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评定分级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的研究论文_朱晓红 王姮菲 陆耀军

朱晓红 王姮菲 陆耀军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目的:探讨眩晕评定分级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2组。实验组34例,给予手法复位,并且在复位前后根据眩晕评定分级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34例,予手法复位前后常规护理,观察2组所需手法首次复位成功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经过首次手法复位后症状消失的有31例,平均住院日为3日;对照组患者中一次手法复位症状消失的21例,平均住院日为7日。2组比较首次复位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评定分级对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眩晕分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232-0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指某一特定头位诱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疾病,约占所有周围性眩晕17%~20%[1]。随着近年来的对此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通过药物结合管石手法复位等治疗手段,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但我们临床观察发现,有部分患者在颗粒复位治疗成功后仍残留头晕症状,但头晕的性质与BPPV发作时的眩晕性质不同。如何对BPPV患者进行分类护理,临床上我们根据患者手法复位前后的眩晕程度进行分级评定,根据不同分级进行个性化护理,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就诊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68例。诊断标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2006年贵阳会议制定的BPPV诊断依据[2]:诊断BPPV的变位试验,BPPV变位检查的眼震特点,BPPV发作时的病史特点。所有BPPV患者均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和后颅窝肿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或前庭系统功能紊乱疾病。把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为34例,实验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28~82岁,平均年龄(50.0±5.66)岁,其中后半规管29例,水平半规管5例;对照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为(46.0±6.75)岁,其中后半规管28例,水平半规管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BPPV发作期手法复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3],针对不同的半规管,采取不同的手法复位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复位,实验组在复位前后根据眩晕分级不同给予常规护理及分级后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手法复位及常规护理。患者均由同一位有多年复位经验的副主任医师进行复位。

1.2.1实验组 34例患者中根据眩晕的临床诊断进行改良眩晕分级:

Ⅰ级:眩晕对活动毫无影响;

Ⅱ级:眩晕时必须停止手头工作片刻,很快能恢复工作,如开车或从事选择的工作不必因眩晕改变工作计划;

Ⅲ级:眩晕时必须停止手头工作片刻,很快过去后恢复工作,但如开车或从事选择的工作因眩晕改变工作计划;

Ⅳ级:必须做出很大努力和调整好自己的精力才能胜任工作,如开车或从事选择的工作,但因眩晕经常做不到;

Ⅴ级:无能力工作、开车、照顾家务,甚至基本活动也受限;

Ⅵ级:丧失劳动能力1年以上,因眩晕和平衡问题已接受抚恤金。

其中Ⅰ级2人,Ⅱ级5人,Ⅲ级17人、Ⅳ级8人,Ⅴ级2人,Ⅵ级0人。

1.2.1.1复位前护理 向家属和患者详细讲解BPPV手法复位治疗的原理及治疗的有效率,说明该病可以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介绍成功案例以及成功患者亲身讲解。告知患者复位前应禁食禁水,因复位过程中可能发生呕吐,容易造成误吸。详细讲解治疗过程中相关的注意事项,如放松身心、听从医师指令、放松颈部、维持体位的时间、改变头位的角度及速度等[4],并应由护士亲自示范,帮助患者掌握动作方法及要领。告知患者及时反馈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有利于医护人员的下一步治疗及护理。

1.2.1.2治疗护理 手法复位操作可诱发恶心、眩晕、呕吐,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甚者不配合[5],复位前适当侧头训练,减轻复位不适症状。向患者示范行侧头训练方法,保证角度正确,每天训练2次,20分钟一次[9]。操作时护士配合医生握持患者的手,指导患者变换头部位置;防止坠床,做好安全防护。可采取轮换按压左右内关穴,缓解精神紧张,使头晕、恶心减轻。若呕吐时,立即将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必要时可肌注抗晕止吐药,停止手法复位。在复位治疗过程中护士要一直陪伴,以防出现耳石危象[8]。手法复位需要重复2~3次,直至各个头位均无眩晕、眼球震颤等;嘱患者48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前倾、后仰及向患侧转头,睡眠时取健侧卧位并垫高头部。观察治疗后是否出现眩晕、位置性眼球震颤等,复位治疗后,部分患者短时间内会出现头昏、头痛等,可能是耳石位置变化,患者重新适应的过程[5]。

1.2.1.3治疗后常规护理[6] (1)环境: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保持光线柔和,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2)饮食:指导患者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少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肿。多进食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防止引发胃部不适。(3)药物:在BPPV间歇期,应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内耳微循环;在BPPV发作期,给予绝对卧床休息,保证患者安全,使用床栏,尽量少移动患者,避免采取诱发眩晕的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及患者的主观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酌情使用抗眩晕的药物,以降低前庭神经的兴奋性,达到尽快减轻眩晕、恶心的目的,常用药物有甲磺酸倍他司汀,或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在用药期间,向患者说明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嘱患者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利有效调整治疗方案。

1.2.1.4心理护理 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或心理压力是BPPV相关诱发因素[7]。复位次数越多的患者,可能原始的耳石及眩晕症状更严重,导致患者恐惧心理更明显,从而症状持续更久。患者的病程越长,复位后残留的症状越明显,是因为病程拖得越久,患者体位的不稳定感越严重,造成的应激压力更大。缓解期患者也对疾病诊治效果担忧和对发作时痛苦的恐惧[5]。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给予相应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如介绍BPPV复位过程和预后,积极了解患者需要,鼓励、安慰患者。治疗期间应积极动员患者家属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

1.2.1.5康复护理(对中高分级患者采用) 主要指导患者进行前庭康复锻炼,患者训练内容从简单的眼动到复杂的扔球等,持之以恒的认真训练可以加快功能的恢复。练习时最好有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单独训练时,患者应有家属陪同,家属还需同时学习训练方法卧位,具体如下:

(1)眼动,先慢后快。a.先上、后下b.左、右运动c.由远及近注视手指

(2)头动,先慢后快,然后闭眼。a.前屈、后伸b.左右转头坐位

(3)眼动与头动(同上)

(4)耸肩与转肩

(5)前屈拾物站立

(6)眼动,头动,肩动(同上)

(7)睁眼与闭眼,从坐位到站位

(8)手间传球(动作要在眼水平以上)

(9)膝以下手间传球

(10)从坐位到站位,同时转身

1.2.1.6危机护理(对高分级患者采用) 要做好床边交接班,加强观察,严格巡视患者,每日进行常规安全检查。BPPV患者的眩晕为突发性旋转性,且程度较剧烈,人们习惯在眩晕时闭眼,再加上手法复位时需要患者连续做几个快的躺下、坐起、转头等动作,容易造成跌倒的可能,护士在床旁的扶助和保护很有必要。特别是老年、有颈椎病患者,颈部活动困难、肢体僵硬,要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以达到复位的体位,同时,要注意预防患者坠床。此外我们对大量临床病例的观察,发现许多患者发病后,一方面患者过往的眩晕诱发体验,惧怕恐惧眩晕发作,采取某些特殊体位来避免眩晕发作,从而造成日常活动时(抬头、转身、躺下或坐起)强迫性体位,继而出现颈肩背肌肉紧张痛、紧张型头痛,同时对正常体位变化的反应增强。在护理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心理护理的应用,可采用如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法,为患者减轻疼痛,增加依从性配合治疗与康复。

1.2.2对照组 34例患者给予手法复位,由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复位前护理和治疗后常规护理。

1.3 评价指标

统计每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需住院日,并记录患者症状消失所需手法复位次数。患者出院时间判定:发作性视物旋转消失后第2日即准予出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组患者首次复位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日比较,见表1。

3.讨论

3.1 BPPV发病率较高,约占所有眩晕疾病的18.5%[10]。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在1921年由Barany首次提出,Dix和Hallpike随之详细地描述了该病的特征。BPPV 的诊断依据之一为可由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典型的眼震或眩晕。BPPV 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要准确了解眩晕患者的相关诱发因素,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身心状况[11],才能确定相关诱发因素,采取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措施。

3.2 患者在眩晕发作时会出现主观上的空间定向觉错误,但是能够明确叙述自身或环境转动,具有明显的平衡功能障碍,并伴有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等症状[12],这时安全宣教与正确的体位指导必不可少。针对抵触情绪的患者,需多次。

4.小结

通过实验发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分级护理,既可对不同的患者有针对性对因对症护理干护,使患者得到身心全面的个体具体化护理,又可以培养护士的分级护理思维。手法复位结合眩晕分级护理对BPPV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手法复位及常规护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前、后根据眩晕分级不同进行护理对治疗是有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Parnes LS,Agrawal SK, Atlas J.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CMAJ,2003, 169: 681-693.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 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3] 吴子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8,23(5):255.

[4] 郑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18(3):131.

[5] 郑艳娟,李梓音,潘安枝.耳石复位法治疗良睦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315-1316.

[6] 陈水英,区永康.林海燕等.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及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07,22(21):1959-1961.

[7] 郑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8(3):131.

[8] 刘秋玲,王跃建,周晓娓等.1240例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J].中华耳科杂志,2010, 4: 427.

[9] 费才莲,荆瑶,杨亚娟等.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7):74-75.

[10] Brandt T,Strupp M.Migraine and vertigo :Classification,clinical features,and special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J].Headache Curr,2006,3:12.

[11] 王峥,刘建光,阎平建等.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随机对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4(6):422.

[12] 张素珍.眩晕概述[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3.

论文作者:朱晓红 王姮菲 陆耀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6

标签:;  ;  ;  ;  ;  ;  ;  ;  

眩晕评定分级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的研究论文_朱晓红 王姮菲 陆耀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