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北张家口 075131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的发展建设也在加快脚步。城市的发展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施工技术的处理,就会出现工程建筑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在现阶段的房屋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工程施工容易出现裂缝,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外观。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建设;控制
引 言:在我国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的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对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非常的重要。只有确保了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才能有效的推动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的施工建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外观。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推动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
在这个阶段,混凝土是构成建筑物的主要材料,通常用于建筑领域。它是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混凝土是相对干燥材料的混合物,这些材料的质地各不相同。因此,它不具有弹性,并且当受到外界影响时很容易变硬。硬化后形成的混凝土具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空隙和微裂缝。虽然这些微裂缝不会对建筑物的功能造成损害,但当混凝土的承载能力超过负荷或受到温度过高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时,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混凝土裂缝已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质量问题,如果这种现象没有完全解决,然后推迟,裂缝的规模可能会继续扩大,影响混凝土的承载能力,然后就会出现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因此,施工期间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建筑物的质量至关重要。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影响因素
2.1 水泥水化质的影响
浇筑混凝土时,水泥会在短时间内散发出大量的热量,而且速度非常快。当混凝土水合并消散时,这是一个从内部向外部缓慢散热的过程。因此,混凝土中间的温度高,边缘温度低,因此在凝固的外部和内部之间产生温差。加上水泥本身的高密度,内部热量难以散发,从而在内部和外部产生温差。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存在压力差。当达到一定水平时,混凝土表面会出现裂缝,该温差导致水泥中的压缩应力和外部的拉伸应力。当两个力的强度失去平衡时,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2.2 楼板的力学形变导致裂缝出现
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比重布置不均匀,则不能达到规定的强度,或者过早脱模,或者如果混凝土达不到足够的强度以允许混凝土载荷,这些因素 是可以直接影响混凝土地面的弹性变形。当板坯弹性变形时,由于施工期间强度低或强度不足,混凝土会破裂。
2.3 温度导致的裂缝
在混凝土施工期间,环境温度的变化也会对混凝土开裂产生很大影响。在项目施工期间,大量混凝土被放置在露天,这种混凝土非常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例如,天气干燥潮湿,温度变化。如果环境温度低或下降太快,将发生大的温度应力,这将容易导致混凝土中的裂缝。
2.4 混凝土的配制比例不科学
混凝土的比例是科学的,混凝土构件的比例也是必需的。通常,科学水灰比在0.24至0.38的范围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总是需要装备一些水灰比较大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仅占水泥本身重量的四分之一,还有大量过量的水。水和材料之间没有科学的平衡,导致大量的水残留,并且混凝土内部会形成气泡,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实际承载能力。这需要很长时间,如果受到外力,气泡就会爆炸,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的面积将继续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处理裂缝的施工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大大降低了建筑的建设成本,而且优化了资源配置,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资源的基础上发挥了最佳的建筑效果。施工技术的实施对于控制裂缝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施工工艺的改进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房屋裂缝。
3.1 浇筑方法
在混凝土施工期间,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混凝土浇筑:自然流动,水平分层,倾斜分割,连续分级,以及一次到顶部。如果混凝土失效,必须将其送回混合站。在浇注过程中不得将水加入已搅拌的混凝土中。还应准确掌握混凝土的层状厚度。上层和下层之间的间隔应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始凝结时间内,以有效防止长间隔引起的施工裂缝。混凝土浇筑还应注意气象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变化剧烈时进行混凝土浇筑。
3.2 振捣方式
当混凝土振动时,应进行三次振动,三个要求是:第一个是混凝土的倾斜角,第二个是混凝土边坡的中间,第三个是混凝土的坡度。只有三组位置符合要求,合理的配合可确保振动覆盖整个斜坡,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当使用振动杆振动时,需要掌握振动杆的插入深度和振动时间。将振动棒插入下部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动棒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当混凝土振动和压实时,用刮刀刮去混凝土表面,然后撒上5~25mm的砂砾。在最终冷凝之前,使用木质涂片使其平整次数优选多于两次。
3.3 温度控制
有许多方法可以控制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温度。目前,工程施工中通常采用骨料级配的改进,以避免混凝土温度过高。具体方法是:选择干硬混凝土,加入混合物,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剂量。除了这种措施,在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冷却砾石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温度消散做准备,并创造更多的散热通道来控制混凝土温度。例如:减少浇注的厚度,使用浇注层散热,埋入水管,通过冷水冷却等等。
3.4 改善约束
如果混凝土温度高于温度,则必须准确掌握脱模时间,以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当浇注混凝土时,水化热将在表面上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这将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如果去除模板,表面温度将大大降低,拉伸应力将增加到混凝土表面。当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时会发生裂缝,这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通常需要在混凝土施工中尽早拆除新浇筑的混凝土。混凝土表面可以用隔热材料覆盖,例如泡沫海绵,以避免在混凝土上施加过大的拉应力。
3.5 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不断升级自己的施工技术。加固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肋骨的位移,松动和加肋,避免出现踩筋现象。加强施工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措施。施工管理主要是为施工过程进行。目的是确保整个施工能够有序地进行,以避免施工事故。加强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工作,确保混凝土地面的厚度,强度,钢筋高度和锚固长度能够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地板的熨平板厚度也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不宜过大。浇筑混凝土时,应将其压平并一次完成,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裂性。
3.6 敷设线管
对于多个导管的分布,应使用径向分布。最好不要使用紧密的平行布置,这有助于混凝土放置在导管的底部。铺设嵌入式管道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尽量使其穿过板的中间以防止三维交叉,并将线盒安装在交叉布线上。
3.7 混凝土养护
浇筑混凝土后,需要定期维护,以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在维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屋顶的维护。由于屋顶较大且位置较高,因此风速会加速水的蒸发,并在浇注初期增加水的收缩。在弄平混凝土表面后,首先在混凝土表面上洒水,然后盖上一层塑料薄膜或绝缘材料进行固化。防止“冷桥”现象。浇筑混凝土后12小时内,禁止踩踏混凝土;在24小时内,除了检测设备和覆盖材料外,还禁止踩踏。当混凝土达到所需强度时,或当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0℃时,可以去除绝缘层。只有当混凝土的温度达到规定的强度才能进行脱模,施工过程不能过早脱模,这将导致部件对自身施加重力负荷,造成各种应力裂缝并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结束语
在我国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中,通过提高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水平,可以有效的确保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毛英强.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优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3(21).
[2]赵 晶.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7.
论文作者:连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应力论文; 建筑论文; 表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