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某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抑郁心理的关系论文_郑嘉祺,杨双波,辛冰艳,赵静芳,俞骏程,夏彦昌(通

湖南省某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抑郁心理的关系论文_郑嘉祺,杨双波,辛冰艳,赵静芳,俞骏程,夏彦昌(通

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目的:了解湖南省城镇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抑郁心理相关性及相关程度,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疾病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湖南某镇卫生院管理的9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心理抑郁现状。结果该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5.5%,与常人比较高血压患者抑郁心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患者血压水平与抑郁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该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抑郁心理疾患的发生率较高,患者血压水平和抑郁程度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水平;抑郁程度;相关性及相关程度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比较高,不良的心理因素是高血压主要的诱因。目前对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的关注不够,也未将两者结合进行治疗[1]。我们通过SDS自评问卷的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和抑郁心理的关联及关联程度,为针对性地进行联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便于更为全面的管理高血压疾病。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湖南省某镇12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其中资料完整的9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人,占54.1%,女生45人,占45.9%。均为该镇常住居民(居住5年以上),年龄介于30-75岁,无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无重要器官损害及严重心率失常等疾病,初中及以上文化,可自行完成SDS自评[2-3]。

1.2 调查工具:采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个人信息采集表、抑郁自评量表(SDS)[4]等。

1.2.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个人信息采集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情况。

1.2.2SDS自评量表:该量表共由20项问题组成,反映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被调查对象根据自己最近一周实际感觉作出问答,按照出现频率分为四个等级从无、有时、经常和持续,分别记1,2,3,4分,依据具体评分来衡量对象是否存在抑郁症及抑郁症的严重程度[5]。累计20项问题分数得出总粗分,标准分为总粗分乘以1.25后所得的整数部分。SDS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标准分53分),分值越低状态越好,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计分/80,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为中至重度;0.7及以上为重度抑郁[4-5]。

1.3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负责问卷调查,采用集中调查与入户面访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向所接受调查的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保证该测试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然后发放问卷,每位参加调查的患者需在30分钟内完成,当场收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对收回的每份问卷进行审核,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数、构成比及率描述;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变量间的关联性用等级相关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2.1 抑郁得分与发生率:

抑郁的总标准分均值为(45.23±12.45)分,高于国内常模(41.88±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8,P<0.05);98人中,抑郁的人数为25人,抑郁发生率为25.5%,其中轻度抑郁为10人,中度抑郁13人,重度抑郁2人。

2.2 男女患者抑郁发生率比较:

25名有抑郁心理的患者,其中男性13人(22.2%),女性12人(29.5%),男女患者抑郁心理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原发性高血压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25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程度与其血压等级呈显著正相关(rs =0.520,P<0.05)。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显示,抑郁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本调查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抑郁等心理问题,抑郁心理程度与高血压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国内的研究一致。有原发性高血压疾患并发生抑郁特异性症状的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高血压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该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上、躯体上和心理上的障碍[4,6]。

4 结论

抑郁心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心血管专家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的注意,抑郁障碍不但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整个病程和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持续性,影响着病情变化及降压治疗的效果,因而在规范降压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9]。

参考文献:

[1]张全国,张洪生,谭洪勇,等.抑郁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4):581-584.

[2]陈穗韩.原发性高血压于抑郁症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9,28(11):999-1000.

[3]孙虹宇.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29-2930.

[4]段书,肖晶,赵水平,朱熊兆.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病并抑郁情绪的患者高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4):313-317.

[5]宋鹏飞,左宝宁,陶向荣.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发病相关性探讨及观察治疗[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1):6-7.

[6]王艳云,马虹,王拥军.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36(16):3092-3094.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NO:201323)

论文作者:郑嘉祺,杨双波,辛冰艳,赵静芳,俞骏程,夏彦昌(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湖南省某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抑郁心理的关系论文_郑嘉祺,杨双波,辛冰艳,赵静芳,俞骏程,夏彦昌(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