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选拔考生有利于中学教学的试卷——’95高考政治科非选择题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卷论文,考生论文,政治论文,非选择题论文,于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我省高考"3+2"方案实施的第一年,从政治科试题来看,年年高考,命题也年年进步。题型稳定,阅读量减少,“热点”突出,国家意志体现强烈,试题既在意料之外,又恰在情理之中。学生考后,反映较为平静,有的说,考政治就像平时在学校里考试一样。答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觉得有话好说,不感到突然、惊慌。高三指导老师普遍认为,命题贴近学生的实际,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从阅卷情况来看,各分数段能拉得开,区分度较为合适,考试的效果基本适合了命题的意图。总之,这是一份有利于选拔考生,有利于中学教学的好试卷。根据浙江省969份抽样试卷分析(其中宁波市海曙区247份,海盐县130份,桐乡县96份,长兴县50份,金华婺城区172份,金华县74份,上虞市200份),平均得分43.31分(满分80分),折百分制54.33分。最高69分(全省最高74分),最低8分(全省有0分)。具体数据如下:
表1.各分数段
表2.各题得分情况
31题
32题33题34题35题36题
平均得分 4.9 6.5 6.3 7.5 8.6 9.5
得分率0.49
0.65
0.525 0.630.48 0.527
得分名次5 1 42
6 3
注:31、32题满分为10分;33、34题满分为12分;35、36题满分为18分。
有利于选拔考生
高考是选拔性的国家级考试,范围最广。考前国家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说明”,实质就是考纲。今年的试题,严格限制在考纲之中,内容、题型、要求都不超纲,这样利于考生公平竞争,利于选拔考生。
高考命题一般针对上弦20%左右的考生,要在20%上下拉开距离,区分度在0.3以上较为合适,试题难度值在0.3到0.7之间为宜。从上面“统计表1”可以看出,各档分数段形成宝塔型。上弦20%的考生得分在52分以上,30%的考生得分在50分以上。“统计表2”显示,各题的难度在0.48到0.65之间,可以看出命题基本达到了国家级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从具体试题的答案要求和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也能拉开距离,泾谓分明。31题得7分以上,33题得8分以上的考生超过了30%;36题得12分以上的考生接近30%;32、34题得分率较高些,35题得分率较低些,从总体上达到了平衡,拉开了距离。31题如果能把民主集中制和国家机构结合的就能得较好的分数,相反离开题意,即使把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讲得很清楚,也是得不到分数的。33题如果仅列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能得到一定分,但只有理解了题意,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才能获得高分。36题更能拉开档次。有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问题,相信绝大多数考生都作了精心准备。但如果泛泛而谈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作用和如何进行改革,是得不到及格分数的;只有看懂了题干中的两张表格,进而用有关我国经济结构的基础知识分析表格反映的经济现象,才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在谈及对经济现象的认识,试题着眼于国有企业目前的扭亏和提高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分析,才能深刻阐发出搞好国有企业的意义和如何进行改革,也才能获得高分。所以36题评分中,上中下分得很清楚的。32题尽管得分率最高,得8分以上的考生大大超过30%,但要获得9分或10分,关键是能回答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放开价格,一是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的要求;二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这样两点就把距离拉开了。
有利于中学教学
今年试题“热点”突出,6道中有4道是热点问题,分布在各种题型中,集中反映了党的建设、国家政权建设和国家企业的改革、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问题,但在试题中抹掉了“时政化倾向”的痕迹,这是命题的巨大进步。无论从命题角度和参考答案来说,都较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符合目前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学教学的依据是教材,课堂教学是中学。学好教材、用好教材是教学的首要任务。目前中学政治教材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反映了知识的具体要求,囿于教材但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往往是判断试题是否有利于中学教学的主要标准之一。今年的试题较好地把握了这两方面的关系。例如35题体现了中央文件和教材的有机结合。试题以学生中学习党的有关知识活动的情景形式出现,以“十四大”以来党建方面的成效工作为具体材料组成了题干。这样的试题既体现了“十四大”精神的指导,又突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又和高三教材的重点相一致的。35题要求考生回答的切口不在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上,因为这是对党员和干部的要求,而在认识党的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上。35题要求回答的问题,还具体分解为两个问题,由浅入深。第一个问题体现了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这是时政的要求;第二个问题是重点,要求回答现阶段强调党的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这里既有普遍意义又有当前的特殊意义。参考答案(3)从普遍意义来说,三个“才能”完全搬用了教材中的原话。但回答现阶段的特殊意义,要求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能让考生充分展示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32题,题目本身难度是大的,它涉及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关价格机制的一系列理论知识。题目体现了新老教材的结合。但考生对该题的回答普遍较好。因为试题用语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参考答案也是教材内容前后有关知识的有机结合。又如33题,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题干本身的材料取自高二教材上册第188页同一段落中引用的韩非和董仲舒的话,以此编出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辨析题。要解好这道题,要有能对韩非和董仲舒话作出正确解释为基础,但并不要求去展开这个解释。要掌握好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根本分歧的基础知识。这两点要求本身是课堂教学中的要求。所以可这样说,这道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有部分考生却用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来作解答,究其原因,除对韩非的话不能正确理解外,还因高二上册教材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一框中也曾引用了“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话,以此说明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影响了农民斗争。这是对教材死记硬背带来的苦果。
今年试题有利于中学教学还表现在对今后中学教学的导向上:要坚持科学性。34题就是这样的好试题,尽管题目的表述上和参考答案的要求上还不尽人意,但对中学教学具有研究价值。这道是辨析题,题干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考查的要求是对国家含义的正确理解以及对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相互关系的正确理解。多数考生能正确表述国家的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认识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对“国家为社会谋福利”的问题,多数考生的回答有缺点。一般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不会为全社会谋福利,只是为资产阶级谋利益的;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人民当家作主,是能够为全社会谋福利的。更有部分考生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是用强制力量为资产阶级谋福利的,而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这样,否认了任何国家都用强制力量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观点。多数考生还不能把“为社会谋福利”理解为国家的管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所以把这一要点忽略了,失去了2分。实际上随着现代国家的发展,这方面的国家职能显得更为重要,这是任何国家不能缺少的维护阶级统治的基础。34题对中学教学来说,在国家学说有关问题上有着清本正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