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旨趣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的作用-以地方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为例论文

论认知旨趣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的作用-以地方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为例论文

论认知旨趣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的作用
——以地方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为例

●黄钰晶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62)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应以认知旨趣作为首要依据,不同的认知旨趣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准确选用。认知旨趣是研究者要获得对某种事物认知所必须涉及的研究内容,一般包括知识旨趣、行动旨趣与批判旨趣三方面。认知旨趣的各个部分应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选用不能局限于学科界限的思维模式,要在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旨趣的前提下,有意识利用多维度、开放性和跨学科的方法体系去开展研究。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旨趣;研究方法

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要条件。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一门学科要发展成合乎科学的学问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1],对于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更是如此。自1984年设立至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得到拓展,科研成果不断增多,学科发展趋势良好,但从学科发展史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仍是一个新学科,研究领域尚有不少薄弱环节,国内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属性、学科定位与学科界限等问题,仍存在较多的争议和质疑,尤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较为突出。现实中,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存在学科性的研究方法,缺乏方法论本位意识;有的研究没有根据主题、内容和目标来选用研究方法,而是信手拈来即用;有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新的视角与思路,欠缺深度与细化;有的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在实际过程中并未得到有效运用,导致方法运用的低质化和形式化;有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的表述和论证上漏洞百出、前后不一等等。总的来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方法的选用上趋于保守、僵化或封闭,尚未形成多维度、开放性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与学科建设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长此以往,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

一、认知旨趣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选用的首要依据

认知旨趣是研究者要获得对某种事物认知所必须涉及的研究内容,它集中反映了研究者的研究目的或研究意图。而研究方法是介于研究主体与研究内容之间的中介,一般表现为工具或手段,在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选择何种研究方法必然要考虑主体、内容与方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认知旨趣正是将这三者联结起来的纽带。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出发点,致力于探索人类社会那些有规可循的思想行为活动,它不仅关注社会群体思想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还特别注重与具体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并最终反映到对社会群体思想行为的影响力上,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决不是抽象的理论研究,而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活动。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站在被研究对象的立场,以被研究者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行为背后的动因,并找寻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从这点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选用应首先立足于认知旨趣。这就提出进一步需要讨论的问题,认知旨趣对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选用有何影响?其影响过程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加强研究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识。

二、认知旨趣的构成及作用

恩格斯曾经指出,方法是研究客体的“类似物”,针对不同研究对象,所要求方法也会随之变化。认知旨趣所对应研究的内容不同,所选择的研究方法也会有明显区分。哈贝马斯认为认知旨趣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起源,主要包括技术知识、实践知识和批判知识三个层面,有学者又将之对应分为研究的知识旨趣、行动旨趣和批判旨趣三个方面[2]

HBO经过专科发展已具有稳定安全的治疗方案,严重不良反应罕见,目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中耳气压伤,其发生受加减压速度和咽鼓管功能影响。由于鼻腔手术后常有黏膜肿胀和分泌物积蓄,故治疗前应保持鼻腔、鼻窦口和咽鼓管的通畅,预防中耳和鼻窦气压伤的发生。本次实验中未观察到实验动物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综上所述,早期HBO治疗在鼻腔手术后黏膜的恢复过程中,对抑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减少瘢痕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减轻鼻内镜手术后的去黏膜化反应,甚至可能在一部分难治性鼻-鼻窦炎中起到重要的逆转作用。

(一)知识旨趣

知识旨趣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选用的基本依据。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阐述和说明事实的情境与结构,一般侧重于解释、说明或描述事物的前因后果关系。它所提供的解释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因而知识旨趣的表述形式大多为说明、叙述性的语言,支撑它的理论依据可以通过事实性的研究加以验证。知识旨趣所对应的研究方法,必须是能够开拓研究者的认知视野,促进研究者获得更多与问题相关的有价值的事实知识,比如从研究中获知某种事实或经验知识,找到某个问题的原因、发现某种未知规律、验证了某种理论假设、说明某种事实状况等等。

(1)中间品进口的国际技术溢出对东、中、西部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别较大,其中东部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性水平最低,主要原因是对外贸易是东部经济收入的重要源头,而技术是以加工贸易为核心,该种贸易方式使得东部地区需要更多的进口中间品。因此,中间品进口的国际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显著。中间品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提高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显著性不够明显,因此应通过研发资本投入和吸引外资等技术沟通措施,实现中部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中间品进口的国际技术溢出能力。而相对于东部以及中部的中间品进口产生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西部的技术创新能力呈现明显提升。

与知识旨趣不同的是,行动旨趣往往表现为与规则和对策构建相关的一种理论活动,它提出并论证人们应当如何行动的原则,带有一定的指示性,是关于“应然”“价值”“标准”等问题的研究[3]。它的着力点在于建构实践原则,侧重对行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作出价值性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行动旨趣往往表现为提出合理的思想、观点和主张,论证应然的价值、原则和规范,从而改变人们的认知,引导人们正当合理地行动。由此推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行动旨趣必然更多地采用理论思辨的非实证研究方法,更强调研究方法的价值维度和思辨维度,通过思辨论证检验所提出的价值原则、判断标准、理想目标是否合理[2]。因此行动旨趣在研究方法的选用上,更倾向于哲学科学方法论,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基础上,去选择具体的哲学研究方法。

以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知识旨趣为例,该命题的知识旨趣集中反映在基础理论研究和现状研究两部分内容,主要以概念分析、现状调查等事实性的知识为主,其中基础理论部分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概念梳理与论证,如地方优秀文化的概念、特质和内涵的提炼总结、地方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分析、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及基本内涵等等,研究现状部分研究内容包括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有部分研究者在阐述知识旨趣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性的特征论述,对实证性研究比例偏低,尤其缺乏从实证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事实考证,并且对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对教育决策的借鉴作用以及影响力甚微这些问题缺乏研究意识,这反映出一些研究者在选用研究方法之前比较缺乏方法论本位意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所选用的研究方法偏离原有的研究目的,直接影响到知识旨趣所应承担的研究任务。加之此前已有不少学者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特质等相关内容做过专题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和思考的材料,如果要在前人基础之上有所创新突破,那么对知识旨趣的研究就不应局限于宏观理论性的语言描述,应转向对大量调研资料的梳理和考证,并在此基础之上作出事实解释,其间还需要不断分析、总结、归纳和验证,形成系统化的事实知识。此外,这个命题的知识旨趣所包含的地方文化的概念、类型和特质,要求使用的是客观陈述的语言,即说明性语言,这个往往需要借助于实证研究方法。文本研究是最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应至始自终贯穿在知识旨趣研究当中,还必须对史实资料予以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搜集已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著作,以此为基础,把握地方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并概括出地方优秀文化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收集近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培育经验与优秀成果资料,从而以文本为依托,为建构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决策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由此可见,选用文献与文献调查法是相对合适的研究方法。因为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寻找、提炼与论证有关的事实知识,同时这些知识信息一般会比较系统、客观、真实、准确和可靠,这与知识旨趣的要求是一致的,当然文献调查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它所获得事实知识具有滞后性,不能代表时刻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因而在文献调查之外,辅之以田野考察、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文本研究、抽样调查、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效果更佳。总之,对知识旨趣研究,尽可能选择获取资料便捷、信息量大而全、来源渠道多样化、内容相对真实可靠的研究方法。

(二)行动旨趣

左达面带微笑地望着徐艺,调侃道:“知道你为什么又输了吗?因为你太想赢了,而你出手又太慢了。如果我是你,就放弃。今天你是不会赢我的,你的照片给我带来了好运。”

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行动旨趣,是整个命题最具现实性和操作性的内容,主要解决构建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和机制,包括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路径、融入介体和环体的辅助机制、专业化队伍的建设机制等等,这部分内容虽然庞杂,但其实质可以归结为经验的整合构建和现实对策的研究两方面,它要求研究者能够正确使用从知识旨趣所获得的事实或经验,并用事实来进一步分析论证研究者所要构建的价值预设,由于这种价值预设尚处于应然而非实然状态,因而行动旨趣更倾向选择非实证性的理论思辨方法。相比较而言,历史与逻辑统一方法对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旨趣研究有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借鉴不同历史阶段的经验,势必要站在具体历史的基础上去揭示现实或未来行动构建的逻辑发展进程,又因为历史发展充满偶然性因素,只有同时运用逻辑的方法,才能反映历史发展方向,不至于坠入历史错综复杂的迷雾之中;二是实现二者互为融入的诸多行动价值的预设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只不过这种行动预设不能超越历史条件限制,更不能主观推演臆造逻辑取代历史现实状况去谈论行动构建,否则就背离了历史与逻辑统一分析法精神要旨;三是优秀文化融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实施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辩证矛盾运动,这种范畴的矛盾运动,实质上表现为逻辑的否定,它主要表现在现实状况与价值目标的矛盾引导着行动,并成为下一次的行动构建的经验基础,由此可知,优秀文化融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知识旨趣,实质就是一个范畴和规律之间逻辑关系的研究,只有选择历史与逻辑分析统一法,才能达到研究效果的最大化[4]。此外,专家访谈法、定性研究法、价值分析法、学科交叉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和个案分析法对价值预设的说服力也有突出作用。但也应看到,行动旨趣所追求的价值判断离不开客观事实基础,要坚持理论思辨与事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思维。

(三)批判旨趣

批判旨趣的最终目的是重塑价值取向,它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一种理论反思,也是对现实中人们内心深处所潜藏的价值原则进行反思,追问其合理性。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精神相吻合。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肩负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分析和批判社会现实中那些存在于思想、政治、道德领域的不当行为和错误观念,这种在一定分析框架中所进行的批判行为,对于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思维、改变教育行动具有重要的解放意义[2],从这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批判反思来实现自身的解放。批判旨趣要达到对现存不合理思想或行为的反思目的,实现自身解放,势必要推翻或改革旧的理论观点,创立或重塑新的思想或行为价值体系,因而批判旨趣的研究方法也多以学理性、抽象性、系统性为主,在这一点上它与行动旨趣的研究方法颇为相似,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中,批判旨趣尤以批判继承法和比较分析法最为常见。

还以优秀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它的批判旨趣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反思当前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单一性,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机制;二是回应地方文化融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诸多质疑,包括地方文化融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可行性、地方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适度性问题;三是批判地看待地方文化融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适当性问题。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批判来看,它是对潜藏在人们内心的各种显性或隐性的价值取向的深刻反思,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扬弃”过程有类似之处,主要反映的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或肯定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粗暴的抛弃过程,而是一种克服、舍弃旧事物中不合理的因素,保留和继承旧事物对新事物有积极作用的因素,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扬弃”就是批判反思的结果,因而地方文化融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批判旨趣,就相应地表现在对现实困境或问题中所产生的消极观点,比如对全盘否定地方文化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用的观点进行扬弃,这种批判反思需要将总结过去、联结现实与未来预设三者统一起来进行研究,这无疑是对知识旨趣和行动旨趣的进一步升华,只有整合相关学科的学术思想资源,才有可能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批判背后的所要重塑的价值判断,因而可选用那些有利于对现实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研究方法,如比较研究法、定性分析法、非实证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价值批判法、辩证分析法、历史与现实统一分析法等。

三、结语

如前所述,每一项研究旨趣所对应选择的研究方法,虽然有其应然性,但也要注意由学科交叉所引致的研究方法适用扩大化问题,要避免陷入“一个萝卜一个坑”式的研究思维模式。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选用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具体研究方法之间互相配合、共同起作用的整体过程,他们分工明确,却非各自为营,而且研究方法之间是互补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描述性研究无法排斥辩理性的研究,事实研究无法否定价值研究,经验研究无法取代规范研究[5]。比如问卷调查法,我们通过问卷的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后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或事实知识,既可以满足知识旨趣所需求的事实知识,同时也可为实践原则的构建提供对策经验,甚至为批判旨趣提供反思的客观依据。更进一步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以研究人的错综复杂的思想行为活动为主要对象,且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不可避免会出现学科交叉的现象,这就要求研究者不要囿于学科界限的思维模式,对于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方法大多不尽相同,在具体的研究当中应当根据问题的性质,将宏观与微观、量化与质性、静态与动态研究结合起来,在综合研判各项研究旨趣基础上,结合其他研究要素来优化选择研究方法,力图达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象的全面认识。

参考文献:

[1]谭光鼎,王丽云.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一苇,赵野田.实证还是非实证?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8(5):32-36.

[3]金生鋐.教育研究如何回答规范性问题?[J].现代教育论丛,2016(6):5-8.

[4]徐志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5]余玉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与学科界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2):20-22.

On the role of cognitive purport in choosing research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e into young peopl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HUANG Yu-ji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The choice of research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cognitive interest,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accurate selec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gnitive purport is the research content that a researcher has to deal with in order to acquire knowledge purport,action purport and critical purport. Each part of cognitive purport should choose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objectives. The choice of research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not be confined to the thinking mode of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We should consciously use the multiply vision, open and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ological system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premise of closely linking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Key words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gnitive purport; research method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54(2019)04-0139-04

收稿日期: 2019-03-28

基金项目: 2016年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制研究”(GD16XMK07);2018年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粤西高校大学生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WY1826)。

作者简介: 黄钰晶(1983-),女,广西贵港人,华东师范大学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发展与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罗建华)

标签:;  ;  ;  ;  

论认知旨趣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的作用-以地方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