不必一开始就大规模铺开。三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顾客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波士顿咨询公司将(Boston Consulting Group)私人银行业的顾客分为四类:追求财富最大化者、财富创造者、保守管理者、财富保护者,针对每一类顾客的不同特点,银行应采取不同资产经营和投资策略。比如针对年轻人较少厌恶风险,更加富于进取心和独立性的特点,银行可以为他们设计和提供更积极、更具有自主性的资产管理服务。
(三)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专业人才。
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使私人银行业务实现低成本、高赢利成为可能,同时也使顾客获取的信息量快速扩大,这对银行提高私人银行业务的水平无疑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时代的私人银行业务,无论是交易技术、业务品种,还是交易工具,都是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产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的私人银行业务竞争就是高科技技术的竞争。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抓住传统银行服务向3A式银行(Anytime Anyway Anywhere)转型的机遇,加大科技投入,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尽快构建起高起点的私人银行业务技术平台。
此外,私人银行业务涉及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技术性强,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但由于私人银行业在国内还只是刚刚起步的新领域,因此,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即使在私人银行业的发源地瑞士,为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和对外国劳工的严厉控制,该国同样面临缺乏高级私人银行业人才的困扰。为解决人才问题,瑞士加大了对银行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力度,许多大银行办了银行学校,聘请外籍如美国的国际金融专业教授执教,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在岗培训,这对国内商业银行不乏借鉴意义。在紧跟国际潮流,加大员工教育培训的同时,国内银行还可以大胆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水平。
Y
(四)加强混业合作,提升服务层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经济的崛起,使传统金融分业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在一次次大规模金融并购的推动下,混业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潮流,而这也恰恰迎合了个人对私人银行业务全能化、复杂化的要求。在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等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早已通过建立分公司的方式进入保险市场,对富有的私人客户提供集保险产品和银行产品于一身的金融服务。在国内,去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之间开展了一系列业务交叉和合作,银行保险、银证通等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中国光大银行集团、中信集团则通过一系列收购和重组而成为同时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的典型金融控股集团,这些都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全能化的私人银行业务创造了条件。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内目前的银保、银证合作都还是刚刚起步,合作的内容和深度上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合作的层次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探索与信托、基金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服务的范围,提升服务的层次。
标签: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私人银行论文; 资产管理业务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金融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市场管理论文; 个人管理论文; 外资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