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新校区,四川省 达州市 635000)
摘要:如今,我国高端人士的培养方式过于单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普通全日制本科缺乏系统性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的建设。为了验证这一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我校将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希望借此造就一批新型人才。本文通过对课程群缺乏现状的阐述,以及对课程群理论和实践的分析,证明了课程群在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此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培养方式;专业课程群;创新型人才;产品设计
引言:
在教育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工业设计教育越发强大兴盛。然而,北京产业设计增进中心副主任宋慰祖却提到:“我们缺乏真实性的创造性设计。”原因是与市场需要相符合的人才严重缺少。在产品设计市场,海龟人士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与国外较早形成课程群理念息息相关。国外很多著名大学开展了产品设计课程群课程,并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一、我国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研究现状:
国内的产品设计课程可以笼统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重点院校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课程群体系,另一派是以普通院校为主体的完全临摹的课程群体系。所以,重点高校的毕业生的思维展现比较系统化,在校期间迷茫度也比较小,而普通院校在课程群方面理论指导明显不足,实力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下,课程制度却一味跟随国外体系,这种邯郸学步的模式只会增加学生的迷茫和自我否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分别对几所普通院校和重点院校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一)基础和专业课程间不能形成有效衔接,在学习过程中的迷茫度增加: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普通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无论是与本专业基础课程还是核心课程都关联性很小,不能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特点[1]。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这种课程体系安排十分不理解,而且常常产生厌恶感和迷茫感。小部分重点院校也有此特点,但是大部分重点院校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比较贴合专业核心内容,学生的迷茫度相对较小。
(二)课程群的涉及面不够广泛,缺乏对关联学科的重视,就业范围单一,难度大
普通院校对于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的建设一直提倡实用性原则,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专业核心内容的学习,对于关联知识一代而过,过于不重视,甚至教师都对这类知识持迷惑状态。自然而然,这些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普遍单一,竞争性大,而多思维人才又极度缺乏,这种两级分化的模式使得中国教育界的名声处于下峰。重点院校也有此问题,但是相对情况稍好。
(三)专业特性不显著,学生在专业优势方面不能完全体现,没有一个明确的就业方向:
各大普通院校和部分重点院校方方面面的课程显得鱼龙混杂,突出的专业特性难以体现。在大学的后期,院校的各种核心产品专业设计课程仍与其他无关课程相连而上,并且课时几乎呈对等状态,很难明显突出学生的产品设计专长,使得学生出院校后平庸无奇,明确的就业方向没有指明。
(四)课程群建设保守性太强,难以培养出“挖掘型”人才:
各大院校的课程群的教授方式仍然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挖掘潜能”的理念。使常规化思维向创新扩散型思维转换仍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2]。
二、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的新型建设方案:
(一)确立培养目标:
从产品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入手,以学校自身的综合实力为参考,培养出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资深的专业素养、强大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拥有多思维思考模式和全球化理念的高等产品设计专业人才。
(二)深化课程群内容:
要循序渐进的从基础的课程向核心课程过渡,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几乎无关联课程一带而过,甚至可以取消。按照课程的关联程度安排教育时长和考核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致应该从五个方面来过渡,即、相关产品设计基础、产品设计基础、产品设计核心课程、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多系统课程实践应用。通过这五大知识点来构建新型课程群,通过新型课程群的学习以及成果性检验来提高我国各大院校的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相关产品设计基础的课程群建设:
相关产品设计基础主要是以美学为主的艺术类知识和以技术类为主的计算机知识。[3]产品设计与素描、构图、色彩配比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提高这两方面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对知识的立体构造。
2、产品设计基础的课程群建设:
在了解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的前提下,将核心课程体现在人体工程学方面,与其他紧密相连的设计基础课程群相结合,使学生对这种探索性学习产生兴趣。
3、产品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群建设:
产品设计核心课程是以计算机技术为辅助,结合各类设计学,例如设计方法学、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学,学生在这一阶段将会对产品设计有阶段性的提高[4]。
4、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群建设:
国外一直崇尚的“专业分流”就是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的中心思想。以专业为指导,提出各种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例如:品牌设计者要开设与当代社会人士价值观有关的课程,适应当前社会的价值环境,以此为思路去创立品牌设计。
5、多系统课程实践应用:
以上课程群的建设是分步骤进行的,但是它们彼此间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要学会将它们融会贯通,在这种情况下,多系统课程实践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可以将实践结果作为考核标准,选拔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课程群建设成果:
近几年来,笔者对专业设计课程群进行了实践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根据笔者课程群创建的思路,对应的培养计划应运而生,形成了各种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可以迅速形成设计思维,通过手绘和计算机立体化将设计思维展现出来,同时,多方收集相关资料,将设计方案系统化,体现出360°无死角型设计理念。在这种课程群理念以及成果下,教学团队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满意度明显增加,迷茫度显著减小,就业率百分比持续上涨。学校论文发表数量增加,本校产品设计专业师生在新的课程群模式下较以往论文发表篇数量呈倍数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校论文已经达到从量到质的飞越,质量明显提升,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对教育界的发展意义非凡。机构对学校人才的实用价值给予高度评价,明显领先于其他院校。学生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人才缺乏现象稍有缓解。以前,平均每所公司在我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8~15人不等,在新的课程群培养模式下,各大公司对我校产品设计专业开放的招生人数已达到平均20~30人不等,同时,各公司抢夺人才现象时有发生,这足以说明我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实现了从单一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的过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对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十分重要。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培养模式。想要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技能思维灵活,实践能力强的产品设计人才,必须贯彻落实课程群体系的完善,离开传统课程体系的漩涡,在各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将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打造真正的杰出型人才。使学生以严格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抛弃松散的学习模式,让自我价值充分体现,踊跃出个人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佳贺,张瑞杰.对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探析[J]. 求知导刊,2017(25):111-111.
[2]石林,刘贵杰,王乐.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6(13):52-53.
[3]郝灵生.略论新形势下的产品设计专业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 2016(6):108-109.
[4]王霏,刘斌.新形势下《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6(49):85-86.
论文作者:周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课程论文; 产品设计论文; 专业论文; 院校论文; 人才论文; 专业课论文; 核心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