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建造最重要的隐蔽工程应当属于钢筋工程,因为其施工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物整体的实体质量。在钢筋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施工图以及施工规范,对材料严格把关,对技术人员实行考察后上岗。本文针对钢筋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通病进行分析,包括钢筋替换、机械连接、焊接等,提出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钢筋工程;房屋建筑;土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
1.概述
钢筋工程属于钢筋混凝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的专业分支,其资金投入在土建成本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原因在于,钢筋工程与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密切相关。基于以上原因,在建筑材料的准备以及建筑施工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管控,减少质量问题的产生,保证工程安全以及工程质量。
2.钢筋工程的内容及特点
2.1钢筋分类
常用的钢筋按照外形特点分:光面钢筋、带肋钢筋、钢线以及冷轧钢筋。常见的光面钢筋为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常见的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冷轧扭钢筋是经冷轧并冷扭成型的钢筋,一般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照直径可以分为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此外钢筋还可以按照力学性质、化学成分或者生产工艺分类。
2.2钢筋工程的组成
钢筋混凝土工程包括三个专业工程,分别为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现阶段的商品混凝土和模板发展迅速,使得钢筋工程渐渐成为制约工程技术进步的障碍。然而,钢筋工程的成本又占据了总体造价的较大比重,一般在砖混结构建筑物中,钢筋工程造价占土建总价的25%,而在纯剪力墙结构中,高达土建总价的30%。钢筋工程包括工程计量、下料、绑扎等工序。计量就是根据施工图计算所需的钢筋种类及数量;钢筋下料是指确定制作某个钢筋构件所需的材料形状、数量或质量后,从整根钢筋中取下一定形状、数量或质量的钢筋进行加工的操作过程;钢筋绑扎即将钢筋置于正确位置后,在对应的固定点用扎丝将两根钢筋绑扎在一起,具体绑扎方法有一面顺扣法、十字花扣、反十字扣、兜扣、反十字缠扣、兜扣加缠、套扣等。
2.3钢筋工程的特点
钢筋工程的专业性十分强,在钢筋工人进场前必须检查施工单位人员组织情况是否满足工程需要,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具有上岗证,是否经过三级教育。由于其繁琐复杂的特点,要求开发商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等每一个层面上都有足够的重视,对于现场工作加强管理,防范未然。甲方人员需要核实图纸、设计变更,确定施工单位使用的图纸、设计变更为最新有效版本,督促施工单位熟悉图纸,并组织施工单位施工员、钢筋班组管理人员技术交底,明确钢筋工程验收程序。监理单位负责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钢筋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完善,对材料进行仔细验收方能允许进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常见问题分析
3.1钢筋替换
工程中由于实际施工的问题,常常需要进行钢筋替换。当施工中遇到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就需要按钢筋等强度代换、等面积代换原则进行代换。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即不同钢号的钢筋按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即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代换前的钢筋强度;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即同钢号的钢筋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代换后的钢筋应满足构造要求和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
3.2钢筋材质
钢筋的型号多样,在现场加工或者安装时要确保使用的钢材为设计确认的型号。工程实际中常常出现的错误是供货商的质量保证书等资料与到场材料不符。针对此问题需要控制的是厂家符合实际的质量保证书、产品合格证,并对钢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监理工程师应对到场的钢筋材料进行验收,并对进场材料负责。材料性能检测需要有资质的检测公司进行,检测按批试验,包括拉伸和冷弯性能,取样方法应符合规范。
3.3接头处理
钢筋接头处为质量安全薄弱点,操作不当容易引起严重后果。钢筋接头方法常见的有绑扎接头、焊接接头。绑扎接头的重点是搭接长度和末端弯钢符合施工图以及规范要求,并且铁丝应保证3~4扣。钢筋焊接分为闪光对焊、电弧焊以及电渣压力焊等。规范要求轴心受拉构件直径25mm以上的钢筋接头以及偏心受压构件直径32mm以上的钢筋接头,都需要采用焊接接头方法。焊接质量的检查,从外观上控制焊缝平整,无明显凹凸,上下钢筋顺直一致,无明显偏位。对于大批量的焊接工程,监理单位需随机抽取足够数量的接头样品至检测单位,符合强度要求的才能继续下一个工序。
3.4安装质量
钢筋安装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钢筋摆放的位置,箍筋的数量及间距,加强加固的部位。此外根据规范要求,钢筋接头需要分散布置,一个面上的接头数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一根钢筋的焊接接头中心上下35倍d,并且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只允许出现一个接头。为了提高钢筋利用率,能够使用的短节钢筋需要在工厂内完成加工,相同钢号、直径的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并且不适用在梁、板、柱等重要的受力构件上。现场安装工艺提升的要点,在于保证焊缝饱满,电焊完成后清理焊渣,使钢筋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结合力。
4.结论
本文针对钢筋工程的质量通病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善钢筋工程的质量可以显著提升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对控制生产隐患具有显著意义。作为监理方,要求仔细审图,注重事先预控,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后才能监督好施工方正确完成工作。特别是在结构的关键部位,应仔细检查钢筋种类、直径、数量等是否按图施工。此外,分析了钢筋替换原则、钢筋接头处理方法、安装时的控制要点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相应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滕淑润.钢筋工程计量、下料与隐蔽验收一体化研究与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4.
[2] 陈宇宁.整合房地产CRM数据实现实测实量体系优化[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1):79-87.
[3] 刘建容.浅谈钢筋工程质量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2015,(05):151-152.
论文作者:周谱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钢筋论文; 工程论文; 直径论文; 构件论文; 质量论文; 强度论文; 数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