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巩前胜

0 引言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做强中国制造。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2017年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2017年4月20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之所以近期国家领导频繁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令人担忧的新状况,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比例失调,有脱实向虚的发展趋势;实体经济投资严重下滑;房地产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虹吸效应”等。为此,各省市纷纷落实中央精神,研究出台相关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西安市作为西部中心城市,“一带一路”的新起点、陕西制造业集聚地,更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然而发现,近些年,西安市实体经济不但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与同处中西部的成都、郑州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同时也出现脱实向虚的倾向,制造业比重下滑,形成部分虚拟经济泡沫。因此,研究西安市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对于促进西安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创新活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西安市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012年以来,西安市的实体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无论是总量规模还是结构又或者创新方面,都有着较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1 实体经济规模小,非公经济占比低,民营经济发展不足

2012年以来,西安实体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总体规模上来看,还是相对偏小。2012和2013年,西安GDP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排名中居于第14名,仅高于厦门,2014年到1016年,GDP排名居于第12名,仅高于哈尔滨、长春和厦门。如表1,从2012年到2016年,西安的GDP从4394亿元增长到6282亿元,而同期的成都GDP从8138.9亿元增长到12170.2亿元,武汉GDP则从8003.82亿元增长到11912.61亿元,同为中西部区域的副省级城市,西安的实体经济规模要远低于成都和武汉,并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表1中还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西安GDP的增长速度从11.8%下降到8.5,而同期的郑州GDP增长速度则从12.3%下降到8.4%,合肥GDP增长速度则从13.6%下降到9.8%,同为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和合肥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要优于西安,在相应的GDP总量规模上,西安与郑州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合肥则由于较高的增长速度,GDP总量正逐步与西安接近,按这样的趋势,合肥将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超越西安。

表1 2012-2016年西安、成都、武汉、合肥、郑州经济总量表

数据来源:2012到2016年各市的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

西安实体经济中,非公经济的发展虽然规模逐渐扩大,如表1,从2012年的225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314亿元,5年增长了146.8%,相应的GDP占比也从51.4%上升到52.8%,但总体的规模还是偏小,占比偏低。对比西安追赶超越的成都市,从2012年到2016年,成都市的非公经济增加值从4762.05亿元增加到7259.7亿元,5年增长了152.4%,相应的GDP占比从59.1%上升到59.7%。无论是在规模或增长速度,还是在GDP占比上,西安都要低于成都,特别是在规模上,西安还不及成都的50%,并且这种规模的差距还在持续扩大。在对比郑州和陕西全省,表1中显示,西安市的非公经济无论规模或GDP占比还远低于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郑州市,而在GDP占比上,2012和2013年高于陕西省,但在2014年,特别是2015年之后,低于同期的陕西平均水平。

表2 2012-2016年西安、成都、郑州、陕西非公经济增加值及GDP占比

数据来源:西安、陕西、成都来自相应省市2012-2016年统计年鉴,郑州数据来自2012-2016年郑州统计公报。

表1和表2的数据显示,西安市实体经济的规模低于同期的成都、武汉和郑州,在非公经济的发展上,规模以及GDP占比上都低于同期的成都和郑州,特别是同成都市的差距较大。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2016年成都8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而西安仅有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荣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花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围。这些都显示,西安市实体经济以及非公经济最近有着较好的发展,但同比其它城市,实体经济的规模还是偏小,非公有制经济占比相对偏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足。

1.2 实体经济投资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

如表3所示,2012年到2016年西安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4243.43亿元增加到5191.36亿元,5年增长122.34%;其中,工业投资从578.17亿元增加到949.27亿元,5年增长164.19%;房地产投资从1281.90亿元增加到1955.82亿元,5年增长152.57%。同一时期,成都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890.1亿元增加到8370.65亿元,5年增长142.11%;其中,工业投资从1750.1亿元增加到2246.2亿元,5年增长128.35%;房地产投资从1890.1亿元增加到2638.9亿元,5年增长139.62%。武汉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031.25亿元增加到7093.17亿元,5年增长140.98%;其中,工业投资从1701.04亿元增加到2117.0亿元,5年增长124.45%;房地产投资从1574.86亿元增加到2517.44亿元,5年增长159.85%。郑州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561.0亿元增加到6998.6亿元,5年增长196.53%;其中,工业投资从1356.1亿元增加到1485.3亿元,5年增长109.53%;房地产投资从1095.1亿元增加到2778.9亿元,5年增长253.76%。合肥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4000.1亿元增加到6501.17亿元,5年增长162.53%;其中,工业投资从1551.4亿元增加到2195.01亿元,5年增长141.49%;房地产投资从913.8亿元增加到1352.59亿元,5年增长148.02%。从实体经济的投资规模上看,西安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2年时,与成都和武汉相差不远,高于郑州和合肥,但由于较低的增长速度,到2016年,西安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远低于成其它4个城市,这初步显示,西安市实体经济的投资规模以及投资增长速度方面,都相对偏低,不仅低于同为副省级城市的成都和武汉,也低于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郑州和合肥。

表3 2012-2016年西安、成都、武汉、合肥、郑州固定资产投资额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12到2016年各市的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

从结构上来看,2012年到2016年,西安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例从13.63%上升到18.29%,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例从30.21%上升到37.67%;同期,成都的数据分别从29.71%到26.83%,从32.09%到31.53%;武汉的数据分别从33.81%到29.85%,从31.3%到35.49%;郑州的数据分别从38.08%到21.22%,从30.75%到39.71%;合肥的数据分别从38.78%到37.23%,从22.84%到20.81。明显的是,同其它四市相比,西安的工业投资占比相对较低,而房地产投资占比又相对较高,这初步说明,在同类的副省级城市又或是中部的省会城市中,西安的房地产投资占比相对较高,而工业投资占比相对较低,特别是西安工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之间的差额呈现扩大的趋势,进一步说明,当前西安有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较大的一部分都被用于房地产的投资,从而对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投资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挤占,这样的投资结构不利于西安实体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表4 2012-2016年西安、成都、武汉、合肥、郑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数据来源:2012到2016年各市的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

1.3 工业企业创新主体少,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偏低

西安市的R&D投入强度相对较高,工业企业创新主体的太少。首先,就是工业企业的数量太少,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太少。2016年,西安市工业企业的数量不足成都市的三分之一,截止到2015年,西安市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1306家,而成都则有1753家,西安仅为成都的74.5%。其次,工业企业的R&D投入偏低。如表5,从2012年到2016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从79.59亿元增加到100.53亿元, 占全市R&D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为34.68-30.88%之间;同期,陕西全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从127.27亿元增加到188.42亿元, 占全省R&D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为44.31-40.89%之间;全国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从7200.6亿元增加到10944.7亿元, 占全国R&D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为69.92-71.1%之间;这说明,西安市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低于陕西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企业还不能成为研发创新的主要来源。较少的创新主体以及较低的创新投入,也抑制了西安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如表6,从2012年到2016年,西安市企业申请的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授权量从5502件增加到10537件,占全市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比例在50.9-59.7%之间;同一时期,武汉市企业申请的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授权量从7214件增加到12782件,全市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比例在65.8-74.2%之间;成都市企业申请的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授权量从18928件增加到28970件,全市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比例在82-87.7%之间;而这一时期国内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授权量中,企业占比的平均水平维持在83.6-86.3%。无论是企业发明创造专利授权的绝对量还是在发明创造专利授权量中的企业占比,西安都要低于成都和武汉,而且在企业占比上还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说明,近5年以来,西安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有了一定进展,但是,企业在科技创新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相较于成都、国内的平均水平、甚至于武汉,都还有一定的差距。

表5 2012-2016年西安、陕西、全国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比

数据来源:2012到2016年西安统计年鉴、陕西和国家的科技经费统计公报。

表6 2012-2016年西安、成都、武汉、全国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授权量占比

数据来源:2012到2016年国家专利统计年报。

1.4 企业融资难

融资难一直是西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一个难题,2014年,西安全市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满足度不足1/4,这一数据也进一步说明了西安市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西安市的金融机构数量少,实力相对较低。2015年,西安市银行、证券、保险机构数量仅相当于成都的61.6%、30.5%、64.2%[]。2016年,西安市银行机构43家,而成都拥有80家;外资银行数量西安有5家,而成都有17家;保险业机构西安有55家,而成都有85家。现有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长安银行、永安保险、西部证券、西部信托等的规模还相对较小,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市场地位收到冲击,竞争劣势也日益凸显。其次,现有的融资结构中,人民币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的比例过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的占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类金融平台的作用不强,在产融结合方面的作用还不明显。再次,各类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还较弱,截止2016年底,成都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西安的3.2倍,注册资本金为西安的5.1倍,贷款余额为先的5.7倍;成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为先的1.9倍,注册资本金比西安多30%,在保余额比西安高20%。最后,互联网金融发展缓慢,与成都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成都市互联网金融机构数量有62家,其中网贷P2P结构42家,股权众筹1家,第三方支付5家,互联网保险6家,互联网私募及跨界机构8家,而西安除了在股权众筹机构的数量上多于成都之外,其余的数量均与成都的差距较大。

2 西安市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2.1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实体经济企业创新能力

(1)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首先,政府应建立各种创业基金和奖励基金,支持企业创新。综合运用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科技保险等多种手段,引导企业通过开展境外投资并购、技术重组等方式获取关键技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优惠力度,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并为企业建立担保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拓宽其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加大自主创新资金投入。其次,企业应建立、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招募高技术研发人员,并不断进行职业再教育。积极利用外部专家,多方面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明确分配约束机制,促进企业员工创新意识的提高。再次,重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再创新,减少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在引进机制上,实行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组成的联合引进方式,建立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大中型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机构和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促进产业联盟与技术联盟的互动创新,使科技创新与企业和产业项目紧密结合,产学研与产业化紧密结合。促进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促进业内资源有效整合以及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支撑产业技术创新。

2.2 优化投资结构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本投向实体经济,限制向虚拟经济以及房地产的过度投资。一是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将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规划引导结合起来,广泛邀请企业积极参与我市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了解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和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及时优化调整其投资计划;二是完善项目对接机制,搭建内资重大项目招商信息平台,建立全市招商资源动态数据库,围绕不同企业项目发展的资源需求,提供我市可用土地、厂房、商务楼宇等信息资源,打造集信息查询、项目咨询、对接和跟踪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三是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开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对接合作项目信息,推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产收购、产权受让、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市属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发展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国有企业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实施产权转让、引进外部资本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竞争。

2.3 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

(1)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

一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鼓励与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建立企业上市扶持政策;二是在实体经济领域,选择一批信用好、项目优、到期还本付息能力强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推出一批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集合融资产品。

(2)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

对于实体经济中的民营中小科技企业 “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是不合适的:商业银行承担“高投入”、“高风险”,却拿不到“高回报”,而是一般的利息,根本没有给民营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利益冲动。因此,民营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只能是风险投资机构,这恰恰是西安市金融业发展最薄弱之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是西安市民营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关键。

2.4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高民营经济比重

(1)更新观念,以超常思维谋划民营经济发展。

政府要从思想认识上把民营经济提高到扩内需、拉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位置,作为“第一政绩”来抓。既要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又要抓“铺天盖地”的小项目,逐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大中小梯度发展的新格局。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先行先试、快行快试,在更大的空间、更深的层次去策划、设计、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只要是涉及就业、民生的环保项目、有科技含量的项目、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在规划建设上,向民营经济倾斜;在政策的制定落实上,站在民营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资金、土地、财税等涉及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问题上,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的优惠,总之,要引入全新理念,激发各种活力采取多种措施,运用多种手段,助推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壮大。

(2)消除对民营经济的不公平待遇,提高对民营企业政策、制度的执行力。

为鼓励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西安市根据国家和陕西省政策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实施意见、措施,这些文件、实施意见特别在市场准入、税费减免、技术创新、土地供给、财税支持等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关键的问题在于政策制度的具体执行,即落实政策考验着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各相关单位,要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要组织相关部门,定期监督、督促工商、土地、税务、财政等部门具体政策的落实情况;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完善保障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对于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的责任人要严格给予追究。

3 结束语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平稳发展的根基。西安市实体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后几名,为了改变西安市实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局面,从非公经济发展、投资结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及企业融资难等方面分析西安市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建议,对于去除虚拟经济泡沫,加快西安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促进西安市区域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将西安打造成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的“十三五”规划目标以及西安市的追赶超越目标,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碚.全球竞争新格局与中国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2(5).

[2] 怀仁,李建伟.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摆脱及其或然对策[J].改革,2014(2).

[3] 赵浩博.加快西安实体经济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

[4]曾昭宁.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依靠“西安制造2025”来支撑[N].西安日报,2015年9月14日.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机理及模式研究”(14JK1561)

作者简介:巩前胜(1979-),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论文作者:巩前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西安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巩前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