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亮慈

道路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亮慈

山东省公路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泰安分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

摘要:首先从交通荷载、含水率、填筑材料、路面结构以及人为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影响道路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随后在此基础上对道路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进行论述。结论证实,对于道路工程而言,为有效防止道路路基失稳的情况发生,应当在路基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关键词:道路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日常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人均占有量也显著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公路的承载压力。随着运营时间的延长,道路逐渐出现裂缝、变形等病害。因此,研究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本文可以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共同推动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的发展。

1影响道路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1.1交通荷载

在道路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交通荷载是影响是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交通荷载的作用下,会逐步减弱路基强度,导致路基变形。若该路段长期通过重载车辆,则会加速路基变形情况。

1.2含水率

当土体渗入水之后,会造成土体膨胀,降低土体的密实度、减弱土体强度。任何黏性土都具有膨胀性,一旦遇到地下水或地表水渗流,便会提高土体的含水率,给路基稳定性带来危害。尤其在多雨季节,因雨水的浸入,对路基土体的影响程度较大。所以,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防水措施。其中,排水措施应采用地下排水方式,用以维持路基稳定的水文条件,即便是在融雪季节,路基也可以快速排除积水,控制好土体的含水率[1]。

1.3填筑材料

道路路基施工应根据土地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选择不同的填料。这是因为在道路路基施工阶段,路基物理性质对路基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选用不同的填料填充路基,直接影响着路基的强度和密实度。在道路工程投入使用后,路基土体的化学性质会长期作用于路基的稳定性。

1.4路基材料选择不合理

作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的物质基础,路基材料的选择尤为关键,如果选择不合理,那么就会导致路基设计质量不达标。众所周知,公路路基涉及到的材料种类非常丰富,不同的材料在性能方面各有差异,因此,在公路路基设计中,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材料加以合理选择。然而,目前有的公路设计人员却没有重视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过分追求公路设计成本、对路基设计工艺不够了解,再比如材料选择与公路使用需求并不相符等等,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公路路基稳定性与承载力无法达到规范要求,进而给公路行车舒适度、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产生消极的影响。

2道路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

2.1路基填土与压实

在路基施工中,要想有效地提升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首先就要保证路基自身有着较高的结构强度,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路基填土与压实操作时,要切实保证其施工质量满足道路项目的施工要求。但是从目前路基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下文对填土与压实操作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分析。

2.1.1路基填料的选取

选取路基填料时,要根据整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的建设标准、维护周期、所处路段等情况的不同,所选取的材料也不尽相同[1]。可以利用CBR值对施工路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检测,根据这些数据来选择填料。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厚度为0.3m的路床其CBR值不应该超过8,所以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材料的选择也要遵循相关标准。根据实践经验,可以尽量选取一些颗粒较大的材料作为路基填料,其材料的整体稳定性较高,使用的范围较广,可以满足大多数施工区域的填料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路基压实

对路基进行压实操作是为了对已经填铺完成的路段进行巩固,从而确保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公路结构的稳定性,降低路基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发生自然塌陷的概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公路的使用寿命。目前我国进行路基压实操作时主要是采用一些大型的压实设备,例如压路机等。不同的施工路段以及建设标准应选择不同的压路机型号,利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路基的压实度,从而减少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损耗[2]。在使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作业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以保障施工质量。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路床下0.8~1.5m的位置应保证其压实度达到95%,并且要保证压实的均匀度。另外,工作人员还要以CBR作为参考依据来确保压实施工质量:0.3m以上时,应将CBR控制到8之内;0.3m以上时,应将CBR控制到8~12之间。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压实度无法满足最低施工要求,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施工路段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填料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压实施工质量。

2.2完善路基排水系统设计

市政公路中排水设施应以多种多样不同形式,不同尺寸因地制宜进行分类设计。其次,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何排除自然降水,特别是公路路面缺乏排水能力的话,就会形成积水而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自然降水系统设计中,则需要对路面路拱横坡加以利用,通过重力作用向公路两侧排水沟引入雨水;再次,在公路路基排水系统设计中,如果工程建设地附近有河流,那么就可以对其加以利用以实现有效排水。在设计合理排水系统时,设计人员需要对河流水量、季节变化规律等予以分析,并采取强化措施使河堤抗侵蚀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对于路基中央分隔带的积水问题,设计人员也要采取有效的排除措施。以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为例,通常情况下在设计中会对绿化中央分隔带进行设置,而这往往正是导致路面积水的部位,对于路基稳定性有着严重影响。针对此,设计人员可以将地下排水系统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下,通过排水系统的防水层与横向排水管道,向两侧水沟引入这些部位的积水,进而保障路基不会受到影响。

2.3路基防护技术

2.3.1坡面防护技术

在路基处理中,可采用种草的绿化方式对路基坡面进行防护。在坡面上种草可减缓地面水流冲刷路基,并且还可以保护坡面、美化道路环境。若道路边坡坡度较高,则可采用框格的形式保护边坡。

2.3.2路面冲刷防护

路基坡面岩土因长期受自然因素影响易发生风化剥落现象,会对路面造成一定破坏。除此之外,在多雨季节,地表面冲刷也会对路面稳定性带来破坏。为了加强对路面冲刷的防护力度,可采取砌石、挡土墙、抛石等方式减缓路面冲刷力[4]。

2.4严格把控路基材料

有些地方的道路的路基填料应多考虑石灰土,水泥土,天然砂砾石,石灰稳定砂砾,水泥稳定砂砾等多种材料方式,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使路基质量得到保障。例如路基采用粘性土就需要进行分层压实处理,使路基稳定性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出土壤材料特性,保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使公路得到加固,实现行车舒适度、安全性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结语本文针对目前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对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我国路基施工技术的进步,提升道路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孙琦,张向东,杜东宁,卫星,母倩雯.浅埋采空区对路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26(02):127-131.

[2]黄涛,张伟.季节性冻土路基变形监测及其稳定性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02):70-72.

[3]李志华,潘瑞林.路基稳定性无损检测方法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7(02):28-31.

[4]曾革,郑俊杰.填石路基稳定性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05):43-46+52.

[5]章金钊,李祝龙,武憼民.冻土路基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探讨[J].公路,2000(02):17-20.

论文作者:李亮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道路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亮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