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之探索论文

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之探索

童兵兵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3)

摘 要: 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是指依据体育伦理理论、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有组织、有序列地对运动员施加道德影响的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员协调体育运动相关者的各种关系以及对此所进行的价值追问、善恶判断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通过对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素质的调查,解读当前体育伦理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制定伦理道德教育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育、结合课程建设、建构教育评价体系、净化体育伦理环境的实践构想,希望能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注入强劲的内动力。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 伦理道德教育 探索

体育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价值祈愿,但近日腐败问题、兴奋剂、消极比赛、假球现象、青少年虚假资格等屡见于赛事报道,显然优秀运动员的伦理道德教育极其紧迫了,它是竞技体育和谐之基。运动员现在是竞技体育参与的主体,退役后是体育产业、全民健身指导人才,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生力军,他们的体育伦理道德滑坡,会损害体育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稳定和谐的大局。

1 优秀运动员伦理道德教育的意义

1.1 是培养高技能、高素养的竞技人才的需要

新一代优秀运动员应该是既有高水平的运动技能,又有高人文素养的竞技人才,“育人创佳绩”正是体现了这一培养目标。体教结合是一个老话题,却又是一项新形势下的新内容,并且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和走向,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新时期的教育,不是培养单一的“体育人才”,而是能够“明德、睿智、尚勇”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1.2 是适应后奥运时代的新发展,解决新问题的需要

后奥运时代,国家提出由体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战略已经传递出强烈的信号,一个多元化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正在中国悄然形成。单一的奥运会、全运会已不能满足国民的体育需求,伴随着体育逐渐职业化、市场化、商业化,运动员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打拼,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奉献精神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体育伦理困惑将日益增多,如何把优秀运动员的自我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结合起来,是后奥运时代伦理道德教育必须去面对的使命。

(五)在资金扶持方面 牛羊保险政策有待商榷,在不暴发重大动物疫病的情况下,对于牛而言,生病或者其他意外死亡几率很小,因此与其每年投入成百上千万的资金在牛的保险方面,不如利用这些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1.3 为体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价值导向的需要

目前对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竞技体育科技领域的研究,尽管时常有加强声却时常被忽视,被淡化。运动员在运动队里所接受的教育多见行政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标准、大口号,不分年龄阶段,不分素质层次,不根据运动员的需要特点,千篇一律,方法呆板。在附属体校、中专、高职一条龙的“读训并重”的体育院校里基本没有针对优秀运动员的伦理道德教育的系统教材,也不纳入课程体系,《体育伦理学》也只在全国一些本科体育院系作为选修课程。构建竞技体育运行机制不同时注入伦理精神,这在理论上是肤浅的,在行为上是荒谬的,在后果上是有害的[1]

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个高校在落实党员队伍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党员队伍规模的控制、学生党员质量的提升、学生党员形象的打造以及学生党员素养的提升,从而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构建了良好的质量保障体系,并推动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取得佳绩。

1.4 是促进竞技体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会转型期竞技体育领域内单纯的功利性追求、价值观的改变、腐败的滋生、运动员生活的腐化、兴奋剂问题、假球事件、运动员资格作弊、高科技的非道德化等等现象都破坏了和谐公正的体育秩序。竞技体育要和谐发展,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伦理道德的激励力量,并将此转化成竞技体育竞争的软实力,以捍卫奥林匹克的神圣理想。

2 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状况的实证分析

从表2中可见,初中运动员与小学运动员在“奉献、个人英雄、诚信”选项上有显著差异,与大专运动员在“守规、择机处理、诚信”选项上有显著差异,从均值差可以看出,小学运动员明显比初中运动员愿意奉献,也更推崇诚信品质,小学运动员是所有运动员中最乐于奉献的,他们选择个人英雄的频率是0,初中生选择诚信的频率最低。这说明小学阶段是人的社会化早期,小学生一般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无可怀疑,而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日益增多,其见解虽不成熟,但有较强的独立性,是教育的关键期和困难期。初中运动员更看重遵守规则,因而“择机处理”选项频率最低正好符合逻辑,而大专运动员最推崇诚信,与初中运动员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在伦理价值取向上各年龄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征。

2.1 伦理意识状况

体育伦理意识“是体育活动及其相关者进行行为选择的内在机制”[2],对于“运动员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体育的长远发展重要性”这一问题的选择,高达87.7%的运动员选择了“重要”,10.9%的运动员选择了“说不清楚”,只有6人占1.4%的运动员选择了“没什么意义”,这说明运动员总体对竞技体育长远的良性发展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并持乐观态度,当然也有一成运动员对这个问题从没有思考关心过。对于“你觉得目前进行道德教育对‘踢假球’‘赛场群殴’等不良现象有作用吗?”这一问题,35.7%的运动员回答“有作用”,38.5%的运动员回答“不知道”,25.8%的运动员回答“没有作用”,访谈中了解到运动员能认识到竞技体育需要一定的伦理原则和规范,以求得公正的秩序,但大多数运动员不能充分理解伦理道德的思想、观念、价值追问对竞技体育发展所具有的引领、评价以及促进改革和推动发展的力量作用。对于“你觉得自己的道德素养最重要的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回答,排列第一的是“社会因素”,占40.6%,排列最后的是“学校因素”,这说明信息时代网络媒体的介入,运动员的生活已不再“封闭”,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与此同时,学校教育的阵地没有充分占领,还留有很大的空白。

课题组参照相关文献[2,3]自行设计并编制“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问卷”,经预调查修改完善后用于现场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工作落实状况、自我认知状况、职业探索状况、决策行动状况共5个维度20个条目。调查人员由该院各专业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组成,问卷统一发放、集中填写。在学生填写问卷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说明问卷填写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并适当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问卷完成后当场回收。在已填写问卷中随机抽取5.00%的人群进行抽检复查,一致率达92.00%以上。

2.2 伦理价值取向

本次调查通过问题“你最看重的哪三种品质”考察优秀运动员的伦理价值取向状况,预选答案包括五对典型的积极和消极的品质:奉献-争名利、团结-个人英雄、遵守规则-择机处理、诚信-不择手段、公平-偏私。这十个品质任意排列,要求调查者选出自己认为最看重的三个品质,对于每一个选项,选择记1分,不选记0分。

四是借鉴互联网企业创新管理理念,促进学科协作,在学科交叉领域催生新技术。通过召开院级层面新技术、新项目推介会,建立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绿色通道及多部门协调机制等途径,促进各临床、医技科室之间增进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相关技术发展问题。创造了各科室之间齐头并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知识交流与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实现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更新和提高。

供试的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于2015年4月上旬采集于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试虫采回后放入养虫笼中以新鲜马尾松针叶饲养1 d后,选取健康的幼虫用于生物测定。

以年级为因子,以各选项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初中和高中在各选项上无显著差异,但初中和小学、大专运动员在多个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优秀运动员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是一流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出成效的依据,而优秀运动员的伦理素质状况如何则难以给予适当的判断。竞技体育伦理道德是竞技体育文化中的内核性所属[1],本课题组对集中了浙江省最优秀竞技人才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以及附属体校随机抽取了小学、初中、高中、大专阶段共431名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运动员作了访谈,获得了关于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2.3 伦理知识状况

表1 优秀运动员伦理价值取向各选项均值及排序结果

表2 初中与小学、大学阶段的优秀运动员选项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

关于对现实中体育伦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随机抽取了乒乓、田径、体操、举重等专业的部分运动员进行了访谈,围绕“王濛从奥运冠军到与领队打架,再到被国家队开除,你怎么看?”展开自由讨论,发现只有少数运动员对此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如“个人素质不好、管理不严、脾气暴躁、太过骄傲”等,相当多的同学回答“不清楚、说不出来”,不会恰当地分析、评价,更不会提出解决的对策,有的甚至不知道王濛是谁、王濛事件从没有关心过。

对于“你知道体育伦理道德大致的内容吗?”这一问题,有67.2% 的运动员回答“不太清楚”,有23.5%的运动员回答“不知道”,只有9.3%的运动员回答“知道”,这反映了系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在运动员日常的训练比赛与学习教学体系中严重缺失。通过“你了解奥林匹克伦理精神的基本内容吗?”的进一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运动员回答“不太清楚”和“不知道”,再次揭示了运动员为梦想奥运重视训练,却忽视体育伦理教育的事实。

调整运动员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规范是体育伦理的具体表现形式,国家体育总局在运动员中大力倡导献身体育、为国争光;勤学苦练、勇攀高峰;团结互助、顽强拼搏;尊重对手、尊重教练;严守规则、公平竞争;恪守礼仪、服从裁判;胜不骄傲、败不气馁等道德规范[3]。大力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4]。概括与总结固然不错,但没有涵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伦理道德的全部内容[2],且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对优秀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5],运动员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最强烈,是所有需要的主导和核心内容,但紧随其后的就是低层次的安全的需要,尤其对职业安全和心理安全的需要。竞技体育具有高淘汰性特征,能够奏响国歌、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运动员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运动员也为“献身体育、为国争光、勤学苦练、勇攀高峰”付出了青春年华,比起道德需要,他们优先需要满足的是人身、人格、经济等生存需求,教育、培训、就业指导、心理调适等发展需求。尽管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和关怀,但运动员保障政策的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梗阻,已有的现行政策还比较零散、不够系统,重视程度比起当年贺龙元帅“要对运动员不是管一阵子,而是要管一辈子”还相去甚远,如果缺少从个体基本需求出发这一环节,所倡导的伦理规范和精神就像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海市蜃楼,难以收到实际效果。

3 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的困境解读

3.1 理想的伦理道德要求与现实的个体需求有落差

针对篮球、排球队运动员,本课题组尝试以“中国男篮从当年亚锦赛与黎巴嫩‘大战’,到2010年与巴西篮球队群殴,再到八一队与美国乔治城大学队混战,经典‘战例’数不胜数,从体育伦理道德的角度你怎么看?”引导运动员进行分析,结果绝大多数运动员表示打架肯定是不好的行为,但作不出适当的分析判断,也提不出可行的对策,要么认为是“缺乏体育道德”,要么就是“情绪掌控不好”,有的甚至表示在受到不公平待遇和挑衅时候,中国男篮的打架行为是有骨气,有团队精神的表现,这反映了对优秀运动员实施伦理道德教育必不可少,这好比是一辆汽车,即使发动机性能良好,但没有方向盘和刹车装置,会有车毁人亡的事故危险。

3.2 “中国特色”家长式管理与“90后”独立意识有抵触

伦理调控不是依靠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社会舆论和评价,通过内在的良心、荣辱心起作用的,它是一种不可小觑的软控制。运动队长期以来存在着鲜明中国特色的“家长式”管理模式,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其道德教育具有行政性和组织化特点,偏重于自上而下的纪律化和处罚式管理。与70、80后运动员不同,90后运动员乐观、自信,但反叛、独立,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意识有更高的诉求,而且有很明显的契约观念,家长式管理好忽视了道德义务与权利的对等性。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大、空的道德口号,触动不到90后运动员的内心信念,反而被视为是来自国家、社会的强制要求,容易引发的抵触心理,且一旦在没有约束和监督的环境下反而容易失去防线。

3.3 复杂的体育伦理环境与滞后的伦理研究相脱节

伴随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高科化、国际化的发展,体育伦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出现了规范真空、规范冲突、规范虚置,而我国体育伦理研究的相对滞后又不足以深刻剖析这些矛盾与冲突,中国体育正遭遇着“哲学的贫困”:在“金牌至上”和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之间,哪个更重要?在道德和利益之间孰轻孰重?传统的社会-集体本位和西方崇尚的个人本位的伦理思想孰先孰后?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时期,哪些东西需要重塑,哪些东西需要扬弃?这些有争议的追问,连运动员、教练员、管理者自己都没有廓清,也必然使运动员的伦理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之中。

4 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的实践构想

在优秀运动员伦理道德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维护、发扬原有的好传统,另一方面要不断与时俱进,并且不能仅停留在思想认识上,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操作、可以调控和可以评估的[6]

从表1可以看到,在“你最看重的哪三种品质”的选项上,优秀运动员的选择依均数值大小排列前五位一次是“团结”(0.805)、“诚信”(0.743)、“公平”(0.668)、“守规”(0.383)、“奉献”(0.176),这五个选项都是社会公认的积极的、正向的伦理品质,而且这五项平均数都远远高于后五项,这可以看出优秀运动员的伦理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向上的,但“奉献”意识略显不足,分值远落后于前四者,值得深思,反映了奉献精神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竞技体育内部有激励的需要,有权利与义务平衡的需要。尽管在“择机处理、争名利、个人英雄、不择手段、偏私”各选项上分值较低,但也反映了一部分运动员消极适应,甚至功利性目的的伦理观,特别是“择机处理”,均值0.144,明显高于其他四项,显示了现实中某些伦理规范具有模糊性、抽象性,运动员对此抱有一定的敷衍或投机取巧的心理,值得注意。

4.1 制定优秀运动员的伦理道德教育目标

表3 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文化的精髓,它是制定优秀运动员伦理道德教育目标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是:敬业进取,诚信公正、尊重明礼、团结奉献。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也涵盖了竞技体育伦理道德各个方面的要求(见表3)。

傻姑来不及多想,抓起一个包子就跑。包子太烫,立刻就滚落在地。傻姑蹲下去,围着还在冒热气的包子“啊啊”直叫。三毛摇摇头,从蒸屉里夹了一个包子装在塑料袋里递给她,说:“走吧。”傻姑开心地笑了,在身上东摸西摸,终于摸到一张皱巴巴的纸片,递给三毛,说:“钱,五百万!给你。”

表 4 优秀运动员伦理道德教育各阶段主题内容

4.2 优秀运动员伦理道德教育需要分层递进。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运动队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实行不分层次的一刀切教育,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理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因而运动员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十几年的伦理道德目标要形成承前启后的序列。从纵向看,小学阶段,是伦理品德初步形成期,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体育伦理规范的理解带有情绪色彩,对老师的评价比较敏感,所以教育者要多用积极的语言和举动,多运用“具体实例”。初中阶段是运动员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日益增多,但不成熟,易成为“事故多发期”,教育的“困难期”,所以是伦理认识深化阶段,高中是将外在的教育与影响逐渐转变为内在需要的内化阶段,大学阶段是理性升华的阶段,是伦理道德教育的理想境界和最高阶段。从横向看各阶段主题内容(见表4)。

在现实中,运动员的道德素养水平不尽相同,有先进、一般、落后之分,也需要分层次逐渐递进教育,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既要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又要适应广泛性的要求。对于落后的运动员,要从伦理规范的底线抓起,即做到利己不损人,如尊重生命,尊重各国运动员的宗教信仰、不作假等,这是个体心灵的第一道过滤网。对一般的要求是利己利人的互利层次,最高境界是无私奉献。当然对于在重大赛事中取得佳绩的运动员应该是先进性的要求,这些优秀运动员往往享受到极高的荣誉,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明星效应,体育明星应该有“灯塔作用”,他们有责任成为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者。

4.3 优秀运动员的伦理道德教育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

将伦理道德教育纳入优秀运动员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规划之中,并确立其在课程体系中的适当地位。目前在体育院校中虽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但道德教育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小学阶段用《品德与社会》、初中阶段用《思想品德》,高中阶段用《思想政治》,基本不涉及体育伦理道德,运动员在面对转型时期竞技体育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困扰时,缺乏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教师要将体育伦理道德渗透到德育课堂教学当中去,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充分利用竞技体育宝贵的资源编写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的有针对性、有衔接性的竞技体育伦理教材。另外还可以开设选修课来扩大运动员的视野,如介绍NBA完善的运作体系,介绍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所折射出的体育理念和制度分析,可以在伦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通过道德的启发。激发斗志和情感,促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另外,可以在升旗仪式、纪念日、冬训动员大会、入团仪式、训练比赛的阶段总结中开展典型案例的评说,透过失败和成功的案例分析,认识和鉴别不道德的行为,以提高运动员的道德选择能力。

4.4 建构蕴含优秀运动员伦理素养指标的教育评价体系

结合竞技体育院校的特色,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应该将体育伦理道德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对体育院校的评估方案中,在规定的“两课”教学中,增加对体育伦理道德教育实施情况和效果的评价内容。对于优秀运动员个体的评价,依照“育人创佳绩”的理念,不仅要看其运动成绩、文化学习素质、还要结合伦理道德素养的内化情况给予全面的评价,将伦理道德的评价情况与转正、输送、毕业、升学、荣誉、工资奖金紧密挂钩,并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如可以围绕每个阶段的体育伦理道德教育内容,每个运动员承诺或建立公约,在每学期末或每个训练比赛周期结束,从伦理意识(占20%),和伦理行为(占80%)两个方面设计考量,由附属体校生(小学、初中)、高职生(高中、大专)进行量化自评、互评,班主任、教练评语助评,领队总体审评。此外,在教师、教练员、医科人员、管理人员晋升、荣誉授予、业绩评价指标中必须包含其对优秀运动员伦理道德的培育情况,形成一个网络化评价体系。

4.5 净化优秀运动员成长的体育伦理环境

和谐体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干净有序的伦理环境,环境的育人作用更是无声胜有声,优秀运动员受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大众传媒舆论环境等影响不可低估,而以腐败、兴奋剂、不良赛风赛纪和“假、赌、黑”等为代表的一些丑恶现象,严重污染了体育事业的发展环境,这些丑恶现象与某些体育管理人员、教练员、裁判员、科医人员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不无关系,也污染了成长中的优秀运动员的心灵。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表示要以铁的纪律、硬的手腕,以壮士断腕的坚毅,彻底铲除这些丑恶现象[7],以净化环境,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体育伦理核心价值观,广大体育工作者、教育者要提高自身伦理素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武器除邪扶正,对优秀运动员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新闻、出版、影视、广播、网络等舆论媒体要把握好主流意识,以惩恶扬善的舆论环境引导人。

很多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只关注施工的效率和施工质量,往往不注重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施工安全意识薄弱,一是对安全检查防护投入的资金力度不够,没有配备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也流于形式化,所以导致在脚手架使用中隐藏着许多的安全隐患,一旦有所疏忽,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对自身的保护意识也比较差,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转型期优秀运动员伦理道德教育,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育者、管理者务必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其实践过程中还须有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法制的介入作为保证,相信它对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引领性、内源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熊文.竞技体育与伦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3] 刘鹏.《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导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701156/n1701221/1750122.html.

[4]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意见.体办字[2002]248号[Z/OL].http://law.lawtime.cn/d389190394284_1_p2.html.

[5] 童兵兵.浙江省高水平运动员生活需求特点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7.

[6]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 刘鹏.铲除体育界丑恶为备战伦敦创造良好氛围[EB/OL].http://www.chinanews.com/ty/ty-zhqt/news/2010/06-10/2334401.shtml.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4(a)-0251-05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0.251

①作者简介:童兵兵(1968—),女,汉族,浙江嘉兴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之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