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点检定修制是目前我国企业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对技术性能降低的设备进行维修,恢复设备性能,达到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的主要手段。通过创新、建立、完善和规范企业设备管理体系,实施点检定修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和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为钢铁厂的产品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机电设备;点检定修;应用
1、前言
随着企业设备不断朝着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设备在生产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大。如何使企业的生产活动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成为一个课题。
从设备管理方面看,随着产量的变化、设备劣化的发展、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周围各种条件的变化,其体制、方式、方法也应作适应性的变化。为此,以日本某些钢铁企业为首,提出为迎接21世纪挑战的适应性维修(Adaptive Maintenanee,简称AM )的概念。这一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把综合费用降到最低。适应性维修,是以综合费用最低为目标,综合生产、设备劣化、诊断技术的进步等各种因素来制定维修策略的管理模式。在国内,75%的钢铁公司设备管理采用“事后维修”模式,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事后维修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设备的零部件,提高了零部件的经济型,因此离散型生产、关联度不高的设备通常采用事后维修的模式管理。但是,对于许多钢铁公司而言,炼铁、钢、轧钢所有工序基本上是属于相互关联度很强,流水线型作业,若某个关键工序出现异常情况,将会严重影响整个车间其它工序的生产。而且,有些制度在设备管理上比较粗放,责任制落实和标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设备过维修、欠维修情况多,故障维修、定期维修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已不能满足现阶段钢铁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
2、点检定修精细化管理模式
2.1点检定修制的定义
点检定修包括点检和定修两方面:
①点检就是利用人的感官或简单的仪表工具,把设备可能发生劣化和故障的部位设定若干个点,明确规定出维修管理值(检查标准值),进行定期检查,找出设备的异常,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检查管理方法。
②定修就是对设备关键点的劣化参数达到或接近维修管理值时,对其进行定期维修,以保持设备原有性能的一种维修管理模式。它是从严格按周期修理的制度发展为以状态为主的项目修理制度。它要求设备点检员根据点检信息,掌握和判断设备的运行特性和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设备检修计划,提出备品配件计划,实现该修必修,修必修好,该换必换,换必换新,力求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或良好的运行状态。
点检定修制: 就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2.2点检定修制的基本要求
点检定修制在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防”为主,这就决定它可以大大减少设备劣化和故障,但在管理的具体操作上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
①必须设有专职点检人员。这些点检人员既是有关标准的制定者,又是点检定修制的执行者。这就对点检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水平和较强的管理水平。
②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和必要硬件条件:
③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设备检测和监控系统。
点检就是把设备可能发性劣化和故障的部位设定若干个点,明确规定出维修管理值(检查标准值)、点检周期和点检方法,从而实行定点、定标、定期、定法、定人的“五定”。同时要保证维修管理值的及时和准确,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设备检测和监控系统。
④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组织机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才能使点检定修制得到贯彻执行。
3、点检定修精细化管理模式施行
3.1全员生产维修制管理
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全员生产维修制(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实现设备管理预防科学、零化目标(零缺陷、零故障、零灾害、零损耗)、全员参与(通过公司上层到第一线员工的全员参与),达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全员生产维修的首要目标是:①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全员化的设备管理②始终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状态③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预知维修,追求设备效益最大化
3.2 点检管理
设备点检就是根据相关的标准、周期对设备的薄弱环节进行状态检查,将可能发生的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点检的特点是:定人、定点、定量、定周期、定标准、定工况、定记录、定业务流程。三个层面的点检:操作人员的岗位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点检定修制形成了以点检员为核心对设备终身负责的思想和体制点检定修制的精髓就是形成了以点检员为核心的全员设备维修管理体制,设备与点检员一一对应,点检员对所辖设备要负担终生管理责任,即设备的“感冒发烧”完全交给了点检员,点检员对设备的监造、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运行、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一生全过程进行管理。
3.3 检修管理
全员设备检维修是以点检为基础的维修。制定了严格的点检流程,依据点检发现的设备问题,及时编制和修订检维修计划,适时对设备进行检维修。这种检修方式,有效地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经过国内部分钢铁企业的推行和实践,认为这种维修方式是与状态维修相适应的,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3.4 设备诊断技术的改进
设备诊断技术是根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机理、传动及劣化磨损机理,采用应力检测与分析、故障劣化检测与分析、性能强度检测与分析等各种方法,分析判断设备运行状态,预测和鉴定设备故障部位与劣化程度,预测设备的可靠性与寿命,确定最合适的修理方法与最佳修理周期等一整套的科学管理。诊断技术又分为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简易诊断就是状态监测,精密诊断就是故障诊断。
状态监测技术是在前面研究的P一F间隔期获得的,它是比人类感官更灵敏的形式,其目的是检测特定的征兆(振动、温度等)。
传统的五感(视、听、嗅、味、触) 点检方式是一种原始发现设备隐患的有效方法,信息来源依赖于检测人员的经验和感觉,造成设备状态信息获取不足或失误,设备状态往往会错判。因此设备数据的采集常借助一些先进的点检仪器和诊断设备。可对设备的振动、温度、强度、压力、磨损等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如用红外测温仪可检测电器的发热点、轴承发热等,直接判断设备故障部位。诊断设备越先进,分析判断设备状态越准确,如用超声探测仪可检测金属壁厚(容器、管道等),可以将液压阀门内部阻塞和泄漏被准确地发现,可在地面发现地下管道的泄漏点,因此点检员根据这些检测仪器,测得的数据和信息安排设备的检修,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世界设备管理众多模式下,点检定修以它特有的“全员维修”和“预知维修”管理方式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大企业的推崇,必将成为目前设备管理的主流。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不断地创新和开拓,不断地学习、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新的管理经验和模式,不断地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产品成本,使设备效益最大化。因此,钢铁厂的点检定修制,将不断地提高、改进,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方法在生产实际应用中的创新与完善[J].王一.科技视界.2015(15).
[2]点检定修制在新建电厂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J].关瑞中,刘惠明.能源与环境.2013(06).
[3]点检定修制在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李霞.科技信息.2011(03).
论文作者:孔祥小1,白耀文2,梁春文3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设备论文; 点检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全员论文; 故障论文; 状态论文; 企业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