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雾化中心的建设论文_黄荣卫,廖源,李全红,蔡小蓉

儿童雾化中心的建设论文_黄荣卫,廖源,李全红,蔡小蓉

(昆明市儿童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4)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57-02

4000年前,最早的吸入疗法出现在印度;1956年压力定量气雾剂(PMDL)发明;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在哮喘治疗使用吸入疗法来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和防治哮喘复发。现今,吸入疗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的哮喘长期控制药物;盐酸氨溴索雾化用于祛痰;IFN-α1b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手足口病(HFMD)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吸入疗法对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雾化吸入疗法在支气管哮喘、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喉气支气管炎等疾病都得到广泛运用,且雾化吸入疗法以其简单方便、效果直接显著、副作用少、无痛等特点更频繁的运用在儿科临床治疗工作中。雾化吸入疗法之所以优于其他治疗方式是因为药物既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而发挥疗效;又能够迅速吸收;药物直接达到局部,起效迅速,与全身用药相比,雾化吸入局部治疗指数高、安全性好,仅为全身用药量的几十分之一。另外,雾化吸入患儿不需要刻意配合,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儿童。

如何让儿童在一个标准化、规范化、安全而且有质量保证的场所进行治疗;让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建立标准化的儿童雾化中心势在必行。笔者将从儿童雾化中心建立的 选址、机器选择、用药选择、治疗范围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雾化中心选址

1.1 面积要求、病人流量

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儿童专科医院评审标准要求雾化中心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且能够同时进行10人以上的雾化治疗。因此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建议能够以150人次的日雾化量配备一个雾化吸入区域单元为宜。减少因人员集中而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

如果面积不够20平方米,则需要控制入室同时进行雾化的患儿数量。

1.2 通风条件

雾化室选址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如果自然通风条件不好,需要加装通风设备),目的是为了让外溢的雾化药液能够尽快的排除雾化区,保证雾化区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尽量少或不吸入药液,保证医疗安全。

1.3 采光、布局条件

采光良好,布局合理,需要考虑雾化药物配置区与吸入区,尽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交叉感染。

2.雾化机器选择

根据我院书林院区(雾化泵吸入)、前兴院区(外置中心压缩空气吸入),配置情况不相同,因此选择的雾化仪器不同,笔者将分别阐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雾化装置模式

2.1.1超声雾化机 通过压电晶片产生的1~2mHz的超声,在储药池顶层液面形成雾粒,产生雾化效应。但是由于压电晶片产热破坏药液的理化性质,同时超声雾化的水粒密度大,增加雾化阻力,会影响雾化效果。因此超声雾化不易用于喘息疾病的治疗。

2.1.2喷射性雾化机 (空气泵压缩机、氧气动力驱动雾化器)

通过气流负压吸引的模式,通过狭小空间,突然减压在局部产生负压,形成药物气溶胶形式输出。雾化颗粒大小与气流的压力和流速有关。一般药液<0.5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排出于体外;直径1~5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5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在用射流雾化器时,药池用量一般在3~4ml,通常在5~10分钟内输出药液最为适宜。

对于有呼吸困难或者喘息急性发作的情况,建议使用氧气作为驱动气流。氧气流量以6~8ml/min最佳。因此,能保证药液雾化颗粒直径在1~5μm的此类型喷射雾化器是用于呼吸道喘息性疾病的较佳选择。

2.1.3滤网式(mesh)雾化 通过震动,使药液穿过滤网形成药物微粒。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可以倾斜使用;缺点是种类有限,滤网使用寿命短,所以我院未采用。

2.2 中央压缩空气模式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中央供气系统均提供氧气、负压、压缩空气(俗称三气)至各病区,为建设由中央压缩空气作动力源的雾化治疗中心提供了基础条件。噪声低,消除压缩空气泵噪音,改善治疗环境,减少患儿恐惧感,增加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其优点是保证治疗质量—中央压缩空气作动力压力稳定,出雾颗粒均匀,避免了因小型压缩空气泵长时间使用,磨损性能下降而影响疗效。故障率低,节省压缩空气泵雾化设备投入和后期维护费用。

3.药物的选择

雾化吸入的临床常用药物包含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粘液溶液剂及抗病毒药物等。

3.1 糖皮质激素

3.1.1布地奈德混悬液及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是目前可用于儿童雾化吸入的药物。

3.1.2地塞米松目前不作为喘息性疾病治疗的选择。

3.2 支气管舒张剂

3.2.1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等。

3.2.2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等。

3.2.3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等。

3.3 粘液溶解剂

3.3.1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

3.3.2α-糜蛋白酶多用于超声雾化。

3.4 抗病毒药物

3.4.1重组人干扰素-α1b

3.5 其他药物

3%高渗盐水。

建议选择雾化用药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及用药指南,是否能用于雾化治疗。

4.治疗范围

在儿童呼吸道疾病雾化治疗中阻塞性气道疾病是雾化吸入的首选适应症,尤其是哮喘急性发作,在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 、婴幼儿喘息、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等的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吸入疗法都是很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5.雾化中心的管理

5.1 雾化中心人员的管理

雾化中心的负责人需组建雾化中心医护管理小组,根据卫生和计划委员会的相关标准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医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诊疗规程等。制定雾化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严格执行雾化中心各项管理制度。

5.2 雾化中心感染管理

医院的感染和预防控制不仅能使患者在院内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也保护医、护工作者,故需要建立雾化中心感染管理制度;有相应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对雾化中心进行管理。

5.3 雾化中心设备管理

需制定设备入院使用的管理制度和维修制度,并对机器建档进行定期维护做好记录工作。同时对雾化器要进行定期消毒。

【参考文献】

[1]苏长海,卢立山.吸入法治疗哮喘发展史[J].中国药师,2008,11(8):985-987.

[2]申昆玲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临床,2015,30(16):1214-1219.

[3]申昆玲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86-91.

论文作者:黄荣卫,廖源,李全红,蔡小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  ;  ;  ;  ;  ;  ;  ;  

儿童雾化中心的建设论文_黄荣卫,廖源,李全红,蔡小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