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与稳定性扩展分析_供应链系统论文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及其稳定性可拓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群论文,供应链论文,稳定性论文,生命周期论文,战略联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5)09-0008-06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跟世间万物一样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成不变,它也存在从诞生到终结的一系列生命周期规律。本文试图通过生命周期理论揭示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以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建立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假设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联盟的稳定提供了量化分析方法。

      1 生命周期理论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演进概况

      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是人类对事物“由生至死”生命过程探索和研究的结晶。它在生物、化学、经济、社会、政治、管理、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传统生命周期理论拓展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供应链生命周期理论、战略联盟生命周期理论等多个层面,并产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1.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50年Dean创造性地将传统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于产品营销管理领域[1];1979年Rink和Swan指出产品在导入、成长、成熟和衰退4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其营销策略随之变化[2]。

      1.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1959年Haire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与生物生长过程的相似性,率先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认为企业也会同生物一样经历婴幼、成长、成熟直至消亡的过程,并提出企业应相时而动[3]。1965年Gardner探讨了企业的生命周期问题,并认为企业将会利用各种资源不断自我更新,保持不灭[4]。

      1.3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8年Ticky G.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集群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诞生、成长、成熟、衰退等4个时间维度[5]。波特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诞生、发展以及衰亡3个时期,并解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其生命周期的内在关联[6]。

      1.4 战略联盟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战略联盟作为产业集群的内在组织形式,其生命周期也更为复杂。1989年Borys和Jamison认为目标识别、边界确定、价值创造是战略联盟生命周期的必经阶段[7]。1994年Ring和Van de Ven提出了由协商、承诺和执行所构成的3个阶段的联盟生命过程,以及各阶段的关键问题[8]。Wilso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联盟的生命周期还包括诞生前的寻觅与选择阶段[9]。2003年Das与Teng把联盟过程划分成形成、运作以及结果3个阶段[10]。

      1.5 供应链联盟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2007年罗明、马卫等人分析了供应链生命周期中的形成、发展、成熟、衰落等4个阶段,并明确了各阶段的绩效评价角度和重点[11]。2009年柴国荣等人从供应链界面集成的角度,针对供应链各个生命周期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建立了“五维一体化”的风险预警模型[12]。2010年马萍、姜海峰详细解析了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并阐明了供应链战略联盟生命周期演化理论的应用价值[13]。

      通过梳理和总结生命周期理论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演进过程,我们发现人们的研究视野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拓展,已经从最初的微观生物学领域延伸至宏观的供应链及其联盟范畴。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深化,笔者提出的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思想将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关于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生命周期的理论研究还存在空白之处。

      2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及其特征

      集群式供应链是全球经济发展到一体化阶段,产业集群中围绕相关产业多条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供应链条耦合的产物[14],是供应链思想与产业集群理论碰撞而产生的思想火花[15]。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则是通过战略联盟关系的构建,按照契约关系将集群式供应链内部的纵向链条和横向链条纳入到一个关系复杂、相对稳定、动态竞合、互惠互利而又管理有序的共生系统之中,是集群式供应链思想与战略联盟理论耦合的结果[16]。集群式供应链和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从前人的研究结果以及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来看,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供应链生命周期理论、战略联盟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具宏观性、复杂性以及动态性的理论。笔者将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酝酿、诞生、成长、成熟、衰老、蜕变等6个主要阶段(如图1)。

      

      图1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生命周期

      2.1 酝酿期

      酝酿期是产业集群内部从竞争转向合作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一定区域内围绕特定产业的企业、机构、组织自发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若干供应链条。这些链条上的企业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驱动力,与周边的链条展开激烈的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弱小的链条被打破,强大的链条吸收重组断链企业,实力更加强大,最终形成了若干条实力相差无几、各有优劣的新链条。这些新链条意识到单纯的竞争只会使集群内耗严重,甚至危害整个产业的生存,合作成为共识,建立联盟的思路开始发酵酝酿。本阶段需要对意向参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内部资源、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并在合作方向和竞争领域达成共识,初步确立战略联盟目标。

      2.2 诞生期

      随着建立联盟的呼声日渐强烈,代表各个链条利益的核心企业经过复杂的协商、斗争过程,最终签订了综合各方利益诉求的契约。在契约的约束下,各个链条之间的合作日趋常态化,竞争也被适当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层次之内,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初步诞生。进入这个阶段后,需要对战略联盟成员进行价值评估,进而以协商谈判的方式设计战略联盟的运作模式、治理方式、分配方案等内容。

      2.3 成长期

      以契约为基础的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建立后,企业与企业间、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广泛传播、集群竞争力提升等正能量逐渐凸显。与此同时,由于联盟的复杂性导致契约约束能力失灵、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健全降低了企业的合作积极性,非理性的竞争影响了联盟的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差异性引发了矛盾冲突,机会主义思想则加深联盟裂痕,各种弊端不断暴露出来。成长阶段是集群内各个供应链条利益的再次博弈,资源、技术、利益、信任、文化等在这个时期激烈地碰撞和磨合,成员求同存异意识逐渐建立。

      2.4 成熟期

      经过成长期的磨合和阵痛,联盟步入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契约的约束能力更具有弹性和动态性;利益分配机制也不断地健全,参与联盟的企业和供应链的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非理性的竞争现象也随着制度的健全逐渐回归,理性的竞争成为联盟前进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协调合作的日益频繁和深入,企业间的文化日渐兼容,求同存异成为主流;资源、信息、技术、知识的共享成为常态,机会主义者在联盟内几乎没有存身之处,“搭便车”思维趋向于消弭。总体来看,整个联盟处于积极上升、高速发展的最佳状态,联盟的范围和竞争力不断地扩大和攀升,内部的各个企业也从中获得了应有的利益回报。

      2.5 衰老期

      经过成熟期的高速发展后,随着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创新能力显露疲态,相对竞争力下降,产业集群原有的各种发展红利逐渐消退,生存还是死亡成为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衰老阶段的主要问题。

      2.6 蜕变期

      当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衰老到一定程度后,摆在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通过战略调整使联盟更加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内部机制更加灵活和完善,创新成为最核心的动力,供应链条上落后的企业将逐步被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新企业所替代,整个联盟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级,开始酝酿新的生命周期;二是战略调整未能使联盟摆脱困境,原有的优势消耗殆尽,联盟运转要素不断逃离,进而导致联盟吸引力迅速降低,各种矛盾渐次爆发,联盟的规模日益萎缩,最终走向灭亡。

      需要说明的是,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6个发展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是连续的、螺旋递进关系,且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特征,所经历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此外,如图1所示,蜕变后的联盟有两个走向,一个走向死亡,进入下一个联盟的酝酿期;另一个再次进入成长阶段,继续进化升级,理论上来说可以不断循环下去。

      3 影响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因素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稳定运行是联盟成员实现规模效应、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抑制机会主义风险、提升竞争力、促进产业创新和升级的必然要求。所谓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是指干扰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正常运作的多种因子或变量。依据上文对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6个生命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对共生理论下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笔者认为影响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因素可以分为联盟外部环境因素和联盟内在属性因素两个方面。

      3.1 联盟外部环境因素

      联盟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其中的因素具有宏观性、区域性、动态性等特点。

      3.1.1 自然环境(

)

      自然环境是指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赖以生存的基础,主要包括区域位置、自然资源禀赋、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以及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

      3.1.2 经济环境(

)

      经济环境是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共生系统内部成员链接和交流的媒介或工具,主要包括经济政策、市场状况、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趋势、技术水平、交通情况等因素。

      3.1.3 社会环境(

)

      社会环境是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共生系统所处的社会氛围,主要包括体制、政策、行规、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因素。

      3.2 联盟内在属性因素

      联盟内在属性是指构成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所必备的合作伙伴的声誉和资源、联盟契约约束能力、利益分配公平度、战略协同度、信任机制、文化交融度等方面。

      3.2.1 合作伙伴的声誉和资源能力(

)

      企业声誉是企业进入联盟的敲门砖,是企业行为被联盟认可进而取得资源、机会、支持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联盟企业成员还应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差异化、资源异质性、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等资源能力。而联盟合作伙伴间的能力和资源匹配与否,则关乎联盟各个阶段的运行质量,甚至决定联盟的生死,是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稳定运行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环节。

      3.2.2 联盟契约约束能力(

)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伙伴间达成的契约是维系联盟正常运行的基本规章制度。只有在联盟契约的目标宗旨、责任义务、分配机制以及进退机制等内容的规范和约束下,供应链及其相关成员或机构才能形成联盟内部的良性合作。

      3.2.3 利益分配公平度(

)

      联盟成员的利益诉求是战略联盟形成的基础,也是联盟解体的最终原因。联盟的健康、稳定发展建立在成员企业为联盟贡献的资源能力、技术、信息等基础上,因此,要在确保联盟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平衡和满足各成员的个体利益,降低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所引起的联盟动荡和解体风险。

      3.2.4 战略协同度(

)

      战略协同度是对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组织共生模式运转能力水平的考量。伴随着联盟的形成,企业单一的运作模式逐渐向联盟成员间一体化共生运作模式转变,联盟内部也逐步显现出独立性和整体性、分散性与系统性、个体与联盟、竞争与合作等复杂特征,也给联盟的治理带来巨大的难度。因此,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成员必须在组织结构、管理、信息、激励、学习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战略协同机制,进而加强联盟的稳定性。

      3.2.5 信任机制(

)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是多条供应链上的众多具有核心资源能力的企业以契约为纽带所形成的组织,其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联盟契约的约束能力和完备程度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契约的“硬约束”治理机制以外,还需要通过信任机制的建立对企业成员进行“软约束”,弥补契约的不完备所造成的合作危机。

      3.2.6 文化交融度(

)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内部众多的企业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不同的产生背景和各异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性给战略联盟内价值观的统一以及企业间的战略协同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某些条件下甚至会影响联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最终使联盟产生裂痕。因此,联盟必须重视企业文化交融的作用,设计和营造符合联盟发展的新型战略联盟文化。

      4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稳定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稳定与否关系着产业集群内供应链的稳定,同时也关系着每一个联盟成员的稳定发展。通过数学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可以明确各个影响因素在各个阶段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从中归纳总结哪些因素会对联盟稳定起到关键作用,进而依据所得结果构建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以确保联盟的稳定性。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可拓综合评价法应用在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稳定性评价的设想,希望通过该方法解决评价过程中多指标因素的定量分析与评价问题。

      4.1 建立物元模型

      依据蔡文教授的研究,物元包含事物的名称N、事物的特征C以及特征的量值X,并且它们三者以有序的三元R=(N,C,X)作为事物描述的基本元[17]。

      依据物元分析理论探讨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等级,首先必须分析影响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稳定性所涉及的多个评价指标,根据具体的数据结果,给出各评价指标的量值,建立物元模型:

      

      

      4.3 建立关联函数

      

      

      

      从结果上看,这些数值符合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6个阶段的稳定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可拓综合评价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联盟各个阶段的稳定性量值,将不可量化的问题作出了定量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生命阶段的因素指标及其具体的权重都是笔者根据研究假设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方向性,但未必完全准确。在联盟的实际运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影响因素的内容,并依据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使得计算结果更加贴合现实,便于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管理。

      

      5 结论

      本文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将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划分为6个生命阶段,提出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将这些因素建立指标体系,并代入可拓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其最终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这种分析方法可适用于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各个阶段稳定性的测评,同时也为联盟各阶段稳定性的监督和改善指明了方向。

标签:;  ;  ;  ;  ;  ;  ;  

集群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与稳定性扩展分析_供应链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