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水利工作队 陕西省城固县 723200
摘要:在村镇供水工程中管网布置遍及各自然村,管道占线长,设计内容复杂,需要在供水管网的设计计算中的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供水;管网计算;
一、合理的确定供水规模
确定供水规模时,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的发展变化、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供水能力、当地用水定额标准和类似工程的供水情况。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应分别计算供水范围内各村、镇的最高日用水量。
二、管网计算
管网是将水源输送到沿线用户中,为简化起见,管网的布置和计算,通常只限于主干管;管网的布置形式,根据规划、用户分布以及用户对水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程度等,分为树枝状网和环状网两种形式。
环状网布置呈现封闭环状,供水可靠程度高,但管线总长度大大增加,故造价比树枝状网为高;树枝状网管线的总长度较短,构造简单,投资较省,但是,当管线某处发生漏水事故需要停水检修时,其后续管线均要断水,所以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差。在村镇供水中对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不高,一般都采用树枝状网布设计算管道。树枝状网在计算沿线流量是通常采用,长度比流量法和面积比流量法,有时各管段的沿线出流量,可根据人均用水当量和各管段用水人口、用水大户的配水流量计算确定。在具体设计中计算中的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平坝区管网在设计计算中一般采用长度比流量法,这种方法假定用水量全部均匀分布在干管上,显然存在一定的其缺点,因为它忽视了沿线供水人口多少的影响,所以,不能反映各管段的实际配水量,特别是在干管沿线没有供水人口的,在参与长度比流量计算时应在总长度中减去。因此在具体计算中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优化。按各管段的输水流量、管径、管长、各节点的地面高程(考虑地形高差变化)和最低自由水头要求,从高位蓄水池设定水位节点开始,由头到尾逐段计算。在选择末尾管径时,结合供水实际,末尾管段100m以内输水流量不足0.2L/s的,按0.2L/s计算,超过一百米的每百米加0.1L/s计算,计算管径不足25mm的均按25mm设计计算。
2.有的情况下用水户并没有分布在管道沿线,大部分都分布在管网末端,特别是山区,情况尤为突出,由于居住分散,基本没有沿线出流量,全为集中出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管道长度比流量法计算,已不能满足实际管道供水要求,这时可根据人均用水当量和各管段用水人口的配水流量计算确定管网末端节点流量。
3.在一个供水项目区,有时各个供水分支片区之间管道长度和用水人口严重失调,这种情况下,先应该根据各个供水分支片区,各管段用水人口宏观控制流量分配,再根据各分支片区的实际情况分片管网计算;结合各个供水分支片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科学合理的优化结构。
4.管道的设计内水压力选用PE或UPVC给水塑料管时,管材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设计内水压力的1.5倍,同时最大工作压力应根据工作时的最大动水压力和不输水时的最大静水压力确定
重力流输水管道,地形高差超过60m并有富余水头时,应在适当位置设减压设施。供水水压应满足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设计时,对很高或很远的个别用户所需的水压不宜作为控制条件,可采取局部加压或设集中供水点等措施满足其用水需要。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可为5~10m,两层建筑物为10~12m,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3.5~4.0m;当用户高于接管点时,尚应加上用户与接管点的地形高差。配水管网中,消火栓设置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不应低于10m。用户水龙头的最大静水头不宜超过40m,超过时宜采取减压措施。
5.输配水管道的设计流速V,宜采用经济流速;设计流速不宜小于0.6m/s(重力流管道的经济流速,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确定。村镇供水对低运行费期望高,因此,泵站扬水系统中管道的经济流速,应综合考虑管道工程造价和运行费通过经济比较确定,并尽量降低水头损失耗能费占运行费的比率以及事故停泵水锤的危害,管道直径小于150mm时,流速可为0.5m/s~1.0m/s;直径150mm~300mm,为0.7m/s~1.2m/s;直径大于300mm,为1.0m/s~1.5m/s,管径小、管线长取低值,塑料管道流速可略高于金属管和混凝土管流速。 配水管网中各级支管的经济流速,应根据其布置、地形高差、最小服务水头,按充分利用分水点的压力水头确定。根据有关资料,管道输水的不淤流速为0.5m/s,鉴于村镇水厂多为间歇工作,为避免淤积危害,及时冲走管道内的少量淤积,因此,本条规定输水管道设计流速不宜小于0.6m/s)。
三、结论
为了保证管网水力计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科学计算。使供水工程在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段乔文,李林涛,俞富有,何继永.关于水资源总量计算的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6(03) .
[2]王大纯等编著.水文地质学基础[M]. 地质出版社, 1995.
[3]刘昌明,陈志恺主编.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论文作者:陈汉江,贺晓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6期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管网论文; 流速论文; 水头论文; 用水论文; 管道论文; 流量论文; 水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6期9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