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理论外交与中国智库的历史使命*论文

理论创新、理论外交与中国智库的历史使命

许正中1蒋震2

1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9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28

摘 要 :[目的/意义] 从人类社会共同价值目标和文明多样性内在逻辑统一的角度把握理论创新的方向,为理论外交和中国智库的历史使命定位提供依据。[方法/过程]理论创新总是与特定文明发展阶段相关,本文主要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维度把握每个时期理论创新的核心和重点。[结果/结论] 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又面临着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智库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沟通平台,构筑理论外交体系,勇于探索、引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致力于阐释“中国式发展道路”,提出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重要成果。我们需要在未来知识信息文明体系下,建立中国智库的话语权体系。

关键词: 中国智库 理论创新 新使命 话语权

1 从历史维度来看理论创新的基本逻辑

1.1 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目标和文明的多样性具有内在一致的逻辑关系

从文明发展历史进程来看,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共同价值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创造世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人民获得全面自由,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民群众都是在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世界、创造世界,更好地让自己得到解放。共同价值目标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 年5 月4 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的那样:“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实现共同价值目标的必然结果。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民群众面临的生存环境不同,为了更好地克服生存环境对人们生存带来的影响,往往人们会“联合”起来,克服个体自利行为影响整个群体共同价值目标的实现,因此,不同社会群体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强制或自发的手段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秩序体系,确保全体社会成员按照这种规则来发挥劳动的积极性,以便更好维系社会成员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简言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制度规则是确保人们共同价值目标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社会成员的个体目标与共同价值目标相容的重要方式。人类社会秩序中包含了正式规则(比如宪法、法律、产权制度等),非正式规则(比如伦理规范、道德习惯、文化观念等),不同的制度规则逻辑演化为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制度作为一系列规则,暗含着社会成员共同认可道德伦理的合理性和强制性,建构、维护、变革文明发展阶段下的社会秩序和制度规则框架,成为全体社会成员一直以来努力实现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比如,中华民族早期所处的农耕文明和欧洲早期所处的海洋文明,影响其起源的因素差异是巨大的,导致两类文明形成的制度架构和演化逻辑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目标和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具有内在一致的逻辑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理论创新是要更好地向价值目标前进,同时立足于自身的情况,选择最优的规则制度体系。

1.2 传统农业社会的理论创新主要在于深入认识劳动和土地的优化组合关系,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力

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维度来探讨理论创新的一般规律,是研究怎么让人民群众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从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当今世界的人类社会发展又踏入“新时代”。在传统农业社会,农业生产成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唯一来源,人民群众主要从事耕种、畜牧等传统农业活动,手工业为辅助产业,农产品几乎是社会产品的主要类型。人们的居住方式主要是以自然村为主要载体,人们通过血缘关系形成了社群共同体,形成了“家庭—宗族”的社会组织结构,不同的宗族联合形成族群,建立一套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规则体系以及决策程序来让所有宗族服从特定秩序。这个时期,生产力水平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所谓劳动创造世界,土地和劳动是社会财富价值创造的最重要生产要素。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指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2]”他身处的时期,正是传统农业社会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之前的历史时期,在他那个时期,农业生产仍然是社会经济生产中的重要活动,即使是制造业,也主要是以手工业作为主要内容,由于技术水平限制,机器大工业尚未成为社会主要制造方式。由于生产率水平限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方式在于更多地增加人口和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当然,人民群众也会通过创新不断改进农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由于生产率水平低下,人们的农业生产主要是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交换活动仅是局限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内,传统农业社会整体呈现出静态特征。人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基本上没有超过血缘关系的界限,这个时期的理论创新以及带来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围绕农业生产,让劳动和土地更好地结合以创造更大的生产力,更好地为改善社会成员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避免人的生存状态受到自然条件的威胁。中国古代提出的“重农抑商”思想是适合中国这种具有深厚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家,是适合国情的一种选择。

1.3 工业社会的理论创新在于更好地认识资本、劳动等要素的分工规律,更好地提升分工效率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开始出现了农业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让市场交换成为了可能,这又促进了社会分工机制的深化,助推了工业社会的出现[3]。分工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生产效率,正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带来的创新驱动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变化,传统农业社会不断转型升级为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生产要素配置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农业生产不再是创造社会价值和财富的唯一方式,产业形态不断丰富,甚至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服务业占全部社会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二是化石燃料开始成为工业生产的基本要素,社会分工全面深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企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主要载体,大机器生产、大规模集体生产的工厂、工业产业群的突飞猛进,资本、企业家等才能也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类型,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比如封闭的工厂生产成为生产的主流方式,与传统农业的开放式生产方式形成了对比。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直接加速了城市的产生。三是市场机制成为工业社会的主要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下,生产的社会化成为生产要素价值的重要体现,人们的劳动行为从传统农业社会下自给自足的自然行为,转向以实现市场交换收益为目的的社会化行为,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类生产要素开始拥有了市场交换价值。四是农业文明中大家庭的结构变成了人口简单、富于流动的现代化小家庭,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由家庭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变成了社区。

工业社会下,生产分工格局全面深化,分工体系遍布全球,全球化成为了必然趋势,生产要素和产品全球内的流动空前加强[4]。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实现了全球分工布局,它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产物。所以说,工业社会的出现,随着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全球文明的开放性、融合性全面加强,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这个时期,促进全球分工的各种因素都能够提升社会经济效率、增进福祉。衡量全球分工网络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易、协调成本,我们可以称之为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构建全球治理机制,协调各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成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全球分工的重要因素,只有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形成整合性的全球性统一市场体系和分工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便是在农业文明后期、工业文明前期形成的基本框架,它深刻阐述了资本和劳动运动的一般规律,对“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内在机制作了深刻剖析,并对克服这种矛盾的制度架构做了阐述和分析。所以说,工业社会出现之后,如何更好地促进各类要素的全球分工效率,成为工业社会理论创新的最直观内容。

1.4 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又面临着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

劳动在创造新的世界,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取得新成就,人类发展又一次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工业社会正在走向知识信息社会。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技术的不断突破,数据信息将成为新时代的新生产要素,它将与化石能源、劳动、要素等构成知识信息社会的要素体系,人们通过搜集、加工、处理、应用海量数据,便能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精准。同时,人们处于无处不在的网络之中,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能够让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实现实时连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流动性更加明显,网络空间物联网俨然成为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创造了新的社会形态——“网缘社会”。

在未来知识信息文明体系下,全球治理新空间、新体系的不断拓展,正在推动新一轮的全球治理话语权的争夺。话语权是引领全球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实现共同价值目标的能力,也是制定全球治理规则体系的主动权,本质上是国家公信力。在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中,解决路径多种多样,话语权体系决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究竟走哪个路径。对于智库话语权来说,它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加入内标元素校正后的各待测元素的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8。由表8可知, 内标法可有效抵偿大量Co基体存在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测定结果的正确度。

智库应以坚持推动理论创新、达成共识为基础,构筑全方位的理论外交体系,唤醒、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确保思想、创意与理念向制度成功转化,推动保持全球各国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升全球“集体行动难题”的应对、解决能力,要用系统论、全局观来分析问题,跨越学科界限,通过对话、协商,将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激励全球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挑战、开展协作,“和而不同”,让各方明确“和”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目标,这是全人类发展的“初心”;“不同”的是道路和制度选择,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人民的发展道路,同时“不忘初心”。沟通的过程就是明确同一“初心”目标和“不忘初心”的过程,就是共同价值目标和道路制度选择差异达成共识、促进融合的过程,让各方客观认识道路和制度选择的差异性问题,推动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和融合,正是这种“多元一体”的格局,促进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2 人类社会发展新时代的智库新使命

2.1 智库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沟通平台,构筑理论外交体系

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方向要引领方法,须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和全局视野,解决人类发展共同面临的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目标的诠释和功能担当。理论外交的重要功能和职责在于从理论创新的角度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价值目标的客观性和内在必然性。

在深刻认识“中国式发展道路”时,我们要坚持“现实导向、理论前瞻、全球比对、综合研判、发现机会、达成共识、推动改革、历史考验”的理念和原则。现实导向就是要以社会经济运行的现实问题出发,作为理论创新的依据和来源,深入现实的调研工作至关重要。调研本身不是验证自己想法的手段,而是发现问题的手段。重视调查研究,从现实中提炼理论创新的线索,在过去和今天都是适用的;理论前瞻就是要以现实问题的破解为导向,总结、提炼,实现理论突破和创新,所以说,理论前瞻仍然要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于系统化、全局的思考和分析,来创造理论体系;全球比对,要将眼光扩展到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扩展到对人类命运和共同道路的探索,所以说,作为后发的新兴国家,我们的研究要向先发的国家学习一些经验,作为支撑我们自身发展的素材,并通过适应自身的国情,来为我们的发展服务;综合研判,是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提升对现实问题的站位,既要看到现实问题的直接症结,又能够通过微小细节的运行来窥探全局;发现机会,要善于发现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为决策参考提供真知灼见;达成共识,就是要突出各方意见和诉求,寻求最大公约数,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引导各方形成共识;推动改革是提出用理论创新引领未来深化改革;历史考验,用实践作为检验理论创新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一个地球、一个家园”是全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约束,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短时间内,这个约束是无法改变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比如,2001 年9 月,联合国大会第五十六次会议上秘书长做报告《执行联合国千年宣言的路线图》,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包括:消灭极端贫困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等等。上述每个领域都有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亟待应对,比如环境领域的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这些问题的解决,单纯依靠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是无法有效应对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个全人类的命运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置身其外。

新时代、新格局带来新的问题,成为理论创新的源动力。如果说,自工业社会以来,马克思、恩格斯等大师构建一套解释工业社会运行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解决工业社会人类制度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到了今天,我们需要循着大师的足迹,将马克思主义者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扬光大,建立一套与知识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体系,成为引领理论创新的方向和趋势,也为中国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建构源于自身、服务于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规则[5]

因此,进入新时代后,深刻抓住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新变化、新特点,立足于现实,提炼总结新规律、新理论,深入阐释并预测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趋势和特征,成为智库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当然,万变不离其宗,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目标还是不变的,这既是共识,也是智库明确传递各国人民的基本理念,以此推动构建理论外交体系。

与先发国家的现代化转型有着很大差异,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多元复合转型的约束,我们不仅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还是从以自然村为单元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以城市为单元的工业社会转型,还面临着传统乡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等等。这种多元复合转型特征决定了中国现代化转型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总体呈现梯次转型的特征。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看到很多不同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差异很大,很多板块之间有着过渡特征。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40 年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仍然需要深刻总结,特别是在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在调动社会经济活力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是什么,以及它与先发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本质差异是什么;再比如,党的领导在推动改革开放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深刻体现了“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内涵,我们需要系统总结、归纳。

2.2 智库要勇于探索、引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

随着工业社会向知识信息社会的升级迭代,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也逐渐显现出与传统分工合作格局有所不同的特征。特别是网络空间的创造和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能够抵挡住网络空间发展的潮流。数据信息将变得与工业社会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同等重要。以数据信息应用为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全球内的经济交易活动的频率加快、速度提升,以往以大宗产品交易为特点的国际贸易体系逐渐被单位价值低、交易频率高的交易所取代。比如消费者能够通过网上平台提出需求,从全球每一个角落来以低成本和高速度来购买产品或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社会资源配置不再受制于地理位置,而是呈现供需精准匹配、个性化定制的特点。

数据信息资源的掌握能力成为新的战略主动权,各个国家纷纷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的重要支柱产业,这恐怕是夺取未来新一轮产业制高点的核心领域[6]。农业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构社会经济运行格局,以家庭为主要载体;工业社会便转变为业缘关系,以企业为主要载体;而到了未来知识信息社会,人们以网缘关系为基础建构新的社会形态。以后,会出现继家庭、单位之后的第3 个社会形态聚集地——“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字鸿沟”正在引发新的能力不平等。如果说贫困问题的产生,源于能力不平衡,比如贫困群体缺乏足够的教育,以至于在获取收入方面的能力不足,网络空间的崛起,正在扩大不同群体的能力不平衡。比如现在网络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各个层面,订票、吃饭,甚至网上接受各种教育、医疗服务等等,然而,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在使用网络方面的便利性和知识储备水平有着很大差异,试想一下,一个连互联网基础设施都很缺乏的区域,和一个使用移动互联网就能够非常便利获得各类信息、实施各种网上交易的区域,怎么能够公平竞争?二是全球网络空间的运行规则体系亟待完善。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那么网络会对传统社会经济运行产生“倍增”效果;如果使用不当,网络空间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比如,频频爆出的网络安全、网络舆情暴力、“人肉搜索”等等,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然而,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仍然具有传统的工业社会印记,尚未构建一套完善、各国公认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导致部分人群利用这种规则空白实施“投机套利”、施行单边主义行为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既是不公平的,也是缺乏可持续性的。三是明晰与网络空间的权责关系也成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比如,跨国网络空间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在促进全球化方面会发挥更加积极作用,但是全球各国在这些网络空间基础设施投资的权利和责任关系方面,需要更加明晰。

简言之,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已经成为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的全球性公共产品和制度需求,智库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勇于探索、研究、制定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为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行动,建立各方共识的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提供可操作性思路和路线图。

2.3 智库须致力于阐释“中国式发展道路”,提出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重要成果

我们必须警惕、避免陷入“单边主义”的境地,避免陷入个体目标和人类共同价值目标不相容的境地,推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人民不要闷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说自话,而是要主动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人民来互动、求共识,以智库作为理论外交的平台,不断发声,达成共识。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人民的关切全面融入人类共同价值目标之中,寻求各方的最大公约数,从根本上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折不扣转化为现实能力。

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推出以来发展迅速,由于其阅读的便利性、推送的实时性、建设的多元性已经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非常热衷的一种信息传输模式。其服务号、订阅号、企业号数量已经累计2 000多万个,而且仍处于迅速扩展阶段。随着微信服务号、订阅号接口功能日益完善强大,各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和业务服务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3 智库话语权将成为全球治理秩序的重要内容

他望着眼前的巨石,心里一阵发毛,又忍不住将耳朵附到其上,细细分辨那个响声。于是,他更清楚地听到了那个声音。它像是有什么尖利的金属,在坚硬的岩石上敲打刮划,频率忽急忽缓,不知节奏,偶尔会有石块碎裂的声音传出,应是有着极大的力量。

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重点改革任务涉及完善进出口体制管理、深化下游竞争性环节改革等8个方面。针对油气产品定价机制,《意见》提出要“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成品油市场化改革仍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从当前中国成品油市场现状看,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成品油供应充足,价格已能较好地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炼化行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加油站零售业务全面放开,这些因素都为全面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也意味着中国成品油市场完全市场化至关重要的一环——定价机制的全面市场化条件已基本具备。

第一,国家发展能力的相对变化,决定着智库在全球话语权的格局和地位。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不仅仅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也是为全人类的现代化转型做贡献,为人类发展创造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诠释,中国致力于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努力推动全人类并肩同行。中国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发展显然已经在帮助全世界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并助推了世界经济摆脱增长乏力的局面,如今我们看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正在受益于中国的发展。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智库话语权的地位应与国家发展能力相适应,中国智库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必然成为常态,必然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国家发展能力为基础,推动中国智库走进全球智库话语权的核心位置,成为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二,打造负责任、有公信力的中国智库体系,站在人类发展的福祉角度,帮助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提升发展能力,助推整个人类社会活力的释放。国家发展能力是智库话语权的基础,但是智库还需要将国家发展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总结、归纳,形成一套提升发展能力的理论体系,将“中国式发展道路”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操作的标准体系,构筑一套向全球推广的制度供给能力。对于中国智库来说,它在话语权体系方面要有所作为,必须将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做对了哪些,有哪些发展过程中的教训等问题的“实况”做出理论总结,并将之推向全世界,丰富人类发展的经验。这种推广,并不是说中国做了什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一定要做什么,而是将成功经验背后的逻辑共享给全球。同时,运用更加先进的理念、精细的方法,推进智库在预测、预警各类重大经济社会风险的能力,全面增强国家治理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当然,其中也有着双向借鉴的过程,“输出”和“引入”要相互结合。打造中国智库的公信力体系,让全球人民都明确看到中国智库认真负责、站位高远的形象,进而推动中国智库与全球各大智库的合作机制建设。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德育为先、学生为本、实践导向的教学理念,在课程目标上体现了对学生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配置,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

第三,智库话语权还体现在建立全球智库对话机制和影响力传播机制,建设智库合作新平台。在建立全球智库对话机制过程中,不是要打破现有对话机制,而是在充分尊重现有机制基础上,增加新的对话内容、设定新的议题、完善意见表达程序,加强中国智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让全球各国加深对中国人民发展愿望和发展目标的了解,让中国智库平等参与到对话机制之中,争夺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国际发言权和主导权。

实际上数学知识对学生逻辑性培养有较高要求,学生一旦不能掌握学习技巧,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等想法,再加之数学知识的学习质量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得以检验,部分学生就会产生相应抵触情绪,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就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微课在应用过程中虽然仅仅有几分钟,但是它却能够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体现出来,不仅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并得到了讲解,更能演示计算过程,并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更加有趣的练习。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

[2]威廉,配第.赋税论[M].马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81.

[3]蒋震.从经济社会转型进程看个人所得税改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4(1):34-39.

[4]谢伏瞻.论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与全球治理变革方向[J].经济研究,2019(7):4-13.

[5]谢伏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19(5):4-22,204.

[6]许正中,蒋震.全球治理体系创新中的中国大国财政担当[J].财会月刊,2019(13):3-6.

Theory Innovation,Theory Diplomacy and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China's Think Tanks

Xu Zhengzhong1 Jiang Zhen2

1Th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of the Central Party Sch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Beijing 100091
2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28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grasps the direction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from the common value goal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inherent logical unity of the diversity of civilizations,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orientation of theoretical diplomacy and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China’s think tanks.[Method/process]Theoretical innovation is alway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a particular civilization.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grasp the core and focus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 each period from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Result/conclusion] After entering the new era,we are faced with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Think tanks should act as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construct a theoretical diplomatic system,bravely explore and lead the global cyberspace governance rule system,devote themselves to explaining the "Chinese-style development path"and bring forward important forward-looking results.We need to establish the discourse right system of China’s think tanks under the futur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civilization system.

Keywords: think tanks in China theoretical innovation new mission discourse power

分类号: F01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19.05.02

*本文系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合作重大课题“国际视域中大国治理现代化的财政战略主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许正中(ORCID:0000-0003-3078-220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xu_zhengzhong@163.com;蒋震(ORCID:0000-0001-5056-630X),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E-mail:jiangzhen@cass.org.cn。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作者贡献说明:

许正中: 主要负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观点提炼、写作;

蒋 震: 主要负责搜集资料、写作。

标签:;  ;  ;  ;  ;  ;  

理论创新、理论外交与中国智库的历史使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