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学科学系统环境
引言: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居环境为对象,研究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学科。吴良镛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人居科学,并于1993年第一次提出人居环境学。1999年人居环境思想写入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宪章》,标志着人居科学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同。2001年,《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的出版意味着学科形成了完整体系,也成为我国建筑与规划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
一、人居环境科学的概述及研究原则
自从进入现代,“工业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人类的聚居地由于不断扩大,工业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人类与生存环境的矛盾日益激化。怎样将人类居住的环境、生活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是一门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也是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的由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人居环境质量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人居环境科学渐成体系。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要接地气,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真正参与到环境治理和改造的实践中去。空谈只会使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付诸东流,要真正落实实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学者在学习方面要虚心向外国学者吸取学习的经验,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尤其是科技发达的今天,学者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对人居环境科学有进一步的研究。有鉴于大数据时代的深刻影响,人居环境研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数据,拓宽数据资料的获取渠道,建立翔实可靠的大数据平台。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要以下方面为最基本前提:
1.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
2.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
3.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人在人居环境中结成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地,并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支撑网络。
5.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学的发展前提和脉络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前提有相同或相似出发点,那么我们在研究建筑学的发展时可以找寻他们相关的学科焦点,来更好地研究建筑学。吴良镛院士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建筑学已不再局限于个体建筑设计的范围,与建筑学相关的其他学科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都在不断扩展,形成一个相互联系而错综复杂的大系统。建筑学的概念也必须随之扩大,对其做较深入的研究,就不可避免的涉及众多相互联系的学科群,对他们的了解和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可以开阔和完善建筑学的思路。
二、简述人居环境科学系统观的研究及展望
(一)人居环境科学系统观
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人在人居环境中结成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地,并进一步形成支撑网络。人居科学聚焦于这些系统在人类聚落中的表现与作用,而非各自系统内部的表现,各类系统在人类聚落中的共同作用又构成了一个新的整体。认识整体需要五个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和建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一认知渗透着复杂性思考,复杂不是表象,简单不是本质,复杂性与简单性都是世界的本质。人居环境不能还原为五个系统,因为围绕着人类聚落的各种要素是相互嵌入并构成复杂性突变,五个系统的简单叠合难以描绘人类聚居的全貌。只从五个系统分头认识的结果只能是盲人摸象。研究的五个层次并不存在绝对的包含关系,即不是全球层次一定大于城市层次,区域层次一定大于建筑层次。全球城市和星球城市化的研究既是城市的,也是全球的;区域建筑特色的研究既是建筑的,也是区域的。五个层次都是对人居环境的整体把握,需要将其作为一种复杂系统进行把握。就这样,五大系统与五大层次相互交织,相互联系,构成了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这一学科的重要方法。在人居环境科学系统观构架下的理论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发展,对于建筑学的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人居环境科学系统观的展望
世界是整体的,建筑是全面发展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既是社会理想,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人居环境科学应该作为全社会的科学,各方面都参与它的发展与创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对人居环境科学需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有全社会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注。我们作为建筑学的学生更加应该深入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及他所涉及的系统观,学会分系统、分层次、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
三、人居环境科学系统观对于建筑学的指导意义
广义建筑学提出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三位一体,通过城市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三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共同研究如何科学地进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从事环境艺术的创造以及共同从事历史与自然地区的保护和重建。
(一)从宜居城市角度出发简述人居环境科学的指导意义
建筑学要融合环境、技术理念的发展,从单幢建筑物的设计走向建筑群落的规划和设计。我们将视野扩展到宜居城市的建设上来,这种城市形态的建设不是单纯一种城市规划思想所能够解决的,它需要综合不同城市规划思想的优点,摒弃其不足。宜居城市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宜居城市的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应用,需要汲取历史长河点点滴滴的经验加以整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符合现实背景和当地民情的宜居城市建设之路。
(二)从建筑学习角度出发简述人居环境科学的指导意义
建筑历史的发展史正如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脉络。我们对于建筑的不断认知也应建立在一套科学的理论方法之上,就能够更好地学习建筑的发展史,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不断总结做出有利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建筑。分系统、分层次的疏离知识理论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同时找到各个知识理论的交叉点,细致的总结研究,形成个人的理论系统。
四、结束语
综人居环境科学在建筑学中,是一个比较新入门的一个系统学科,它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在建筑学充分的表现出了对于人类居住环境要求。人居环境科学在建筑学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施,充分体现出了它的优点和优势,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依据。为人居环境科学在建筑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良发,罗晓春.近年来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6(01):59-64.
[2]周良发,韩剑尘.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议题——兼论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未来趋向[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82-88.
[3]刘金燕.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城市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4]吴良镛.人居理想科学探索未来展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之导论[R].北京:清华大学,2017-9-18.
论文作者:张艳生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人居环境论文; 科学论文; 建筑学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论文; 层次论文; 学科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