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承潜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标准化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6min步行距离、心电图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48.21±2.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4.03±2.02)、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5.03±2.11)mm、6min步行距离(430±20)m,对照组分别为(42.01±2.13)%、(58.23±2.36)mm、(50.21±2.51)mm、(375±22)m,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是嗜铬粒蛋白(95±4)ng/ml、血浆脑钠肽(220±21)pg/ml,对照组分别为(135±30)ng/ml、血浆脑钠肽(259±40)pg/ml,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排血量下降造成的重要脏器灌注不足,患者会出现心脏骤停、休克,严重时会让患者死亡[1]。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为40%~60%,5年内的存活率低于50%。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探讨了磷酸肌酸钠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研究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2~72岁,平均年龄(67.2±8.2)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0例,冠心病患者2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19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3.3±5.3)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2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标准化治疗,先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给予患者吸氧、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让患者保持充分的休息,限制体力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强心剂,如地高辛0.125mg/次;利尿剂,如速尿20mg/次;血管扩张剂,如硝酸异山梨脂10mg/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12.5mg/次;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6.25mg,2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1.0g/次,2次/d,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或达到Ⅰ级,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或未到心功能Ⅰ级,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4]。6min步行距离:在30m长的路上行走,两端和中间放1把坐椅,用来做标记和休息,让患者在6min内尽可能行走,必要时可休息,重复测量两次,两次测量间隔时间超过1h,取平均值。心电图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嗜铬粒蛋白、血浆脑钠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s)的形式展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若计算结果为P<0.05,提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情况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比较复杂,是由心肌梗死、心肌病、炎性改变和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心肌损伤,发生后患者的心肌细胞、心室结构和舒张功能会出现不可逆性的变化。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所以临床上治疗要遵循患者的病理变化,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5]。随着近些年来临床上发现,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在心力衰竭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心力衰竭后心肌细胞会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这种能量供应不足会促进心肌细胞重构和舒张功能不全[6]。磷酸肌酸钠属于比较容易被心肌细胞利用的能量形式,使用后可以缓解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降低膜磷脂中溶血性磷酸甘油水平,保护心肌纤膜结构完整性,稳定心肌电位。在氧化应激状态下,磷酸肌酸钠可以降低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维持氧化磷酸化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另外,磷酸肌酸钠可以与引起血小板聚集的ATP共同参与酶的反应,从而改变血小板聚集的状态,改善心肌微循环。磷酸肌酸钠可以抑制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的活性,促进心肌细胞合成核苷酸,能够缩短心肌收缩力的恢复时间,同时纠正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室指标和心电图指标和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素芳,何伟明.磷酸肌酸钠在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15(12):72-73,76.
[2]王桂荷.磷酸肌酸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3,23(6):420-421.
[3]张太意,张桂红,李海英,等.磷酸肌酸钠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功能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21(5):648-650.
[4]张灼辉,谭健强,苏小红.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5(7):772-773.
[5]汪砚雨,栾琴.磷酸肌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gA、BNP等指标水平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19(4):592-594,602.
[6]田帅,张利宣,马子健,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心功能和NT-proBNP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20(14):2173-2175.
论文作者:任承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磷酸论文; 心肌论文; 肌酸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