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工业外向发展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服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服装工业是我国发展迅猛、出口创汇居首位的优势产业。加快服装工业的外向发展,要摆正其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重要地位,认真分析国际主销市场的动态变化,研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可能带来的正负效应,以及如何保持国际竞争力,调整产业空间布局、解决原材料和技术装备不适应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一、服装:中国出口创汇的首位产业
我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但服装生产形成现代工业的历史却不长,直到70年代全国以工业方式生产的服装年产量仅为3亿多件。改革开放以来,服装工业的发展极其迅猛,到90年代初全国服装企业已发展到1.6万家,年产成衣30多亿件;而在1993年,仅归口纺织行业的服装产量即高达60亿件(据纺织总会估计,这部分约相当于全国服装产量的1/3),我国已成为世界服装生产大国。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服装的出口。据海关统计,仅1985-1993年八年间服装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均增长9倍多;1993年出口服装(包括针钩织服装)达67.3亿件,出口值157.1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的份额,从6.18%提高至17.12%(见下表),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首位产业。
中服装出口增长及创汇贡献
年份数量金额 年增长率占出口商品的份额平均收汇水平
(万件) (万美元) (%) (%)(美元/件)
198574,265 169,073-31.016.182.28
1986104,145242,229 43.277.832.33
1987140,451308,664 27.437.832.20
1988184,460399,901 29.568.412.17
1989228,460506,352 26.629.642.22
1990243,299570,626 12.699.192.35
1991313,912753,979 32.1310.49
2.40
1992597,9211,440,959
91.1116.96
2.41
1993673,3361,570,6409.0017.12
2.33
注释:出口服装包括针织、钩织服装。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国家纺织工业90年代规划确立了“发展服装要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的方针,并提出“到2000年服装产量达到80亿件,出口创汇突破35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然而,现时的一些认识和产业政策取向,把纺织服装行业看作“夕阳”传统产业而排除在国家重点支持的主导产业之外,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扩大服装工业的外向发展。
我们认为,纺织服装虽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我国还远未进入“夕阳”衰落阶段。其一,尽管目前国内对纺织行业正在进行大幅度调整压缩,纺织业出现了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和产棉区转移的举动,然而从整个国民经济看,纺织服装作为支柱性行业的地位并未动摇,1993年纺织服装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创汇占29%。其二,我国拥有纺织服装业最大的国内市场,近12亿人口的穿衣问题只能立足于民族工业来解决;近年来大量外商在中国纺织界寻找机会,主要也是看中了这里广阔的市场潜力。其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高速增长,但仍不能说我们已超越了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依靠轻纺工业起步积累资金,特别是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增收外汇,依然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迈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把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摆在国民经济应有的重要位置,尤其对作为最终产品——服装业的外向发展,要在投资、政策等方面予以切实的扶持。
二、国际主销市场的潜力与局限以及多元化策略
发展外向型服装工业,需要对国际服装生产和市场的动态变化有周密的观察和分析。从国际发展环境看,在世界经济低增长的基础上亚洲地区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西方发达国家在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服装业的同时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根据联合国FAO预测,1992~2002年10年间,世界纺织品服装的消费量将从3810万公吨增加至5000万公吨,增长率约为31%,其中需要增加部分将有3/4在发展中国家生产。
我国服装出口的主销市场是美、日本、欧共体和香港地区,1993年出口到这四个地区的服装达132亿美元,占全国服装出口总值的80%以上。
1.美国市场。美国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的最大消费国和服装的主要进口国,其服装进口约占世界服装进口总额的1/4。我国在美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总量中位居第一,1993年输美服装达33亿美元,占美国服装市场的65%。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成衣进口正缓慢地增长,零售价将温和上扬3.7%,增长较快的有女衬衫、长裤、T恤衫、男衬衣、外套及男童服装等。
我国服装输美将受到美国一些政策调整的不利影响。一是美放宽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进口。过去实行807法案,加勒比海地区可使用美国剪裁及制造的布料加工生产后输入美国,只征收加工费的关税。但现在该地区输美纺织品及成衣一律实行免税和配额政策,从而对我国造成竞争,1994年上半年拉美国家出口到美国的服装由1993年同期的14%上升为19%,预计1995年升幅将超过23%。二是北美经济一体化暨实行自由贸易协定,将使美国一部分服装业转向毗邻的墨西哥。借助美国的资金和技术以及自由贸易协定所赋予的有利条件,墨西哥将比亚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的低劳工成本国更占优势。三是美国解除对越南的禁运,会使越南对美国服装出口有所增加,但由于包括大幅度削减关税的最惠国待遇在内的两国关系正常化仍需相当长一段时间,预计短期内越南输美服装不会构成对中国的严重威胁。最后,美国对中国的服装进一步设限,特别是从1994年7月起对中国输美的丝绸服装实行配额管制,将使丝绸服装出口下降,但到1996年取消配额管制后,此类出口可望恢复和发展。
2.日本市场。1993年日本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达168.99亿美元,其中服装进口1.27亿打,平均每个日本人每年购买进口服装一打,总进口值为105.9亿美元。中国一直是日本进口服装的第一大供应国,1993年出口到日本的服装达51.15亿美元,约占日本服装总进口值的55%,比上一年增加14.2%,占全国服装出口总额的32.6%,是中国出口服装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市场。
日本国内一直受泡沫经济影响,经济不景气,劳动力成本上升,日元升值,因而制衣业规模不断萎缩,一些中小型成衣厂商纷纷外迁到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商业界积极扩大对越南投资,大量吸收越南充沛而工资低廉、缝纫技艺佳的劳工,以便为将来美国给越南最惠国待遇及美越签订纺织品协定作准备。同时,日本自越南进口成衣量与年俱增,1993年比上年增加82%。由于日本没有配额限制,竞争日本的服装市场将更趋激烈。预计1995年日本成衣进口量将达33亿件套,进口值的比率由1992年的23%提高到59%。
3.香港市场。香港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第一大户,1993年出口到香港的纺织品和服装达83.41美元,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45%。
香港的服装业出口一直保持世界前列,1993年出口值达111.19亿美元,纺织服装出口占香港出口总额的25%,是香港出口创汇最多的行业。近些年由于成本提高等因素,香港作为成衣生产基地的作用在逐年降低(1993年香港本地产成衣业下降7%),一部分服装生产正向大陆转移。但香港的服装出口并不减弱,转口成衣增长13%。因此,香港这个世界主要商品集散地和亚太地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在1997年主权回归我国之后会得到更全面的增强。
4.欧共体市场。欧共体国家70%的服装来自进口,中国出口到欧共体的服装仅次于土耳其和香港,排行第三。欧共体国家除英国的经济有所复苏外,德、法、意等国国内就业市场和消费需求仍全面紧缩,零售市场降价成风。有迹象表明,目前西欧的不景气已处于谷底,其成衣市场在1995年有望出现明显的转机。
从现在到2000年,我国服装出口仍需要瞄准上述主销市场,要继续扩大符合欧美人生活习惯的中低档服装制品的生产出口,因为这些产品是大多数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需求量大,国内生产能力也最能保证其质量。在此基础上稳步地发展高档次、时装化、个性化的服装出口。同时,必须意识到,出口过多集中于欧美市场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最近,美国公布了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贸易报复的清单,其中服装在列,一旦付诸实施,将会使我国服装出口遭受较严重的打击。因此,建立多元化市场策略已迫在眉睫,应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原苏联市场、以及其他周边发展中国家市场,特别是非配额管制国家的服装市场。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GATT)的缔约国地位,或者成为1995年以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创始国,将使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恢复自由贸易的平等权利。然而,直至1994年岁末,“复关”未能如期实现,这就意味着一些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和技术进口的歧视性限制不可能很快取消,近期内难以指望我国服装出口有较大增长。
但是,必须看到,无论GATT在今后延期工作期间结果如何,作为一个拥有约12亿人口的贸易大国,中国必定会成为WTO成员国。研究关注的重点不是在“复关”受阻的负面影响,而应一如继往的放在:一旦作为WTO的成员国,市场开放后我国纺织服装业怎样迎接新的挑战。
乌拉圭纺织品服装贸易谈判规定,所有成员国1995~2005年10年中都必须分阶段逐步限制取消大部分关税和配额,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完全平等的自由竞争。这无疑是有利于我国服装的更大出口。但同时,其他成员国尤其是发达的服装工业国也将大举进军我国的服装市场,他们凭借先进技术生产出的高功能、高工艺、高质量的高档服装产品,会对我国生产的高档产品构成威胁;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的服装业迅速兴起和扩大,将引起国际服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另外,市场开放后各国必然千方百计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对我们主要依靠数量和低价竞争的服装出口十分不利,易受到反倾销的限制和报复。
我国服装产品在国际上之所以能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还在于它的劳动力成本低廉。但目前这一优势已在逐步减弱,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作为服装出口重要基地的一些沿海城市,由于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的提高,推动劳动力工资价格的大幅度上升,沿海与内地的职工收入差距在拉大已是公认的事实。深圳是我国最大的丝绸服装出口基地,1993年丝绸服装出口占全国丝绸服装总出口值的26%,居全国第一,可近年来,因劳动力成本升高及其它因素,许多“三来一补”服装企业难以承受,纷纷内迁,造成数万平米的厂房闲置。另一方面,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如越南)的劳工价格相对更便宜,并在国际服装市场上开始挤占我国的份额,因此,今后如何保持和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我国市场开放后服装工业面临的一个最根本问题。
可以考虑的基本策略有两个。其一是逐步从以数量和低价取胜转向以质量和高附加值取胜的策略上来。我国服装出口平均每件收汇仅约2.3美元,低于先进制衣国家和地区的数倍。如果每件服装增值1美元,按现在的出口规模,一年则可多创外汇近70亿美元。当然,现阶段发展技术含量高、档次高的服装出口有一定困难,但应及早努力,这也是节约资源,提高创汇水平的根本途径。其二是着手调整出口服装工业的地区布局,使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接纳一部分沿海服装企业。
四、沿海产业升级与服装创汇的协调发展
按照我国产业布局政策要求,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装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承担服装出口创汇任务的企业又大多在沿海一些省市,从而使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面临两难选择。
仍以深圳为例。该市服装工业是仅次于电子工业的第二大产业,1993年共有服装生产企业1491家,年产成衣11.5亿件,实现产值152亿元;服装产品85%出口,出口值超过15.7亿美元,占全市工业出口总额的46.9%。90年代初,深圳市政府提出了“以先进工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支柱”的战略方针,特别是严格限制“三来一补”企业在特区发展,使得一部分服装企业关闭、转产或内迁,行业规模压缩。所以,应当注意妥善处理沿海地区产业高级化与传统创汇产业的发展关系,既不因迁就传统落后产业而拖曳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又不因急于向高层次发展而削弱尚具优势的创汇产业的实力。
就目前而言,应当抓住国际市场有利的机遇,充分利用服装出口仍具有的竞争能力,为国家多创汇,积累资金,并为高新技术发展提供雄厚的财力,实现产业接替的渐进性和有序性;对于某些确已丧失优势的地区,可以把部分服装加工生产线转向内地生活指数较低、原材料较丰、技术较稳定的地区去,而这些沿海地区则逐步过渡成为服装信息、打样接单的重要窗口,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地,使沿海与内地形成“前店后厂”式新型关系。
五、有效解决原材料、装备与服装工业外向发展的不适应状况
我国出口服装的附加价值低、档次低与服装的面料、辅料不适应,以及生产技术设备落后有很大关系。据有关资料,国内合格的服装面料满足率不足50%,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服装原材料依赖进口,另一方面仍有大量布料库存积压。特别是,国内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往往又是以国内市场的需求为主要依据,企业很难抢先跟随国际服装市场的变幻进行生产。因此,必须重视解决出口服装的原材料保障问题。对于上海、深圳等出口基地,应尽快建立较为充实完整的原材料、辅料市场;同时可以与内地原材料企业联合设立各自稳定的供应渠道和原材料基地。
当前国际服装工业生产的趋势是,设计裁剪电脑化,缝纫高速化,专用设备普及化,粘接技术在服装上应用扩大。我国出口服装企业中拥有先进设备的比例仍很小,虽然有些使用了较优良的缝纫设备,但在使用CAD和CAM上还是寥寥无几,与先进制衣业国家和地区相差甚远,因而很难快速及时地开发出高功能、高工艺、高档次和应潮的服装产品。为此,需要特别注意引进先进的服装设计、生产设备,如CAD服装辅助设计、CAM服装剪裁系统、QRS快速反应缝纫机等,同时开拓CAD生产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标签:纺织服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