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量化评估在实践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实践中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水平的职业,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日趋成熟的审计理论体系,都在致力于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应用审计风险量化评估的必要性
中国审计与国际审计接轨和交流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作为“经济卫士”的审计也必须融入国际审计的大环境中,而中国审计与国际审计接轨和交流的“共同语言”,就是国际审计领域一些通用的做法和成熟经验。从目前来看,冲击传统审计思维和方式的主要环节就是内部控制测评、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估审计风险、抽样审计及审计结果公告等。
审计机关项目质量控制等内控机制的需要。国家审计署在5号令和6号令中均发布了有关“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的准则和办法。如果我们将审计署令看作审计机关的内控制度,那么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就应是审计操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和环节。
审计项目中具体实施操作的需要。审计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在现行中西方审计理论典籍中,一旦涉及审计重要性及风险评估的分析方法时,无不提到“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及职业判断”这样一个理念。那么如何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尽可能地将无形化的“审计人员的经验及职业判断”予以有形化,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这就对审计重要性及风险评估在审计项目中的具体操作提出了量化评估的需要。
应用审计风险量化评估的具体步骤
审计风险评估技术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分析性复核、数理统计等相关方法进行操作。以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评估操作为例:
第一步,固有风险评估。一是在审前调查中,审计组在索取审计相关资料的同时,取得审计时限前后两个时点的会计报表;二是利用电子软件(如Excel表格)将会计报表转换成电子数据,对会计报表构成要素审计时限前后时点数据增减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三是按照确定的重要性比率标准(如资产总额0.5%-1%、收入或支出总额0.5%-2%等),对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进行确定,并将重要性水平分配到每个科目(账户)金额层次。经过上述3个步骤,得到会计报表层次和科目(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金额,同时也得到会计要素的固有风险参数。
第二步,控制风险评估。一是在审前调查过程中,审计组设计内控制度建立情况调查问卷,由被审计单位填制内控制度建立情况;二是审计组将被审计单位反馈回来的内控制度建立情况调查问卷转换成电子表格形式进行统计;三是根据每类制度健全性统计结果进行汇总,评估内控制度的总体健全情况,得到控制风险参数。
第三步,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国家审计一般为5%);根据会计报表构成要素趋势变动的风险水平评估确定每个科目(账户)层次的固有风险综合水平;根据内控制度健全性测评得到的综合风险水平确定每个科目(账户)层次的控制风险综合水平;确定合理的风险保证系数(一般与5%的审计风险水平对应的风险保证系数为 3);根据审计风险模型,计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应用审计风险量化评估需要的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具备较好的审计条件,包括单位规模、会计核算、管理环节及管理水平、内控制度建设及遵循状况等等,否则不好操作,反而浪费精力,影响审计效率。
二是必须建立在充分审前调查基础上,严格执行审计操作规程,否则即使进行了风险评估,也是“盲人摸象”、“掩耳盗铃”,相反还可能增加审计风险。
三是要与抽样审计相结合,更好地提高效率。
四是必须与实质性测试中的因素分析相结合。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进行审计风险评估也不例外,只有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完美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标签: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量化管理论文; 量化分析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