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250116
一、教材分析
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中图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本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从人地关系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下一章城市的内容做铺垫,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的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探究第三节《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提供了条件。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空间形式”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两大模块,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学习。教材中设置了一个探索、一个阅读、三个读图分析和案例分析。除了案例分析,前面的探索、阅读和读图分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概况一节迁移的分类,案例分析主要适用于分析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于课本对于人口迁移的概念的相关材料不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增加对不同人口流动行为的判断,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以及它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二、学情分析
“人口迁移”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有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些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设计
1.配乐导入:公元前54年,昭君因为政治原因,不远万里,远嫁匈奴,她的这次迁移换来汉朝和匈奴的和平长达60年,但是她也永远居住在了异国他乡。近年来,跨国婚姻的数量与日俱增,因为跨国婚姻的缔结,婚姻中的一方去另一方居住地定居。当然现代人口迁移的原因很多,也更为频繁,但古、今、中、外一直进行着繁忙的迁移。
设问: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又有怎样的影响?
2.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强调迁移要满足的三个条件。提问:下面三点是否属于人口迁移,为什么?①周老师5.1假期去三亚3日游。②周老师去美国深造读博士。③周老师为上班每日往返于市中心和郊区。学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
(2)教师:播放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进程的微课。学生:认真观看微课,看完后学生完成相应3道练习题。设计意图:运用新的教学媒介,再次提起学生的注意力,并用之将繁琐的知识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节省了时间。
(3)教师:利用多媒体PPT以CCTV新闻播报的形式,采用图像、视频、音频结合,向学生展示七则典型的人口迁移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学案上的七则具体的材料总结分析出影响每则迁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再进一步总结这些直接原因属于课本上罗列的哪一大类影响因素,并与小组同学讨论商定最终答案。学生:观看“新闻播报”,然后阅读和分析材料,自我学习后,小组合作探究,一位代表上黑板完成连线,其他同学补充、完善答案。设计意图:培养阅读材料,分析整理资料并加以概括,阐述地理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4)教师: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变成社会的一种常态,人口迁移会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不仅改变其人口数量、劳动力供求关系,也会影响人种、民族和种族的融合。当然,此过程也毫无疑问地引起诸多问题。提问:人口迁移分别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设计意图:结合实例分析迁移的主要影响,通过合作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5)教师:播放“老爸的谎言”公益短片。学生:观看视频,引起情感共鸣。设计意图:升华课程,将亲情、感恩、回报的正能量传达给学生。
3.小结与练习。
四、课后反思
1.本节课在设计上有两个突破:
(1)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本节课的重要部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部分,选取了七则典型的生活性很强的例子,以配乐新闻播报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一做法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2)为了增强学生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印象,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活动结束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利用空巢老人引出一则相关公益片,在情感教育中升华本节课。
2.本节课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不足,在后面关于学生活动的处理有点拖,导致课堂练习时间不太充分。
(2)语言组织是一种艺术,在各部分的衔接处,语言还拿捏得不是太准确,衔接得不太自然。
反思:以后在授课过程中,努力做到放开讲课,提高自身的课堂生成能力;做到扬长避短,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对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课堂仍然需要改进。
论文作者:周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人口论文; 学生论文; 意图论文; 原因论文; 概念论文; 这个问题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