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论文_鱼涛

标准化管理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论文_鱼涛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煤化工业园神渭管道公司 陕西渭南 710056

[摘要]设备作为生产型企业的主体,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工业产品,其完好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使设备能够发挥其正常生产效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必须对设备进行适度的检修和维护,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做好设备检修维护,标准化概念的引入是有效控制各个环节的重要方法,提高检修质量,降低容错率得有效手段。

关键字:设备;检修;标准化;方法

设备维修是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方法、经济手段以及组织措施,对在用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进行的综合保障性维护工作,是各种正确的技术行动与合理的相关管理行动相配合,最终使整个设备能保持或者恢复到能够按要求履行它所规定的状态。在工业上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维护的对象是一切和生产有关的设施和系统以及各种产品。各类设备的完好性符合要求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作为以生产制造为主要产品对象的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对外是展示企业自身形象以及企业本身生产实力的表现,对内是塑造企业自身企业文化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护好设备的整体性能使之能够满足企业正常生产,是企业日常作业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方法,对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相关规则的活动。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当中占得一席之地,避免被淘汰,就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改变作业方法,改善管理方式,提高作业效率,而标准作业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可以有效的促进或提高企业的各方面水平。标准化可以把企业内的个人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通过固定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使整个技术或经验跟着流失。最终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也能知道多少的目标,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将个人的经验不断转化为企业的财富,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员工的各方面待遇也因此而增加,从而达到一举双得。

如何将标准化引入设备检修维护中去,应从以下几点出发,建立相关的标准及依据。

1、5S管理法的建立:5S管理法最早起源于日本,之所以称之为“5S”是因为五个名称日语的罗马拼音首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具体的“5S”分别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现在,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些企业不断增加了安全(SAFETY),便形成了“6S”,有的企业在6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节约(SAVE)、习惯化(SHIUKANKA)、服务(SERVICE)、坚持(SHIKOKU)等等后形成更多的“S”系管理方法,但所有的这些都是基于“5S”的基础上发展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行“5S”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故障发生率,保障设备及产品品质,最重要的是可以养成员工良好的习惯,从心理层面认可各项标准化作业及规程制度,从而奠定良好的遵守的习惯,否则一切制度、规程的建立都仅仅是一纸空文,毫无价值;因此说“5S”是现场作业标准化的基础,从现场管理上改善企业的体制,最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现场设备检修,因为“5S”的实行,能够大大缩短各类工器具及备品备件的寻找时间,能够及时发现物件的非正常状态,同时干净整洁的环境也能够提升员工的愉悦度,从而更有效的开展相关的作业,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2.作业的标准化:随着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化,相对于以前来说企业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在现阶段这种情况下,粗犷型的生产类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微薄,甚至是无利可图,如果继续沿着旧的经营方式、管理手段企业显然难以生存,因此,需要企业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杜绝浪费,推行严谨而规范的且适用于自身的作业方式与管理手法,对当前大多数企业来说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这就需要标准化作业来解决。推行标准作业的主导思想就是“低成本生产”,降低成本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作业标准化能够从操作手法上缩短检修周期:检修维护的周期越短,就能使设备更快的投入生产,加快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现代化的生产越来越要求各类相关作业的专业化,而标准化的作业是专业化的基础,标准作业对人、机、料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更好的保障设备及产品的专业品质。标准化作业也是安全的需要,标准的作业对操作的方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按照这些要求去做企业就会避免受到伤害,减少和防止工伤事故发生的隐患。

3、动作的规范化:规范动作是通过在缜密分析工作中对各细微的身体动作研究,删除无效的动作,从而促进动作的有效性,通过规范动作能够发现员工在动作方面的无效浪费,简化操作,减少人员疲劳度,进而制定标准的动作规范,通过目视化动作研究及动作方法,将工作中所用的动作要素一一分析,必要时可采用影片分析法,通过对技能高,效率高的员工手法加以分析,同时应用人因工程学原理调整动作的合理性,降低疲惫点,达到人员作业的持久性,从而提高检修效率。

4、信息的准确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及网络的不断壮大,以及目前即将普及的5G时代的来临,一切都需要数据信息的支持,因此也被称为“大数据时代”,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甄别、调取及处理,最终形成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从基础数据做起,在对设备检修维护的过程中,现场人员严格按照检修维护规程对设备及部件进行检查、测量,通过现有方案进行作业,并应用监测手法判断是否满足正常安全运行要求,全程数据都必须准确详细的记录,作为基础数据录入数据库,通过每个员工、每台设备或部件的每个问题的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庞大的数据信息库,任何检修人员再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时,通过信息库检索关键词就可调出相应的检修维护方案及标准,精确的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标准信息库一方面能够使企业“传帮带”的技术储备从个人掌握转化为机构掌握,加快了技术储备速度,不至于出现因个人因素而导致的无法完成相关作业的不利影响;同时因为数据信息的集中化、准确化也大大加快了检修维护速度,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就能增加产能,就能是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影响质量的要素又有多种多样,人的因素、机的因素、料的因素等等,每种因素之间又都是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单从机的因素来讲,作为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正确的检修维护,在整个检修框架内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5S”的建设提高员工的素养,达到对标准的正确认知,有了良好的认知就能正确的去理解作业标准化及动作规范化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主动执行力度;有了主动执行力之后再加上标准数据库准确数据的有力支撑,在整个设备的检修维护过程中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宝权,设备管理与维护,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版

2、李春田,标准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论文作者:鱼涛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标准化管理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论文_鱼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