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社会思潮分析_阿拉伯论文

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社会思潮分析_阿拉伯论文

当代伊斯兰阿拉伯世界社会思潮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斯兰论文,阿拉伯论文,思潮论文,当代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在思想领域呈现出这样一种格局:由于生活方式的多变,造成统治思想的多向、文化结构的多元、思维方式的多维。

自从1798年拿破仑侵入埃及之后,阿拉伯大片国土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分别在英法等殖民主义国家统治下。进入现代以来,虽然阿拉伯国家相继脱离殖民统治而先后独立,但一个统一的有完整国土的阿拉伯国家已不复存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有些阿拉伯国家曾做出过联合为一的努力,如埃及和叙利亚1958年成立了政治联合体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可惜只幸存了短短的3年。90 年代又有过南北也门合并而形成的统一的也门共和国。但这只能是局部的联合。90年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失败,已经宣告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在本世纪末已没有可能。

由于阿拉伯世界处于这种四分五裂的状态,包括着21个国家和地区,加上现代以来各阿拉伯国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战略,有君主制,有共和制,有民主制,有社会主义,有资本主义,有伊斯兰政教合一的,有政教分离的,有宗教国家,有世俗国家,有实行单一经济制的,有实行混合经济制的,还有政治上的临时联邦制;……政治战略上,在苏联解体以前,亲美者有之,亲苏者有之,亲英美者有之,不结盟中立者亦有之。亲哪个国家,就不同程度地受到哪个国家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且,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有可能采取不同的立场,此一时期亲美,彼一时期又亲苏,这就使本来不稳定的阿拉伯国家分别接受着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挑战,生活方式始终处于多变的状态。

就拿伊斯兰教产生的腹心地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国来说,本来他们有一定的共性,受伊斯兰教固有文化的影响较深,严守传统的生活方式,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碰撞中,往往处于两难境地。70年代,沙特阿拉伯国家议会反对政府引进电视机的动议,电视机被认为是对伊斯兰文明的挑战,费萨尔国王运用他个人的机智和威望,才通过了引进电视机的动议。更为有趣的是,1978年1月, 美国民主党总统吉米·卡特出访沙特,中午抵达利雅得国际机场,正值清真寺的宣礼塔传来晌礼的宣礼声,这时为欢迎吉米·卡特总统的军乐队全体放下乐器,跪在机坪上开始礼拜,留下美国总统在舷梯口独自享受那正午的毒太阳。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和文化转化的现象是:身穿长袍的沙特阿拉伯人跪在现代化石油井架前祈祷礼拜,这种现象的意义在于:有了石油的现代人仍不丢掉传统。〔1〕沙特巨商卡索吉有一幅照片, 半边身着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索伯”,半边身着西装、白色衬衣和领带,〔2 〕正说明他在两种迥然相异的文化间的处境,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处在两种文化碰撞而无所适从的两难处境。

在沙特的邻国科威特,豪华高级轿车雪弗莱、奔驰、劳斯莱斯等来往奔驰,显示着科威特人所接受的西方文明。科威特人虽然还恪守伊斯兰传统,但在生活方式上却受到西方的影响。科威特市城东区有一座新建成的海湾商业大厦,售货大厅内聘用了50多名外国女售货员,身穿漂亮的西服裙,彬彬有礼地接待顾客。在阿联酋几乎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历史悠久的走私黄金和贸易的港口迪拜,海湾的水面上来回的还有独桅三角帆船,但迪拜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传统的集市,在洲际饭店的后面,哈佛男服商店、沃利紧士服商店、花花公子商店、“大力水手”小吃酒吧,其他100家时髦商店在出售意大利馅饼和威士忌酒, 书店里则摆满了西文风格的连环画和神秘小说,使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伊斯兰教对他们的约束。〔3〕

更有甚者,在受西方文明影响较大的埃及,50年代、80年代的开罗大街上,都有身着三点式比基尼泳装的女郎招摇过市,露出白肚皮的舞女轻松地跳着肚皮舞,这和伊斯兰教传统生活方式中的女人,除手、眼之外,视全身为羞体,以至于用黑袍和面纱把全身从头到脚都遮盖起来,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反差!虽然由于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强烈反对,这种现象不得不销声匿迹,但一有适合的气候,往往还会再度抬头。

在伊斯兰世界本是禁酒的,但在埃及、伊拉克,甚至在科威特,都出现过卖酒者、酗酒者,这更是向传统生活方式的挑战。凡此种种,都说明阿拉伯世界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多么巨大的变化。

与多变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伊斯兰阿拉伯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统治思想是多向的。可能除了沙特阿拉伯和几个小的海湾酋长国外,从毛里塔尼亚到孟加拉国,谁也说不准哪一个伊斯兰国家在现任领导人去世后会由谁掌权或组成什么形式的政府。一个原因是伊斯兰教几乎不支持任何特定的政府形式,让各种各样主张的人上台后组成什么形式的政府都可以自称合法,因此实际上招致了不同政见。〔4〕

在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教派的领导人,奉伊斯兰教经典为金科玉律,极力主张恢复和保持伊斯兰教初期的那种纯洁性。在采取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伊朗,情况有些相似,但它们的区别在于沙特是伊斯兰逊尼教派,而伊朗则是十叶派第十二伊玛目教派,宗教派别是不同的。

在埃及,从50年代纳赛尔革命胜利以来,领导人已三变,从纳赛尔到萨达特,再到穆巴拉克,在统治思想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纳赛尔从起初的对西方持友好态度,到后来渐奉行激进的对外政策,反对殖民主义,亲苏,采取民族主义和伊斯兰社会主义。纳赛尔的继任者萨达特,很快改变了纳赛尔的对外政策,由亲苏改为驱逐苏联顾问,由反殖民主义改为亲近西方和以色列,并企图建立民主政治,以致埃及被驱逐出各种伊斯兰组织和阿拉伯联盟。就埃及当代领导人的思想而论,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系。

同是自命为社会主义的领导人,萨达姆、卡扎菲、布尔吉巴,叙利亚前领袖复兴党领导人,又有许多不同。萨达姆的思想与叙利亚复兴党人有相似之处,而卡扎菲则不然,他本人不仅是一位成功地抵制西方尤其是美国强权主义的民族英雄,而且自己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伊斯兰社会主义理论,对纳赛尔的伊斯兰社会主义有很大发展,利比亚的社会主义实践,提高了利比亚的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国际地位, 从而使卡扎菲的理论在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体系中一枝独秀,是不可小觑的力量。

卡扎菲的伊斯兰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绿皮书》之中。卡扎菲认为,社会主义道路多种多样,但因为条条道路都和它起步的基础相联系,这起步的基础又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因为每个国家自身历史条件不同而各异。伊斯兰国家所实行的只能是伊斯兰社会主义,是真正宗教信仰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就是所有的人都参加劳动,就是每一个人都参加生产他所消费的东西。所以社会主义就是不知疲劳的集体劳动,人民中的劳动力量即工人、农民、非剥削的资本家、知识分子和士兵团结一致,就会建立起社会主义,引导走向平等和正义的社会。在他看来,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幸福社会。这是因为它是自由的。只有当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并把这些需求从他人的控制和支配下解放出来时,这个社会才能实现〔5〕。

在60年代,叙利亚复兴党也开始提倡社会主义,提出了“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的口号,但在事实上,叙利亚复兴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不管是米歇尔·阿弗莱克的非宗教的社会主义,还是哈菲兹·阿萨德的温和的社会主义,都被认为既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也不是民主社会主义,甚至也不是伊斯兰社会主义,它被称之为阿拉伯社会主义,实际上只不过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延伸。这种社会主义不提倡工人阶级专政,允许私有制的存在,但在生产工具和土地方面实行合作化,财政、金融、工商业实行国有化。阿萨德实行比较灵活的开放政策,也鼓励外国资本在叙利亚投资,甚至国有化过程业已停止,不过仍然被大多数阿拉伯人认为社会主义色彩很浓。〔6〕同样, 由黎巴嫩哲学家法拉赫·安东在本世纪初提倡的民主社会主义,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宣传人权自由,这种思想在伊斯兰阿拉伯世界没有适合自己的土壤,所以始终没推行开。

突尼斯领导人布尔吉巴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值得一提。它当然没有卡扎菲的影响大,也不像卡扎菲的那样系统,但却很有特点,那就是他提倡所谓“宪政社会主义”。布尔吉巴强调宪政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权利。这种社会主义的特点就是相信人可以自我完善,自我改造,通过教育,那些缺乏远见、愚昧无知的人可以改变过来,所以这种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就是要相信人,对人有积极的评价,使人得到提高,而不是倒退。〔7〕

和伊斯兰社会主义形成不同格局的是约旦哈希姆王国和摩洛哥王国,实行的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约旦国王候赛因提倡要改革国家的机构,使其成为真正有效率的民主政府,使腐化现象在一个以伊斯兰教义和信仰真主为立国基础的国家,没有存在的余地。而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则宣布,国王就是国家,国王同时肩负宗教、民族和政治的三大使命。国王尊重伊斯兰教,保障国家的独立,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国王还代表国家的统一和永世长存。

在这多向的统治思想中,哪一种思想会在下一个世纪占统治地位呢?抑或是各种思想仍然会对峙着发展下去吧!?

当代伊斯兰阿拉伯世界与思想有关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文化结构的多元化。

众所周知,阿拉伯世界所在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产生于西奈沙漠,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沙漠,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沙漠。〔8〕长期以来,这三大宗教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对抗。 基督教后来传到西方世界,成为西方的宗教,在本土的力量反而缩小,但又并不是不存在。在黎巴嫩等国既有基督教希腊东正教徒,又有天主教马龙派教徒,在埃及则有科普特基督教徒。对于这三种宗教文化,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在阿拉伯世界它们都将长期存在下去。虽然在黎巴嫩,由宗教信仰不同而引发的长达数年的穆斯林和基督教之间的战争已经结束,但事实证明,这种战争绝无胜利者,伊斯兰教不可能吃掉基督教,基督教也不可能吃掉伊斯兰教。穆斯林阿拉伯人不可能让基督教阿拉伯人改宗,反之也一样。在埃及,既不曾因为加利出任联合国秘书长而提高埃及国内基督教的势力和地位,也不曾因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伊斯兰恐怖主义活动的加剧而影响到科普特人的基督教信仰。三大宗教之外,在伊斯兰阿拉伯世界,还存在着萨比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及巴哈伊教等其他各种宗教。这种多种宗教并存的多元文化结构在伊斯兰阿拉伯世界会继续存在下去。

当然,最值得注意的是当代伊斯兰阿拉伯思想界思维方式的动向,这是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当然也是哲学界最为重视的。

当代伊斯兰阿拉伯的思维方式,是多维的。具体来说,既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神秘主义,也有伊斯兰现代主义,传统和反传统、西化和反西化的斗争始终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断有人提倡。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一种复兴伊斯兰教的社会思潮,它强调的是强化伊斯兰教初期的传统,以重新确立在当今世界多变的局势下对伊斯兰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所以也可以把它叫作伊斯兰复兴主义。

自50年代和60年代以后,面对着越来越深重的社会危机,许多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人士便试图到伊斯兰教的原始教义中去寻找出路,以解决社会危机。他们公开提倡的是“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在众多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中,埃及、巴基斯坦、伊朗的思想家的原教旨主义主张最具世界影响。

埃及至今大约有上千个原教旨主义协会,近10万名会员,其中势力最大的是“穆斯林兄弟会”。原教旨主义的核心,是要求穆斯林社会一切应遵循伊斯兰教的原初教义,严守先知穆罕默德的遗训,坚决按伊斯兰教法行事,以恢复伊斯兰教初期在社会生活中所有的地位和尊严。但其真实目的,只不过是托古改制,使伊斯兰教与人们现实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日益现代化相协调,这样,既可以抵制外来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渗透,又可以达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的需要。为达此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恐怖主义、暗杀、袭击外国游客,都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就是被穆斯林兄弟会的成员暗杀的。赛义德·库特卜是最负盛名的原教旨主义思想家,其思想至今仍在伊斯兰阿拉伯思想界有重大影响。

伊朗1979年的霍梅尼伊斯兰革命的胜利,被认为是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典范。霍梅尼保卫传统伊斯兰教,反对世俗主义和现代主义,也反对西方主义,包括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他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从一个消极的神学意义转变成能使伊斯兰在政治、文化上新生的具有巨大潜力的生气勃勃的运动,这在事实上是一种形势的发展,它将导致全世界的伊斯兰社会投入当代的生活潮流,同时,也提高了它们的伊斯兰特性。〔9〕霍梅尼至今仍对伊斯兰社会有重大影响。

巴基斯坦伊斯兰思想家赛义德·阿布杜拉·毛杜迪,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他的基本主张是认为《古兰经》和根据穆罕默德言行“圣训”而建立的伊斯兰教传统教规包括了整个人生,伊斯兰教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一套指导人与真主之间关系的规则。他的乌尔都文著作《释古兰经》,是当代拥有众多读者的最著名伊斯兰教著作,至今仍受到伊斯兰世界的重视。

伊斯兰神秘主义是伊斯兰教创立至今长期存在的一种哲学思潮,初期的苏非派、哈拉智和后来的安萨里是伊斯兰史上著名的神秘主义学派和神学思想家,其中苏非派的人物,还有吃玻璃、走碳火、生吞活蛇、狂舞等各种极端行动。今天的伊斯兰神秘主义,当然不再有这些极端行动,而是借助奇妙的想象力,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如黎巴嫩诗人舍费格·马鲁夫的长诗《仙境》,就写了如何骑着自己的魔鬼去上天,游历精灵群居的仙境和恶魔所在的地狱,借以抨击人间社会的种种罪恶。黎巴嫩著名作家米哈伊尔·努埃曼,虽然受西方哲学思想影响较深,但他很注重幻觉和现实、虚构和真实的悲剧性冲突,其著作有反映轮回转生的神秘主义倾向。他在《未来的食粮》和《相会》这两部有影响的著作中,就阐述了这世界的存在是完整而充实的,紧密存在的统一是永恒的,生命和死亡之间没有界限。生命是死亡的产物,死亡孕育出生命。至于纪伯伦,在其著作中也有很多神秘主义的东西,抽象而玄虚,宿命论和轮回转世,都是他经常涉及的领域。另外,伊斯兰史上一些神秘主义思想家们追求神秘主义冥想和超感官的灵性感受,追求神圣的爱,把心灵或精神灵知看作是人性和神性之间的本体存在状态,把心灵或精神灵知看作是只能反映其本身的灵知,因此是“圣灵”或“灵知之灵知”,以及通过冥想产生梦境,使富有灵性的想象力在形体内产生力量,使人得以看到自己所敬仰的一个具体的、真实的、超想象的神明形体等思想,在当代伊斯兰世界都有许多追随者。20世纪出现了许多神秘主义者,如摩洛哥的阿赫马德·阿拉维、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伊克巴尔、伊朗的苏尔坦·穆罕默德·阿加·汗等人,他们的出现证明了伊斯兰神秘主义至今仍有市场。〔10〕

阿拉伯思想界最值得注意的动向,集中在传统主义与现代主义、西化与反西化的斗争。

在伊斯兰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教的传统思想十分牢固,在思想领域和生活领域均有顽强的表现。除了在前面提到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维护传统的极端派之外,其他还有很多各种各样传统主义的温和派。

传统主义是维护传统伊斯兰教的,而现代主义则是伊斯兰教的改革派。他们主张对伊斯兰教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主张在坚持伊斯兰教信仰的旗帜之下,倡导运用理性和科学对《古兰经》作出新的解释,以使传统的宗教观念理性化,吸纳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做到宗教与科学、信仰和理性相协调。对教法也主张改革,打开传统教法关闭的大门,教法学家可运用理性判断,创制新的教法律例,使传统教法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11〕埃及宗教改革家穆罕默德·阿布笃的现代主义最富典型性。他曾受其师哲马鲁丁·阿富汗尼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但他更为重视的是伊斯兰的改良运动,推进伊斯兰教现代化的进程。他由主张改革宗教、改革教育、改革社会,发展到号召人民起义和人民革命,所以其思想在本世纪初曾在伊斯兰阿拉伯世界引起过不小的波澜;但并没有引起很强烈的社会效果。

在阿拉伯世界真正对传统势力打击较大的是“萨达特旋风”。70—80年代,萨达特大胆地取消了纳赛尔时期的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采取了由国家垄断逐渐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的方针,在政治领域则铲除亲苏派势力,主张开放、自由、民主,实行多党制,对外转向亲美国和西方;在宗教领域,他公开提倡“政治里没有宗教, 宗教里没有政治”〔12〕,反对伊斯兰教的狂热行动。 政治上的“萨达特旋风”虽然是短命的,但在思想方面,却引发了另外一股亲西方、西化的旋流经久不息,这就是在当代阿拉伯思想界所出现的反映西方流行的哲学倾向,其代表人物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艾敏·雷哈尼、雷耐·哈巴奇和埃及的纳吉布·迈哈福兹等人。另外一些思想家,则公开鼓吹西化,如埃及的苏莱曼·穆萨、黎巴嫩的查尔斯·哈比卜·马立克、皮埃尔·杰马耶勒等人。

纪伯伦本是阿拉伯当代文学的卓越大师,与印度的泰戈尔相伯仲,但因为他的著作处处充满哲理,故在哲学思想界的影响并不亚于文学界。在他的著作中,几乎都有反传统和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痕迹。他用两种形式文字和线条(绘画)来展现其艺术形象和阐述哲学思想。他长期旅居美国,接受了西方博爱、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号召阿拉伯人应该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宗教和性别、跨越语言和地区、跨越传统和法律,去探索和追求人生的真谛。他用阿拉伯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写作,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的绘画,师从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其作品虽有独特风格,但渗透着巴黎的气息。他由于善于揭露宗教势力的凶残和虚伪,而遭到宗教势力的嫉视,但其思想在阿拉伯思想界和普通阿拉伯人中的影响,却超过了时间的局限,一直继续到今天。

另一位黎巴嫩作家、 思想家艾敏·雷哈尼, 也是阿拉伯旅美派的旗手之一,其地位和纪伯伦相差无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其作品的主调,在思想上,他揭露宗教界和统治者勾结在一起愚弄和欺压人民的劣迹,对阿拉伯人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提倡社会改革,呼吁阿拉伯人摆脱封建、迷信、愚味和落后,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和科学。由于他的著作文笔诙谐,语言幽默,描绘生动,情趣盎然,富于哲理,将神话传说、流风遗俗、生活现状结合起来,追索历史渊源,探求教训殷鉴,鼓励社会改革,故同样有很大影响。

当代阿拉伯世界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是埃及作家纳吉布·迈哈福兹,他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迄今为止阿拉伯世界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学家。他的地位和影响,有似于法国思想家萨特。他本人毕业于开罗大学文学院哲学系,有深厚的哲学功底。其著作虽以小说的形式印行,但在思想界的影响也不可低估。他的著作以现实主义手法,对埃及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现代民族意识赋予解释,而对当代埃及社会,则用细腻而逼真的笔触去进行剖析,表达了人道主义的理想和改变社会现状的渴望。他的反传统思想虽然也遭到埃及伊斯兰保守势力的反对,本人几次险遭恐怖分子暗杀,但在整个埃及当代社会和东方世界,却被奉为一面旗帜。

真正在纯哲学领域彻底西化的是阿布杜·拉赫曼·贝达维和雷耐·哈巴奇。前者是埃及当代著名哲学家,受德国哲学家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他对“存在”意义的提炼,依赖于理性、情感和意志的共同作用,也依赖于活的经验。在他看来,人的生存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而时间则不过是人生存的欲望所产生的一种幻觉。人应该接受短暂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死亡问题上。这当然与伊斯兰教义背道而驰,因为伊斯兰教认为死亡是用不着研究的,它是由真主决定的,真主让人生,就生,让人死,就死,一切全听凭命运的安排。后者则是黎巴嫩人,他提倡一种“个人人格至上”论的哲学,把非存在和死亡看作是一种幻觉,提倡人去超越有限的人的存在这一事实,成为超越于宇宙的人的存在。他把个人人格的存在当作是至上的,同样也违背了伊斯兰教教义,理所当然地遭到伊斯兰教传统的反对。〔13〕

西化论的代表之一,埃及的苏莱曼·穆萨是科普特基督教徒,在哲学上是一个实证主义者,和扎基·纳吉布·迈哈茂德所持实证主义观点有类似之处。他非常公开地提倡抛弃传统的阿拉伯社会,面向欧洲,甚至把埃及看作是欧洲的一部分。迈哈茂德则主张阿拉伯人应该放弃使他们的文化在整个漫长的时间内受害匪浅、毫无价值的“词汇工业”,以支持建立在科学和技术之上的生产性工业。而黎巴嫩的查尔斯·哈比卜·马立克,公开号召认真地加入西方积极的思想传统中去,西方传统有完整的真理,是对存在的唯一仲裁者,代表着生气勃勃的、能动的和最终的实体,而它以外的一切实体,则或趋向于不存在,或倾向于以一种主奴关系与之相联。加入这一传统,就是要使阿拉伯人成为它的一部分,使阿拉伯思想在牛津和哈佛如鱼得水。〔14〕皮埃尔·杰马耶勒提倡自由国家的自由宗教,认为黎巴嫩对于西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充当向阿拉伯人阐述西方文化和其思想、精神价值的解说者,为西方的物质利益提供充分保证。另外,在伊斯兰阿拉伯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也被认为是西化派的,有反传统的特色。

传统派在当代思想界的代表人物,除赛义德·库特卜、毛杜迪、霍梅尼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思想家外,还有穆罕默德·拜希。他既猛烈攻击西方,也指责伊斯兰世界的自由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倡导者,从伊克巴尔到塔哈·侯赛因,都是低三下四追随西方的人。传统派思想家们的共同点,是仍然强调伊斯兰教是唯一能拯救人类包括当代人类的宗教,不管是在精神的方面,抑或是在世俗的生活方面,都是如此。伊斯兰教不承认生活的精神性和世俗性之间的差别。因此,他们既反对埃及和黎巴嫩的存在主义思潮,又反对受西方影响的实证主义哲学。因为实证主义认为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科学的时代,因此,用不着依靠抽象的思索和神授的启示,而只须遵循科学实证和科学分析的准则,去从事具体的特殊的事情,这自然也否定了《古兰经》所确定的人类的理性来自于真主的启示的根本原则。

当代伊斯兰阿拉伯世界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思想状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对伊斯兰教的失望,对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厌恶,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到马克思主义里去寻找出路,在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为数不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群,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埃及的克洛维斯·马克苏德、叙利亚的萨迪格·丁·阿兹姆、塔依布·提赞尼、黎巴嫩的侯赛因·穆尔旺等人。

马克苏德被认为是最具独到见解的阿拉伯思想家之一,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敏锐而明确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埃及1952年的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马克思主义者向纳赛尔提出了最有力的挑战。他们认为,军人在埃及改革中的作用是短暂的,他们以批评态度对军人政权的社会基础表示怀疑。他们感到,起码从社会和意识形态方面来说,军方是不能胜任埃及完全现代化的任务的。军人只能是一个权力集团,从长远的观点来说,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范围,将不会超出反帝斗争和民族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因此,埃及马克思主义认为,唯有他们,才能出色地使埃及进入一个现代化的新时代。马克苏德主张,为了沿着进步道路前进,预见其结果,完成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哲学理论,如必须承认:精神源于物质,进化真实地表现了人类存在的内心精神。理论结合实际是找到处理事务方法的基本前提,而这些事务既适合我们现时代的要求,又符合只要实现便将解决人类问题并达到为人类与社会幸福打下基础的目的。〔15〕但他无法解决一些难题:如何保持自由和民主的准则,这种准则是使社会思想具有吸引力的最基本精神,从而不致在为贯彻它们所设立的组织网络中遭受破坏;以及如何区别在他看来是人道主义哲学家的马克思和重实效的权力大师列宁。对于这些始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他致力解决而又最终未能解决的。

至于萨迪格·丁·阿兹姆等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们把辩证唯物主义当作当代与时代及科学相适应的全面的宇宙观。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阿拉伯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演变与发展,并分析当前的社会现实。在他们看来,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能既否定传统,又不投降西方,既抛弃西方的社会形态,又不回到传统的伊斯兰社会中去。阿拉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看来,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去甚远,但作为马克思主义派别的一部分,其存在则是不容置疑的。

在与伊斯兰教传统主义不同的现代主义者中,有一部分唯理论的哲学家,如埃及的塔哈·侯赛因、陶菲格·哈基姆、阿巴斯·麦哈穆德·阿卡德等人。

塔哈·侯赛因接受了欧洲人文主义者的理性主义原则,主张思想自由,提出对古代作品和文化遗产,应不囿于古人成见,要大胆怀疑,注意通过对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分析来研究作品,主张以理性分析和逻辑推论来替代传统的看法和偏见。他接受笛卡尔的怀疑论原则,主张对一切事物都表示怀疑,直到有了可靠的基础后才相信它。因此,一切旧有的历史结论都可以看作是相对的,对阿拉伯文化也应予以冷静的理性的分析。阿拉伯文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有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有价值因素,才能使阿拉伯文化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陶菲格·哈基姆提倡理性主义的灵魂论,提倡人类应向往理性,通过理性来揭露宇宙的秘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艺术家光有感情不行,还必须有理性思考,诚然,一个人用他的感情可能达到别人用理性达不到的地方,但从总体上来说,任何不带理性思考因素,甚至不能引起一点思考的作品,都只能跌入没有价值的艺术之中。

所以,文学艺术家首先必须是一位思想家,具有理性的“灵魂”,不能给人以思想或不能促使人思考的艺术家,称不上真正的艺术家。〔16〕阿巴斯·麦哈穆德·阿卡德是一位伊斯兰教温和的现代主义者,他提倡自由和人权,认为对于人类个体的危险性最大的在三个方面: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和伊斯兰复兴运动。他崇尚理性自由,主张宗教的作用在本质上是调整个人与整个宇宙之间的关系的,宗教的范围延伸到存在的万物,伊斯兰教是一种精神价值很高的宗教,从感觉的经验和理性的证明上,都不能证明伊斯兰教是迷信。但他的思想却又有别于传统的伊斯兰教信条。

在纷繁复杂而又四分五裂的伊斯兰阿拉伯世界中,思想界就是如此错综地交织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神秘主义、存在主义、实证主义、唯理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想,它们之间在当前国际局势更为微妙的形势下,开展着经常性的、持久的斗争,这种斗争既有传统与反传统的斗争,也有西化与反西化的斗争,贯穿着一种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斗争的主线。但是,到底哪一种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潮会成为今后伊斯兰阿拉伯世界的主流哲学呢?这实在是难以预料的,哪怕是做出一个或然判断,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如何看待传统与反传统、西化与反西化的斗争,一般阿拉伯人也很难做出自己的判断,他们很难避免执于一偏的弊端,或者站在传统势力一边,或者站在反传统势力一边;或者站在西化论一边,或者站在反西化论一边。 政治风云人物萨达特, 在担任总统采取亲西方立场以前的1957年,对东方和西方发表过系统的观点,他的基本观点是“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决不会会合”,这本是殖民主义诗人基普林的一句诗,萨达特借用来表达东、西方不会会合的基本观点。他的东、西方分界的划定,既不是用地理因素,也不是用种族、民族因素,而是用文明作为衡量标准。所谓文明被解释为共同精神并在风俗习惯方面打下烙印,从而有了赖以区分东方和西方的标准。东方是把文明看作是建立在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价值之上的,是宗教的摇篮,而宗教是精神上的庇护所,人的灵魂在宗教里摆脱尘世间的烦恼而找到安息。西方是在统治计划中谋取宗教的支持,西方沉迷于唯物质利益是重之中,物质利益贯穿西方的所有原则并且使宗教的字面意义和精神实质蒙受羞辱,因此创造白人神话的是西方,屠杀无辜者侵占别国权利以决定他们国家命运的是西方,把海盗行径称为勇敢行为的也是西方。所以东西方之间的斗争将继续进行下去。〔17〕萨达特在担任总统以后,一下子采取了亲西方的立场,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也正说明很难免于偏执一端的弊病。采取现实态度的是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他注重文化综合与创新的结合。在他看来,文化就像是无数小溪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的大河。小溪流向大河,使河水变得清澄,奔腾向前。小溪正是古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代表。因此,只注重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或者只注重现代文化,而不注重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的结合,那就会使文化成为一条自我关闭的河流,面临着干涸的威胁。

注释:

〔1〕〔3〕〔4〕参见托马斯·李普曼:《伊斯兰教与穆斯林世界》,第210、214、217页,新华出版社1985年。

〔2〕黎瑞刚:《阿拉伯商人》,第38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

〔5〕穆阿迈尔·卡扎菲:《绿皮书》,第73页, 世界知识出版社。

〔6〕〔9〕〔14〕凯马尔·H ·卡尔帕特:《当代中东的政治和社会思潮》,第194、615、95—9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7〕L·V·托马斯:《社会主义与非洲》卷2,第183页, 巴黎非洲书籍出版社1966年版,转引自唐大盾等著:《非洲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实践》,第180—181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8〕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一册, 第48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

〔10〕拉赫玛杜拉:《心灵之眼——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1981年第10—11期合刊。

〔11〕《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第27页,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12〕穆罕默德·海卡尔:《萨达特遇刺记》,第254页, 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13〕马吉德·法赫里:《伊斯兰哲学史》,第488—489页,黎巴嫩联合出版社1984年版。

〔15〕克洛维斯·马克苏德:《阿拉伯左派的危机》,第9—12 页,贝鲁特大众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

〔16〕伊宏:《陶菲格·哈基姆社会哲学观初探》,《阿拉伯世界》1988年第4期。

〔17〕安瓦尔·萨达特:《阿拉伯统一的历史》,开罗新月出版社1957年版。

*

本文系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之一部分,批准号:96AZX01,6。

标签:;  ;  ;  ;  ;  ;  ;  ;  ;  ;  ;  ;  ;  ;  ;  

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社会思潮分析_阿拉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