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设备管理维护的问题和建议论文_范磊

浅谈提高设备管理维护的问题和建议论文_范磊

摘要:随着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施工工艺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在现代企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做好设备科学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不仅能够让设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本文就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保养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设备管理;设备维护;保养;

引言

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如何科学组织生产、合理利用设备资源,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设备管理强化维修保养,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保障工作的绩效,并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虽然设备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设备管理水平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看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认识和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

一、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有关政策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指导下,采用经济、技术和管理组织等方面的措施,用形态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做好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使用、维护、检修、更新、改造、报废和转移等项管理工作。

二、设备管理的原则

在设备管理中基本原则包括:

1.安全第一的原则。要以科学预防和安全使用、检查维护等角度来考虑,确保设备的安全运用。

2.持续性的原则。在设备的管理中要考虑到持续性的原则,从设备循环使用出发,利用科学的使用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作用;

3.创新的原则。设备的管理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已有的技术和方法,应该保持设备硬件的不断更新,坚持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推广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让设备适应企业和管理发展的需要不断的完善。

三、当前设备管理的问题分析

1.对设备管理认识的片面性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企业都具有一些设备管理的意识,但是很多都只是将设备管理和设备使用等同看待,认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也就是提高设备使用水平。在很多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中,也仅仅是针对设备操作方面的管理。例如对于设备操作流程的制定、操作人员绩效的评定等等,但却忽略设备管理是应该包含设备采购、使用、维护、检修、更新、改造、报废和转移等工作内容。

2.缺乏科学精细化的设备管理方法

就目前的设备管理方法来看,很多都只是粗略性的设备管理,不仅在设备管理的人员配备方面投入不足,有很多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就是设备操作人员。或者将设备的管理纳入到行政管理的范畴中,我们应该明白设备的管理是技术和管理的有机结合,而并不是单单的隶属到行政管理的内容中。所以设备管理人员是既要通晓技术也要明白管理知识,并且应该有一个专业的管理水平。设备管理的方法缺乏科学性的规划,只是简单的管理运用,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方法,这些反映了当前设备管理还缺乏科学精细化的管理。

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的策略和建议

在设备管理的内容要求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对现有设备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对设备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2)企业对于设备的管理应该放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中。(3)应该重视设备管理工作,并完善对设备管理的认识。例如企业应该将设备管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系统体系,持续加强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与企业建设相适应的设备管理体系。(4)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设备采购、使用、维护、检修、更新、改造、报废和转移的一系列工作的有效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制定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的维护: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主要是对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检查和恢复,确保设备能够安全运行.如果设备中的某个零件磨损程度超过极限值,需要对其进行更换,确保设备良好的技术状况.维护工作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事后维修。主要是指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是破损之后所进行的维修,事后维修的目的在于恢复设备的运行功能。通常情况下,进行事后维修时所发生的费用不高,而且对于维护管理的要求较低,但是其往往由于维修需要长时间的停机,因此可能会造成企业生产的停止,在维修方面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2.定期维修。无论设备运行的时间长短,以及部件的磨损程度如何,只要到了规定的维修期间,就需要进行维修防止事故的发生.定期维修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能够使维修工作的随意性降低,并且针对停机时间有科学的计划,能够有效的预防故障的发生.但是,定期维修却缺乏对于实际情况进行维修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方面也缺乏较高的促进作用。

3.强制维修。在设备运行时,由于一些关键部位的部件发生磨损严重,会造成较大的停机损失;另外,有的零件处于关键部位,在进行拆卸时难度也很大,这时也会造成很大的停机损失。因此,可以利用生产的间隔时间或者是停产的时间段,采用强制维修的方式,对这些部件进行更换,减少停产造成的损失。

机械设备的保养: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设备的使用与保养之间的关系,应当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于设备的保养工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通常情况下,保养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日常保养。在设备运行的前后以及设备运行的过程中进行,主要是针对设备的清洁和整洁,对于关键部位、易损部位等进行日常的检查与记录,根据相关的检查记录对于设备是否存在问题,以及怎样解决问题给予科学的方案.同时,对于设备的开关和安全装置等关键部位的紧固情况也要经常检查,对于润滑油、冷却液等进行及时的更换.

2.一级保养。对设备整体进行普遍的清洁,对于设备的局部进行拆卸和清晰,对于油路、管道进行疏通,对关键部位进行紧固.

3.二级保养。对设备的一部分构件进行检查和修理,对磨损的部件进行清洗或者更换.

4. 保养。彻底检设备中的磨损部件,坚持彻底消除隐患的原则,必要时需要增加防腐保养.

5.换季保养。在季节更换时,要对设备的燃油、润滑油等进行更换,在冬季需要进行防冻措施.

六、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也是强化设备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手段。企业在进行设备管理中,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设备管理的各种要求和制度,健全设备管理组织体系,完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应该制定《设备管理考核细则》和《设备管理考核办法》,深化制定保障和考核工作,为保证设备管理工作优质、高效,制订设备管理的评价指标和管理目标,指标考核可以采用操作性强故障频率、故障停机率、设备报废等指标,企业每月对设备管理任务质量完成情况、检修组织、安全管理、巡检维护、点检台帐记录、并按制度考核,将考核情况每月上报上级。将员工的设备管理和操作的责任心、执行力、纳入制度考核管理,改进设备管理工作作风和提升工作效率。

七、加强设备人员管理培训

在设备管理中还应该加强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培训,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如果有条件的可以请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对本企业的操作管理人员进行手把手的培训和技术上的指导,使得本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设备管理的需要制定出科学的设备管理措施,操作人员能熟练的操作设备,并能掌握一些设备的养护和维修方面的技术。可以在培训工作人员的过程中采取“比、学、超”方式,并采取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结语:

设备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根据设备固有的运行规律,同时遵守经济运行的原则,对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使企业的运行成本不断的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的良好运转提供必要的支撑.

[1]王伟平.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黄陶雄.工程机械维修和保养现状及其措施[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10)

论文作者:范磊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浅谈提高设备管理维护的问题和建议论文_范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