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 XXX”构式中的隐喻与转喻 *
叶忠星
(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热门的“行走的XXX”构式其话题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等物体。“行走的”往往是“直立行走”的缩写形式,而能否直立行走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特征之一。因此,通过范畴及特征的转喻机制,该构式容易激活人的概念。XXX的语义填充项包括表情包、荷尔蒙、教科书、钱包等。其中,转喻机制主要作用于表情包、荷尔蒙、钱包、人民币和腿精,而隐喻主要体现在画报、教科书、百科、CD等,体现了将人比作风景、书籍、药物、容器等概念隐喻。此外,“行走的肉圆子”等部分构式还体现了意象隐喻。
关键词: “行走的XXX”构式; 隐喻; 转喻; 意象隐喻
自2014年以来,在国内网络新闻标题中出现了一大批新奇的“行走的XXX”构式,如“行走的荷尔蒙”“行走的表情包”等。截至2018年10月31日,笔者通过查询百度搜索引擎中的新闻标题,以“行走的”为关键词,检索到大量奇特的语言表达。按照出现频率排列,XXX的填充词主要有表情包(256篇)、荷尔蒙(266篇)、画报(178篇)、衣架(112篇)、教科书(126篇)、百科(38篇)、CD(50篇)、春药(30篇)、钱包(19篇)、腿精(17篇)、炸弹(13篇)、指南(11)、KTV(10篇)、风景(9篇)、名片(8篇)、海报(6篇)、人民币(5篇)等。
考虑一个三维定位的场景,该场景包含5个移动的传感器(N=4)和一个移动的未知目标,传感器的位置和速度分布如表1所示。用σ2表示测量噪声的功率,TDOA测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测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Qf=0.01Qt。用M表示蒙特卡洛运行次数,用xi表示第i次估计时的位置估计值,用 表示第i次估计时的速度估计值。使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偏差(bias)来评估定位性能,均方根误差和偏差的定义如下:
由于能否行走首先是区别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的典型特征,其语义限制使得该构式很容易激活动物的概念,尤其是人。因此,在收集的语料中,该构式主要的话题对象是人物,涵盖娱乐明星、选秀冠军和普通民众等。另外,考虑到“行走的”和“移动的”属于同义关系,因此,一些无生命物体同样也出现在了话题对象中,包括汽车、手机等可移动物体。
鉴于“行走的XXX”构式的多产性,笔者检索了中国期刊网,输入关键词“行走的”和“构式”,得出结果数为0。即使将关键词“构式”更改为“隐喻”或“转喻”或“认知”,还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因此,在我们看来有必要研究该构式的渊源,尤其是公认的隐喻和转喻两种最根本的认知机制在其中的作用。
一、“行走的XXX”构式的认知理据
“行走的XXX”话题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因此对其渊源应该从两个方面说明。首先,以事物为对象的相关构式更多体现了一种隐喻思维。例如三星手机曾被戏称为“行走的炸药包”,即将始源域“炸药包”的巨大破坏力映射到目标域“手机”上,借用隐喻激活了当时三星手机频发爆炸事故的背景知识。
式中:ρ和μ分别为流体密度和动力粘性系数(N·s/m2),v和d分别为流场的特征速度(m/s)和特征长度。从式(1)得知,通道特征长度d越小,雷诺数Re越小。
其次,以人为话题的相关构式不仅可以体现转喻思维,而且也可以体现隐喻思维。“行走的”主要体现了一种范畴及其特征(category-and-property)之间的转喻。认知语言学认为,范畴的定义通常反映其主要特征,因此可以用主要特征来替代整个范畴。[1]154由于“行走的”多数情况下是“直立行走的”简写形式,这属于Radden & Kövecses转喻大类的整体-部分(Whole ICM and its parts)中的缩减(reduction)转喻,而且在新闻标题中“行走的”比“直立行走的”显得更加简练。[2]而直立行走是区别人和其他动物的典型特征,因此“行走的”可以转指[人]的范畴。
主题出版中的优先顺序模式。主题图书的出版需要遵循优先顺序原则,对于优先选题,出版社要在制作、宣传上加大资金投入。主题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共政策议程,为使其具备实效,出版社要通过设定主题优先顺序来引导舆论,从而影响读者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判断。2017年10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年又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因此众多出版社优先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纪念建军90周年为主题进行出版工作。以年度重大议题为优先,对选题重要性进行排序,引导公众形成议题的重要性判断。
最后,根据查证,汉语“行走的XXX”构式主要有两个英语渊源:其一,walking dictionary(活字典)和walking encyclopedia(活百科全书),都是强调一个人知识渊博;其二,walking hormone(行走的荷尔蒙)。通过必应英文搜索引擎,发现该短语早在2007年就出现过,表示“有魅力的人”,而据百度搜索引擎查证在国内“行走的荷尔蒙”最早出现在2010年。
二、“行走的XXX”构式的认知机制
(一) 基于转喻的机制
填充项XXX既可以从属于[人]的范畴,也可以是来自其他概念域。如果属于前者,则体现了转喻的认知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范畴与其特征之间的转喻
例11:“行走的人民币”们贡献了一份美妆种草指南
例1: 行走的文艺(范)
SWOT分析法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广泛应用于评价企业的综合情况,通过分析企业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并结合自身企业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发展策略。
例2: 行走的美音 夏唯祎亮出网红新趋势
4. 所属转喻
4. 概念隐喻“人是画或风景”
http://sports.qq.com/a/20170305/003318.htm#p=1
分析:例1的“文艺”或“文艺范”指的是一个人的文艺气息或风格,整个构式类似于时髦语“文艺青年”。至于例2,由于“美音”是歌唱明星的典型特征,因此该例证的话题对象是某知名歌手,从而更加形象地描绘歌手的嗓音。例3表明人与其他事物的一个典型区别是人具有情感,因此“表情包”可以转指表情丰富、夸张的人物。例如奥运会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就直接促成了该短语的走红,而表情丰富夸张又进一步引申为幽默的人。
2. 部分整体转喻
这类转喻主要包括整体转指部分或部分转指整体两种情况。[1]154
例4:痞帅又会穿的男生,就是行走的荷尔蒙!
http://fashion.sohu.com/20170403/n486331839.shtml
例5:行走的大长腿!陆毅自推行李帅气十足
一种文化形式的转变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不同的建造技术和文化观念,不同的价值选择和生活经验等。山面入口到檐面入口的面向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几千年的适应性选择,最终檐面入口被认为是较合理的方式而被人们所采用,山面入口形式依然在今天云南傣族和海南黎族等少数民族民居中可见,但却不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流选择。本节将从建造技术、聚居建筑和礼制、宗教文化等角度来诠释中国传统建筑入口面向转变的内在逻辑。
http://www.cankaoxiaoxi.com/ent/ylgd/20170327/1813866.shtml
秦明月口中说哪里、哪里,但多少心头有些得意,想不到这个社会名流也是知道自己的啊。站在周大国后面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妇人,衣着看似朴素,却绝对的国际顶级名牌,一张白皙的脸被一个巨大的太阳镜挡住了半边。周大国说:“这位就是毛主任的爱人,我们接到通知后就过来了。”
例6:要风度不要温度,杨幂真是个行走的腿精
http://ent.qq.com/a/20161008/002764.htm?t=1475892387570#p=1
分析:荷尔蒙是生命中的重要物质,可以用来转指人。除此之外,例4还体现标量(scale)转喻,即标量作为整体用于表示其上限,也可以用上限代表标量的整体。因此,移动的荷尔蒙或者行走的荷尔蒙是表示充满荷尔蒙的一种状态,这主要多用于成年男女。因此,本例的话题对象是有魅力的男女,尤其是明星。虽然荷尔蒙亦称“激素“”,但是在中文里激素往往含有贬义。常见的例证是“激素鸡”“激素鸭”“注射激素”等词语,甚至人们谈激素色变,因此新闻标题里“行走的激素”不常见。
就例5而言,腿是身体的一部分,因此该例证主要描写腿形修长的男女。例6首先使用了部分代整体的转喻,即用“腿”转指人。此外,“腿”能够激活“工具代指行为”(INSTRUMENT FOR ACTION)的转喻,从而可以凸显明星走路的风姿。[2]37而“精”是“妖精”的缩写形式,用妖精来比喻人的隐喻在汉语中并不少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所示,妖精比喻姿色迷人的女孩子。[3]1521
3. 原因结果转喻
在因果关系中,人们常用结果表示造成该结果的人或事。[2]在“行走的XXX”构式中同样含有一些相关的表达。
例7:2016跨年各种活久见!李易峰TFboys行走的微博热门 超女同台 为抢头条大家都拼了!
http://mt.sohu.com/20160101/n433251254.shtml
例8:奥运会后体育健儿们变成“行走的热搜”
http://news.163.com/16/0830/02/BVMDSU0P00014Q4P.html
例9:XXX化身行走的骷髅 都是为了真爱?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6/02/16/030138360.shtml
分析:例7~9都属于“结果指代原因”转喻,即用“搜索”的结果替代原因“话题人物”。而对于例9,“骷髅”是死人的全副骨骼,是死亡的象征,使用死亡的结果来指代造成结果的原因,即过度消瘦。因此,“行走的骷髅”指过瘦的人,含有夸张的成分。
http://ent.ifeng.com/a/20160905/42679088_0.shtml
这种转喻是指所属者和所属物之间互相替代产生所属转喻。[2]
例10:海购热度高涨 中国消费者缘何爱做“行走的钱包”?
http://www.3news.cn/redian/2016/0713/152646.html
本文第一部分已经提到了范畴及其特征之间的转喻(category-and-property)。而对于具体的“XXX”填充项而言,一旦其属于范畴“人”的特征,则可以认定为转喻机制起作用。
其中,rj′j,j,j′=1,2,…,k,为实数;xj′=aj′ej′为与类别j′对应的常数向量,aj′为非零常数,ej′为nj′维全1矢量;特征向量u·j=(r1jx1+ αj1)T,…,(rj′jxj′+αjj′)T,…,(rkjxk+αj)T;αjj′=(αjj′i,i=1,2,…,nj)T,为受Hk影响产生的扰动项[24].Uk中全部行向量{u1·,…,ui·,…,un·}对应k维空间中的n个点,由于其中每个点均与像素一一对应,因此称为像素特征点.在不至混淆的情况下,使用Uk作为特征向量矩阵和像素特征点集.
分析:例10中,钱包激活了拥有钱包的人,因此体现了所属转喻。例11中,人民币表示其所属对象,即拥有人民币的中国人。同时,根据前面的标量(scale)转喻,两个例证不是单纯地指代拥有人民币的中国人,而是热衷消费的有钱人。有理由相信,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该高频短语还会继续传播下去。
(二) 基于隐喻的机制
在汉语中,“人”经常被隐喻成动物和植物,例如绰号常常借用动物名称。但是,“行走的XXX”构式往往并不依赖植物和动物隐喻,而是使用另外一些喻体。
1. 概念隐喻“人是书”
http://www.fzyshcn.com/shyf/2016-10-21/18291.html
http://ent.huanqiu.com/article/2017-03/10393192.html
郝宪印在总结讲话中,就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强化形势研判,做好政策储备,围绕创新思路抓落实;二要聚焦关键领域,把握关键环节,围绕重点工作抓落实;三要强化责任分工,凝聚工作合力,围绕改进作风抓落实。
分析:这类构式主要的例证出现在时尚领域,典型的例证有“西装教科书”“正装教科书”“穿搭教科书”“时尚教科书”“粉唇教科书”。除了时尚领域,其他的例证还包括“情商教科书”“撩妹教科书”“毒舌教科书”“移动支付教科书”“卧底教科书”等。这类构式的认知机制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即通过隐喻将“人”概念化成为“书”。
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语言表达,例如walking dictionary。另外一个例证是习语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不要以貌取人)也是将人隐喻成书。由于书是知识的载体,因此该构式最初的意思是强调一个人宽广的知识面。经过语义泛化,该短语可以代指具有某一方面专长的人。
阅历杂,也不很复杂。人生路上,于鲜花、掌声外,还有酸辛苦辣,更有磨难打击……少此,便很难磨练出坚韧性格、意志,很难有超人的卓识、远见。
二十五岁那年,某天早晨醒来,戴菲儿突然发现她的脚跟上多出一道小小的淡紫色伤疤。伤疤非常隐蔽,戴菲儿却能感觉到刀锋的锋利与寒冷。将伤疤擎给秦川看,秦川说,也许它以前就在。可是戴菲儿知道,那里不可能有伤疤。她喜欢给趾甲抹上紫黑色的指甲油,她知道她的脚跟光滑得如同大理石。夜里她与秦川缠绵,她发现一向充满激情的秦川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尽管心存狐疑,戴菲儿还是很快将这件事情忘记。直到三年以后,当她往趾甲上涂抹指甲油,她发现脚跟上,又多出一道伤疤。
例13:“行走的百科全书”
http://news.163.com/15/0318/03/AKV6CBOI00014Q4P.html
分析:这类构式也有一些变体,部分例证是“撩妹百科”“百度百科”“旅游百科”“百科全书”和“法律全书”。可以发现,这些构式的运作机制和“行走的教科书”类似,和英语短语walking encyclopedia(行走的百科全书)也有一定的渊源。不过,与“教科书”相比,“百科”所含的内容更丰富。
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所以在当代几乎不存在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因此,这些构式应该看作是隐喻与夸张(hyperbole)的结合。Knowles & Moon就曾指出隐喻会违反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4]53Claridge也专门研究了一种特殊修辞格隐喻性夸张(metaphorical hyperbole)[5]41-42。而Burgers et.al认为听众很容易抛弃夸张,因为夸张是非真实的大话,而很难去反对例如“海啸”这样的隐喻性夸张。[6]410-430不过,要提醒的是,由于“百度百科”词条参差不齐,谬误较多,所以有时候称呼别人为“行走的百度百科”可能会产生一种反讽(irony)的修辞效果。
2. 概念隐喻“人是指导者”
例14:XXX!行走的穿衣搭配指南
http://info.cloth.hc360.com/2017/02/041430862693.shtml
对流坑村文物建筑、古街巷空间重新划定保护区和保护点,并区分保护层次,如核心保护区:参照文化遗产保护要求进行保护,修缮重要古建筑群,明确“七横一竖”轴线关系,营造富有文化特色的街巷空间;建设控制区:对次要古建筑的保护,在保护传统面貌不变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置换内部功能;环境协调区:属于外围区域,也是古建筑群的缓冲区,可根据周边建筑风格改建或新建相关设施,并充分保护原生环境[4]。
分析:此类构式的变体包括装修防雷指南、逆龄指南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指南”的第一个义项是“指南针”,因此可以隐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或指导行动的准则。当然,由于在交际中“指南”常常用来比喻指导或指导者,因此,这些例证的主要意义是某些人在特定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给其他人提供指导。
例16:穿正装的男生,就是行走的毒药
例15:幽默的女人,是行走的春药
http://sports.sohu.com/20161208/n475294099.shtml
3. 概念隐喻“人是药物”
http://sports.sohu.com/20170111/n478436602.shtml
分析:两个例子体现的是“人是药物”的概念隐喻。本体既可以是男士,也可是女士。“春药”的语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因为“春”可以用来比喻情欲,常见的表达有“怀春”“春心”等。而“毒药”往往是致命的,因此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即其义“有致命魅力的人”属于前面提到的隐喻性夸张。
例3: 行走的表情包 尼克扬夜里溜达合影粉丝
单爷说的书、编的书太多了,自然有高下之分,这在同行中也是争议不断。但他有一点很了不起,即敢于否定和改动自己的作品。很多名家把一部书说火了,就当代表作立住了,不能动了,以此为范本传下去。而他一部书火了但说得不满意,没事,咱推倒重来,再编一个,仿佛没有心理负担。同样的故事能够有不同的理解,说出不同的变化,这是他无处不在的创新意识。
例17:女神不修图也美到发光仿佛一幅行走的油画
http://gz.ifeng.com/a/20170320/5481465_0.shtml
临床上应加大对样本采集及送检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且应制定出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在采样前,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避免人为操作意外的出现;注意样本采集的最佳时间,以防感染外源性细菌而影响检验质量;样本采集完毕后,应在规定时间内送试验室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试验室温度最好控制在19~26℃之间,湿度维持在40%~60%之间,从而确保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精准性;注重检验方法的合理选择,尽量应用较常见的试剂,确保检验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并且无交叉反应。[3]
例18:行走的画报!XXX随便一拍都很美
http://www.hxnews.com/news/yl/ylxw/201704/03/1189328.shtml
例19:中国游客,行走的“中国风景”
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a/2017/0206/10/31949613.shtml
分析:这种构式主要的填充项包括油画、画报、风景等,但是与概念隐喻“风景是人体”或者LANDSCAPE IS A BODY不同。[7]17-20 [8]102-105上述例证证明“风景”同样可以成为始源域或喻体,来隐喻目标域[人]。由于汉语文化中存在典型的隐喻“风景如画”,因此“行走的画报”实际上体现了该深层隐喻,即“行走的中国人”被比喻成“风景”,再进一步隐喻成“画卷”。
5. 概念隐喻“人是机器及工具”
“机器及工具”属于Deignan提出的12种和Kövecses提出的13种常见的始源域之一,意味着机器、工具以及相关的行为可以表现为隐喻表达。[9] [10]17在行走的XXX构式中,相关填充项有圈粉机、种草机、定时炸弹、氟利昂等。例如:
例20:《北上广2》XXX变“行走的圈粉机”
http://ent.ifeng.com/a/20161214/42782679_0.shtml
例21:全日本最美的时尚模特 一个行走的种草机
http://yule.sohu.com/20160928/n469322084.shtml
例22:肇事逃逸、倒地装睡、送餐亡命、美团外卖员被网友称为“行走的定时炸弹”
例12:细节决定风度!这些明星是行走的礼仪教科书
例23: XXX《你好乔安》演非典型女王 行走的氟利昂
http://ent.qq.com/a/20160803/022588.htm#p=1
分析:例20中,圈粉机是指特别受到粉丝喜欢的明星;例21中种草机并不是其字面意义,而是指某人的穿衣风格得到尊崇,从而导致某些产品热卖,这里“草”隐喻“商品”。例22清楚表明了美团外卖员的部分恶名,以及导致该恶名的缘由。换言之,美团外卖员是极度危险的事物,并且含有夸张的成分。至于例23,氟利昂是空调制冷剂,因此用来形容高冷的人。
6. 概念隐喻“人是光源”
“光明和黑暗”是Kövecses提出的13种常见的始源域之一。[10]19光明和黑暗可以映射到“心情”“理解”等抽象概念域。而本文的例证同样表明“光明”可以隐喻“人”的范畴。
例24:戛纳电影节红毯上的“华服大战”明星们都是行走的发光体
http://fashion.163.com/16/0519/10/BNE34K1P00264OGN_all.html
分析:由于典型的发光体是太阳、月亮、星星、火等,因此该喻体在中文里到普遍使用,另外由于存在概念隐喻AFFECTION IS WARMTH(1) https://metaphor.icsi.berkeley.edu/pub/en/index.php/Metaphor:AFFECTION_IS_WARMTH ,因此该例证还蕴含着情感和对明星的一种积极评价。
7. 概念隐喻“人是力量”
“力量”是Kövecses提出的13种常见的始源域之一,该学者认为波浪、风、火、暴风雨等都是物质世界中力量的具体体现。[10]
例25:傅园慧行走的表情包 摩羯座行走的泥石流
http://www.yn.xinhuanet.com/2016info5/20170129/3637372_c.html
分析:本例将人比喻成泥石流,喻指破坏力巨大,属于前文提到的隐喻性夸张(metaphorical hyperbole)。虽然泥石流破坏力巨大,但是本例并非贬斥傅园慧,而是从一个侧面证明该运动员的表情丰富。
8. 概念隐喻“人是容器”
认知隐喻理论创始人Lakoff & Johnson探讨的容器隐喻主要是关心视觉域(visual field)、行为(activities)等抽象概念能够被视作一种容器。[11]70而“行走的XXX”构式中,填充项也经常表现为各种容器,然后借由容器(Container)转喻代指其容纳物的机制,而容纳的内容成为喻底。常见的填充项有KTV、CD、诗词库、衣橱、书库、兵器库等。
例26:《我们来了》XXX:乐当“行走的KTV”
http://www.huaxia.com/zhwh/whxx/2016/08/4984751.html
例27:两个行走的CD!XXXXXX双J合唱算什么男人
http://henan.163.com/17/0224/11/CE1ODO8H022702EA.html
例28:羊城晚报:我们离“行走的诗词库”有多远?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210/c192372-29073065.html
分析:KTV和CD都是容纳音乐的载体或容器,表示歌手出众的音乐能力。而诗词库都是储存诗词和书的容器,表示某人具有非凡的诗词能力。
9. 基于意象隐喻(image metaphor)
Lakoff将意象隐喻(image metaphor)定义为“通过内在的结构将常规的心理意象映射到其他的心理意象的一种主要的隐喻。”学者同样认为意象隐喻是一次映射(one-shot mapping),具有6种典型特征,例如“非约定俗成”“不是用具体来理解抽象”“属于映射意象而不是命题结构”等。[12]219-222本文搜集的例证中相关的意象有衣架、西衣架、身高测量仪等。
例29:XXX新造型辣眼睛,一台行走的“缝纫机”?
https://baijiahao.baidu.com/po/feed/share?wfr=spider&for=pc&context=%7B%22sourceFrom%22%3A%22bjh%22%2C%22nid%22%3A%22news_4023858457243222307%22%7D
例30:度假归来机场炫富,富态满满被网友调侃为行走的肉圆子
http://mini.eastday.com/a/170206025045239-4.html
分析:这两个例证是将“缝纫机”和“肉圆子”的意象投射到了话题“人”。除了外形上的相似,两个喻体的语义特征并不能够映射到始源域人的概念中。换言之,范畴“人”并不需要用这两种具体概念来理解。虽然人和人体经常被比喻成食物,[13]39-40但是例30的“肉圆子”只是强调外表的象似性,并不强调肉圆子的美味等;用缝纫机来理解人更是显得突兀。
10. 目标域为物体的隐喻
我们收集的新闻标题中,有一些话题对象是面包车、手机、汽车等物品,而这些物品往往通过隐喻来建构和呈现其形象。
例31:正确使用空调,不做行走的微波炉
http://dealer.autohome.com.cn/64565/news_95839315.html
例32:P2P活期理财,一颗行走的定时炸弹
http://mt.sohu.com/20160226/n438634534.shtml
例33:帕加尼Huayra敞篷版官图 行走的艺术品
http://www.autohome.com.cn/news/201702/898712.html
分析:微波炉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加热食品,因此例31首先隐含的命题是“汽车空调或者汽车是微波炉”,然后可以引申推导出“驾驶员或乘客是食物”。至于例32,炸弹由于其破坏力巨大,因此可以用来比喻P2P活期理财、电动车加遮阳伞、电动平衡车、油改气面包车等事物。当然,“炸弹”和“炸药包”都属于隐喻性夸张,可以产生幽默的语用效果。至于例33,汽车被隐喻成艺术品的同时也蕴含着隐喻命题“汽车厂商是艺术家”“汽车工厂是艺术工作室”。
三、结 语
鉴于该构式中的填充项都基本上是具体事物,本文认为其符合隐喻和转喻的使用规律。根据认知隐喻理论创始人Lakoff & Johnson的解释,隐喻意味着“用更加清晰描述的概念(通常更具体)来部分地理解不太清晰描述的概念(通常不够具体)”。[11]110而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创始人之一Langacker的观点,转喻属于一种“认知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现象,符合一般的认知凸显原则:“人类>非人类;整体>部分,具体>抽象,可见>不可见。[11] 30例如,荷尔蒙和大长腿的意象就显得具体和可见,能够激活人类的概念。
此外,“行走的XXX”构式充分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焦点背景理论,焦点具有“较易移动”“较小”“凸显程度高”等特征,符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创始人之一Talmy的认知语义学理论。[15] 315-316 [1]310因此,该构式中隐喻和转喻的使用,都被“行走的”赋予和强化了“较易移动”的特性。
最后,隐喻和转喻被认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工具,这点在本文的研究中得到了印证。“行走的XXX”构式既可以描述人,也可以描述事物。作为一种强势模因,该构式符合了新闻标题简洁生动的修辞要求,受到诸多媒体的关注,可以预测该构式还会继续得到广泛使用。荷尔蒙、表情包等语义项体现了转喻的机制,凸显了时尚明星的气质;“行走的人民币”凸显了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体现了所属或控制转喻。而与该构式相关的概念隐喻主要包括“人是书”“人是指导者”“人是药”“人是风景”“人是机器/工具”“人是光源”“人是容器”等。
参考文献:
[1]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RADDEN G,KÖVECSES Z.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 [C]// PANTHER K-U,RADDEN G.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9.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七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4] KNOWLES M,MOON R.Introducing Metaphor [M].London:Routledge,2006.
[5] CLARIDGE C.Hyperbole in English:A Corpus-based Study of Exaggeration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6] BURGERS C,et al.Figurative framing:shaping public discourse through metaphor,hyperbole,and irony [J].Communication Theory,2016(4).
[7] HOUGH C.The metaphorical landscape[C]//ANDERSONG W,et al.Mapping English Metaphor Through Tim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
[8] 庞陈婧彧,刘永志.中国自然景点名称的隐喻与转喻研究[J].外国语文,2014(1).
[9] DEIGNAN A.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uides:7 Metaphors [Z].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1.
[10] KÖVECSES Z.Metaphor: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1]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2] LAKOFF G.Image metaphor [J].Metaphor and Symbolic Activity,1987(2).
[13] 王辉.汉语食物词汇的隐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14] LANGACKER R.Reference point construc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4).
[15] TALMY L.Towards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ume I: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 [M].Cambridge:MIT Press,2000.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Xingzoude (Walking )Constructions
YE Zhongx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Absrtact :In online news titles, the popular “xing zou de XXX” constructions are used to talk about people as well as objects like vehicles. Since the ability to walk upright is a prototypical feature distinguishing human beings from animals, this special construction could activate the domain of ‘people’ via category-and-property metonymy. The slots of XXX in this construction include ‘biao qing bao (emoji)’, ‘he er meng (hormone)’, ‘jiao ke shu (textbook)’, ‘qian bao (wallet)’ and other objects. In particular, metonymy plays a role in linguistic constructions involving ‘biao qing bao (emoji)’, ‘qian bao (wallet)’ and ‘ren min bi (RMB)’, while metaphor underlies the expressions involving ‘hua bao (pictorial), ‘jiao ke shu (textbook)’, ‘bai ke quan shu (encyclopedia)’, ‘chun yao (Philtre)’ and CD, thus entailing the metaphor of comparing people to landscape, book, medicine and container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such constructions as ‘xing zou de rou yuan zi (walking meatball) belong to a less-studied type of metaphor: image metaphor.
Key words :‘xing zou de XXX’ construction;metaphor;metonymy;image metaphor
*收稿日期: 2019-06-20
基金项目: 湖州师范学院第四批优秀院青年教师人才项目(RP20013)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 叶忠星,硕士,讲师,从事认知语言学与认知语言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34(2019)09-0081-07
[责任编辑 铁晓娜]
标签:“行走的XXX”构式论文; 隐喻论文; 转喻论文; 意象隐喻论文;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