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民兵调整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深入推进民兵调整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深入推进民兵调整改革的几点思考

陈晓刚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战略部署。民兵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兵调整改革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方面。推进民兵调整改革,一是要着力加强党对民兵工作的领导,二是要牢牢把握民兵工作“建用一致”原则,三是要积极推进民兵组织建设创新发展,四是要聚力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提高民兵建设质量,五是要努力在组织民兵常态化发挥作用中检验巩固工作成效。

关键词: 后备力量建设 民兵建设 调整改革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战略部署。民兵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方面;民兵调整改革,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题中之义。一个时期以来,军地各级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大胆探索实践,勠力攻坚克难,民兵建设形势整体向好、质量不断提升,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突出矛盾问题。比如,对“建用一致”原则缺乏深度思考,编组模式陈旧、队伍结构单一;受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影响,存在“有编无兵”和“在编不在位”的现象;对加强民兵党组织建设、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等还缺乏经验,实用管用招数不多;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与形势变化不相适应、与民兵需求不相适应,教育效果不够好;军事训练重应急轻专业、重共同基础课目轻任务行动训练,训练保障能力弱,实战化训练水平不高;干部骨干能力素质与完成任务要求有差距,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偏弱;等等。这些矛盾问题亟待在深化调整改革中予以解决。必须毫不动摇地用习主席强军思想引领民兵改革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编实建强,不断提高民兵基于打赢战争和服务大局的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支援保障力,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供力量支撑。

一、着力加强党对民兵工作的领导

民兵是在党的领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群众武装组织。推进民兵调整改革,必须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完善军地双重领导制度,确保民兵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展开。

一是坚持党管武装原则。下大力加强民兵党组织建设,在民兵队伍中普遍预建党组织,进一步理顺领导管理关系,选优配强干部骨干,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强化组织功能;坚持把民兵党建工作纳入军地党建工作一并筹划,纳入军地各级职责范围共同抓建,建立健全指导帮建机制,加强对民兵预建党组织的领导管理,着力解决民兵队伍党组织不健全、组织生活落实不经常、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核心领导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确保民兵队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二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强军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民兵集结点验、军事训练、战备执勤等时机,在民兵队伍中深入开展人民战争思想和光荣传统、职能使命、形势战备等教育;突出重点方向、重点地区,教育民兵强化敌情观念,树立敢打必胜信念;紧贴大项任务、中心工作,搞好教育跟进、结合、渗透,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民兵工作全过程,强化民兵履行职能使命的行动自觉。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年民兵之家、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报刊电台等载体,大力宣扬正能量,让广大民兵在“微信群”“朋友圈”中自觉接受教育,强化教育实效;充分利用集中点验、训练演练和遂行任务等相对集中时期,以及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节假日时机,积极主动地组织民兵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

二、牢牢把握民兵工作“建用一致”原则

“建为用”是民兵工作的根本要求,建设是基础,调整是动力,使用是目的。推进民兵调整改革,必须坚持任务牵引和潜力支撑相统一,着眼战时支援保障联合作战、平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需求,搞好顶层设计。

二是注重在训练落实上融合。积极适应民兵使命任务发展变化,从组训模式、训练内容和训练保障上入手,推进民兵在训练领域的深度融合。充分依托驻军和地方行业系统优势训练资源,组织民兵开展成建制、基地化、模拟化训练,提高民兵队伍战时支援保障和平时维稳反恐、抢险救灾的专业处置能力。严密组织军地联训联演,锻炼提高多部门、多单位、多专业分队的联合行动能力。

为了解决铸造毛坯变截面处的圆弧存在尖角和内部铸造缺陷导致的中频感应淬火后裂纹问题,我们联合铸造厂家进行了以下3个方面的改善。

三是突出建设重点。民兵应急队伍,是各级党委政府“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一支拳头力量,必须贯彻“平战结合、一队多用、一专多能”要求,采取市建营、县建连、乡镇建排、重点地区村建班的模式分级编建。要着眼遂行任务的多样性、复杂性,积极在民兵应急队伍中探索多专业混合编组新模式,着力打造集警戒执勤、防暴制乱、抢险救灾等多专业一体的新型复合型力量,努力构建编组相对独立、任务各有侧重、行动相互支援的民兵应急力量体系。

如有学者指出:单向的政府主导的普法模式与大众需求之间已经出现了期望与效果反差巨大的问题。一方面,政府从概念、制度和行动过程中过于强调政府主导和国家立场,鲜少顾及公民的法律需求,久而久之,这种“政府主导型”普法模式逐渐演变为“一厢情愿”的“独白”。另一方面,公民缺乏法权意识,在民间启蒙和维权活动中显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法制概念,特别是在法制建设早期,公民与政府极少有互动。

三、积极推动民兵组织建设创新发展

三是创新保障方法。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军地协同、社会参与、分级落实的民兵权益保障机制,依托军地法律服务机构,为民兵提供法律服务,依法保障民兵合法权益;健全完善民兵遂行任务意外伤害伤亡抚恤保障机制,落实优待政策,提高抚恤标准,努力解除民兵后顾之忧;健全规范民兵履职补助制度,民兵参加战备执勤、军事训练和相关活动,编兵单位和组织单位应及时足额发放民兵应当享受的工资、奖金、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充分调动广大民兵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学术期刊作为行业和学科的共享平台,扮演着传播与传承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的角色,其中企业自办的学术期刊不仅具有常规期刊的功能,而且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促进学科融合、助力企业外宣和贯彻上级指示等独特功能,是企业珍贵的科技传播平台、知识积淀平台和信息分享平台。

一是创新编组模式。按照“有利于领导管理、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快速动员、有利于执行任务”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民兵编组布局从农村向城市、从行政地域向行业系统、从传统产业向党组织健全的非公有制企业等新兴企业拓展,尽可能把那些政治可靠、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人员编入民兵组织,提高民兵编组质量。注重由户籍地编兵向属地编兵拓展,优先编组户籍在本地、工作单位在本地且常年在岗在位的人员,根据需要编组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本地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切实提高编组人员在位率。坚持在行业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编组民兵组织,优先编组技术骨干和非一线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灵活确定编兵规模,亦班则班、亦排则排,着力解决民兵“好编不好用”问题。大力加强民兵新质力量建设,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编建电磁频谱管控、测绘导航、特种装备技术保障和向导翻译等新质民兵力量,广泛吸纳各类民间专业救援力量、志愿者队伍参加民兵组织,不断提高民兵队伍的高技术含量和专业化水平。

民兵寓兵于民,既是国防动员潜力运用的重要载体,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形式和桥梁纽带。推进民兵调整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雄厚的潜力、技术和资源优势,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提高民兵建设质量。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民兵组织落实空、人员名单虚、队伍召回难、应急能力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推进民兵调整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创新实践,真正把民兵组织调整到位,编到实处。

二是优化结构布局。在应急队伍建设上,尽可能地把力量部署在民社情复杂、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应急维稳重点地区、交通干线沿线和重要目标附近,确保每一个任务区域都有随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拳头力量;在专业队伍建设上,重点突出保障部队作战、参加联合防空和防护重要目标需要,在军兵种部队驻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重要目标附近编建,长期建设,重点使用;在特殊队伍建设上,重点突出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聚集地区,在大专院校和互联网公司编建网络攻防分队,在重点区域、相关领域和行业系统中编建民兵情报信息分队,确保民兵各支队伍作用得到发挥。

四、聚力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提高民兵建设质量

二是创新管理手段。综合发挥地方政府、军事机关和编兵单位的管理优势,严格落实外出登记、定期联系、归队汇报等制度,力求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知道人在哪里、在干什么、怎么联系、现实表现如何、管理教育能跟上),确保随时联得上、找得到、召得回。探索建立基干民兵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民兵基本信息和装备配备、训练落实、补助发放情况等各类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全面实行基干民兵档案制度,对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档案资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专人专柜保管,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予以更新,确保基干民兵信息数据精准可靠。

一是注重在队伍建设上融合。专武干部、民兵干部是民兵队伍建设的骨干力量,必须按照《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工作规定》要求,落实好专武干部双重领导制度,把好专武干部队伍选拔配备、提升使用、管理培训、政绩考评、奖惩待遇等关口,理顺进出渠道,激发工作热情。注重优化专武干部、民兵干部骨干队伍年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着力培养一批民兵工作的“明白人”“带头人”,提高工作末端抓落实的能力。

一是摸清潜力底数。各级军事机关要深入地方有关部门、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街道社区搞好潜力调查摸底,准确掌握辖区内兵员底数及经济动员、科技信息、交通运输等潜力的数质量和分布情况,为科学编组民兵队伍提供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俱乐部在亚冠的成绩也可圈可点。中超联赛的版权从没人要到卖出80亿元,甚至还卖到了英国天空电视台,或许蔡振华带给了中国足球一些新变化。

三是注重在装备配备上融合。着眼使命任务需要,按照“担负什么任务,就配备什么装备”的要求,拓展装备器材保障模式,采取“向上请领、政府购置、企事业单位负担、社会资源征储”等方法,配齐民兵各类装备器材;落实应急队伍“一支队伍多套装备”要求,将民兵遂行抢险救灾、专业救援、安保维稳任务所需装备器材纳入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努力走开民兵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路子。

本文考虑多个企业导师和学徒的情况,每次随机从导师群体和学徒群体中各选出一名进行配对进行博弈分析,企业导师和学徒都是有限理性的,很难在一次决策中作出最优选择,需要在长期的磨合中不断调整和改进策略直到达到演化稳定为止。

五、努力在组织民兵常态化发挥作用中检验巩固工作成效

组织民兵常态化发挥作用,既是赢得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和人民群众信赖的生动“媒介”,也是检验提高民兵建设成效的重要平台。推进民兵调整改革,必须始终把常态化用兵作为牵引提高民兵队伍建设成效的有效手段,在用兵实践中发现矛盾问题,检验工作成效,推动民兵调整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选准结合点,让民兵作用发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只有把民兵使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衔接,选准找准结合点,民兵建设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比如,结合季节和区域特点,常态化组织民兵参加森林防火、防汛抢险、秸秆禁烧、大气环境治理、扶贫攻坚等活动,力所能及地为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结合工作岗位和担负任务,常态化组织民兵参加平安创建、打黑除恶、维稳处突、保交护路和守护重要目标等活动,带头宣传践行党的政策规定,及时化解军民、党群及民众之间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结合企业发展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常态化组织企业民兵开展“民兵号”“民兵岗”“民兵工程”活动,带头参加企业文化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提升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结合部队遂行任务需求,组织民兵遂行机动支援和对口保障任务,为部队作战提供力量支撑。

二是扭住关键点,以务实举措激发民兵常态化发挥作用的动力,提高能力。要积极为民兵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紧紧扭住民兵作用发挥的关键点持续用力。根据遂行任务的性质和危险程度,为民兵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购置阻燃服、救生衣等必要的个人防护器材;根据民兵完成任务情况,广泛开展评功评奖活动,为立功受奖的民兵发奖金、送喜报;积极探索建立民兵优待政策,协调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在民兵出行、景区游览和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相应措施,不断激发民兵的荣誉感责任感。根据遂行任务需要,为民兵增配锣鼓、喊话器、灭火弹、灭火毯、荧光指挥棒、荧光背心、催泪瓦斯和手摇报警器等器材,提高民兵遂行任务能力。

利用动量沉降法来区分固液两相,即假设靶材为多孔材料,材料液相区孔隙率为1,固相区孔隙率为0,单元的孔隙率就等于其液体体积分数。根据材料温度场分布,液体的体积函数(V)可以表示为:

三是把握根本点,解决民兵在常态化发挥作用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巩固民兵工作成果。民兵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用得上、起作用,必须把能否发挥作用作为衡量和检验民兵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在常态化用兵中检验民兵编组质量、党组织建设质量、装备器材配备效率、训练落实和快速动员能力,发现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和解决。比如,对于编组不实、中看不中用的民兵组织要及时进行清理;对于平时难联络、用时召不回的民兵队员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于党建能力弱、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民兵党组织要跟进搞好指导帮建;对于遂行任务急需管用但未配备的装备器材要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对于行动能力偏弱的民兵分队要加大训练演练力度,强化民兵队员综合素质,不断巩固提高民兵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图分类号: E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484(2019)02-0064-04

作者: 陈晓刚,河南省洛阳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上校

(责任编辑:徐永汉)

标签:;  ;  ;  ;  

深入推进民兵调整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