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胡咏娥

胡咏娥

衡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 4213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缺氧缺血所致,以严重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休息或单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往往无法缓解病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休克等,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低下,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加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好转率。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63~80岁,平均年龄(73.4±11.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例,高中(中专)23例,初中36例,小学及以下49例;心律失常74例,心力衰竭46例。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经超声心动图检验,全部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1],均排除意识障碍、精神障碍、严重心律失常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2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P>0.05),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测定血压、心率、体温,口头健康宣教,药物指导、基础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心理护理。多数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易产生抑郁、焦虑、悲观、孤独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文化程度、民族信仰,掌握老年患者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安全性,向其介绍治疗成功案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给予患者贴心的帮助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2)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病情、体质,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食物为主,多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少食多餐,注意补充维生素、钾盐等,禁食油腻、生冷、辛辣、胆固醇高、浓茶等食物[2],确保每日营养摄入量。(3)健康教育。详细介绍疾病发生发展,临床症状,并发症,注意事项等,讲述遵医嘱服药、治疗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自救措施和如何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并发症护理。长期卧床,易导致肢体麻木及下肢静脉血栓,应指导家属为患者正确按摩[3],嘱咐其进食含维生素的食物,确保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发生风险;部分老年患者行动不便,生活生理活动均在床上进行,易出现肺部感染,定时为其擦拭身体,更换被套等,为其提供清洁、舒适的环境,降低感染发生率。

1.3 评价指标[4]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行判定,采用QOL生活质量测评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总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9~70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临床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作实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描述,组间经x?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组间经t检验,在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及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心肌梗死是临床冠心病较为严重的病型,主要是指冠状动脉持续缺血,其所支配的心肌发生不可逆转坏死而形成病理过程[5],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因过度紧张、疲劳、手术、创伤、肥胖、吸烟酗酒等因素所致。临床治疗心肌梗死常见方法为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积极治疗后患者心肌缺血大大改善,但疾病对患者生活、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限制,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修复、代偿能力下降,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心肌梗死影响较大。因此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复期时,可能因语言、运动、感觉等障碍,出现恐慌、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预后。因此加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6]。

我院通过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阻碍病情发展恶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碧媚,吴少群,张转转等.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56,1260.

[2]张蓉,吴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07-809.

[3]李倩.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15-2717.

[4]景兴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12(10):160-160.

[5]熊秀芳.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4,19(12):142-144.

[6]张惠龙.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1(28):327-328.

论文作者:胡咏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胡咏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