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市房产管理局 枣庄 277800
摘要:转换层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必须要根据高层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转换层结构,不断优化转换层施工技术,提高转换层施工质量,推动我国高层建筑工程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特点,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我国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在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作为现代建筑行业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形式,它在很多方面与其他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是相通的,但是它也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及到建筑技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等诸多技术种类,所以做好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尤为关键重要。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行业技术应用理念、形式的不断深入,我国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也要走向一条创新发展与进步的新型路线。
一、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特点
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转换层通常被设置在高层建筑的下部结构,主要用来承受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荷载,转换层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一旦转换层被破坏,会严重影响整个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高层建筑转换层时,由于难以准确分析其受力情况,因此很难精确设计转换层的具体结构形式。另一方面,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对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反应非常敏感,一旦转换层设计不合理,承受的荷载过大,很难保障高层建筑结构的承受强度。在我国很多地震区域,必须合理控制高层建筑的施工,高层建筑的楼层刚度和质量不能有突变,尽量保持均匀变化,避免在发生地震时,高层建筑出现薄弱层影响整个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刚度和质量变化会直接体现在建筑工程对地震的反应。另外,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巨大的转换层截面积具有很大的施工难度,通常情况下,转换层都是厚板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存在很大的难度,并且很难控制施工质量,转换层对于高层建筑下部支撑结构的强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一般的转换层模板难以达到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根据高层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转换层进行设计制作,必然会增加转换层施工成本。
二、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形式
1.梁式结构。梁式结构多数被用于楼层下部为大空间剪力墙的建筑结构我,在钢筋混凝土的楼板上面,以单一纵向或横向、斜向、或纵横交错的托梁实现力点支撑,借以承担起来自于本层结构中处于落空状态的承重柱体或者是剪力墙体。如果需要进行纵横向同时转换时,可以选用双向的(纵横交错式)托梁布置。对于圆筒状、或多筒状的结构设汁,也可以参考实际需求,在楼层转换层处做圈式的转换梁体,通过梁体把上层的力分散传递给下层的侧位立柱上,从而分散压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固。梁式结构的转换层受力性比较好,安全性强,结构和施工都相对简单易行。最适合用于上层为剪力墙、下层为框架结构的因司转换。
2.板式结构。当轴线或上下柱网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时,往往会选择该结构。对上层的荷载,它主要依靠厚度较大的模板来承受,所以,尽管下层柱网的布置具有灵活性,无需与上层处处吻合,但承受板过于厚重,对材料需求量大。在上下柱网极不规则的结构中使用时,该结构能够满足上层建筑的多功能需求,但由于自重过大,如果发生地震,势必就会引起极强的水平震动,所以在地震高发区要谨慎使用。
3.桁式结构。如果梁式结构的转换梁跨度较大,上层的楼层数多,其荷载是相当大的,要想把如此大的重量往下层传递,往往要增大梁的截面面积,难度似乎不是很大。但在实际施工中是很难做得到的。而且现代建筑中通常要铺设许多管道,转换梁并不是很适合。在这种情况下,可选用桁式结构,因为桁式结构灵活性强,能够节约空间,优化结构布置,而且具有清晰的传力点,受力比较明确,方便管道的铺设,与梁式结构相比,桁式所用的钢材料或混凝土较少。不过,该结构也有弊端,如设计施工较为复杂,需要提高各项工作的精细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斜柱式结构。该结构属于桁式结构的一种,主要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中解决转换层不便的问题,增强空间的价值和实用性。该结构由于是直接传力,有利于缩减转换梁的面积大小,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其侧向刚度大,容易达到结构需求的标准,而且其弹塑性变形小,即使在强地震下,也可有效避免因变形过大而引起的结构倒塌。一般而言,和上述几种形式相比,梁式结构最为普遍,板式结构次之,但两者又都存在着某些缺陷,斜柱式结构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其出现的问题,在受力模式、经济性等方面皆是一种好的选择,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三、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建设中,结构转换层的作用十分关键,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都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除了详细准确的设计图纸,适宜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才能使转换达到最佳效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施工技术:
1.支撑系统。转换层要承受较强的负荷,为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度,必须提前做好计算工作,将误差尽可能地缩小,以提高整个支撑系统的承载力。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钢管支撑结构,如果转换梁为板式结构或上层负荷不大时,可使用这种方式,为了使其稳定性得以提升,在布置转换梁时一定要呈密集型;型钢构架结构,与上述方式不同,该结构主要适用于高度较高、负荷较大的楼层。具体的做法是将型钢构架结构埋入下层的柱体中,作为梁的支撑体系,其传力直接,多用于纵向负荷的传递;还有一种结构,其方向与转换梁保持一致,该方式对上层负荷较大的建筑物能够使用,不过在转换梁位置不高的情况下更为适用。关于其支撑架的放置,为使承力的位置更加准确,应对立杆建立进行精密计算。
2.钢筋结构。钢筋是高层建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量大,分布比较密集,且型号不一,十分复杂。转换梁的截面较大,加大了钢筋的布置难度,因此须做好其连接绑扎工作。首先是脚手架的安置,脚手架可作为钢筋结构的临时支撑点,通常是放置在转换梁的两侧,之后再设置钢管架构,主要负责上层部分钢筋的支撑工作,到所有的焊接工作完成,整个结构固定时,将脚手架撤离;由于这一环节相当重要,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为此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最好是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士。在主钢盘的接头部分,通常会选择闪光对焊的方法,也可以借助锥螺纹将接头连在一起,注意接头位置的掌握。总之,整个焊接过程都需按照标准进行,结合设计图纸和实地情况,将失误率减到最低,决不能只依靠经验;绑扎钢筋应一次到位,结束后对钢筋的数量和直径进行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开始梁侧板和转换层楼板的安装,同时应保证成品的安全。钢筋的尺寸、间距、数量以及锚固长度等都必须认真考虑,符合规范要求。
3.混凝土施工。转换层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充满了大量混凝土作业,尤其是大梁部分作为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更需要大面积的混凝土灌注。为保证混凝土灌注后的整体,防止出现大面积的裂痕,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降低内外温差,并掌握好灌注后的保养方法。按规定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以小于25℃为宜。当然,原材料决定了混凝土整体质量的好坏,因此原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关键点在于温度。
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加大了施工难度,转换层的作用日益凸显,在高层建筑中主要是进行楼层之间的转换。结构转换层技术的熟练应用,可增强建筑的稳定性,提高建筑质量,从而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成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光奎.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312.
[2]唐广奇,陈文姬.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科技信息.2014,21(13):102-104.
[3]黄新宇.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口4:148一149.
[4]杨照民.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l7:358一359.
论文作者:杨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结构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高层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