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专利学派注”考_道藏论文

《真诰校注》考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88(2015)01-0047-03

      《真诰》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道教史的重要资料,但一直没有现代整理本,实为学界一大憾事。日本著名学者吉川忠夫和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对《真诰》作了严谨精到的校点,并有详尽全面的注释,为国内学界研读《真诰》提供了方便。但因此书篇幅浩大,且涉及不少中古南方口语词,一些文字和标点尚有可商之处,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是刘扬(2009)[1]、何亮(2010)[2]、周作明等(2010)[3]、许蔚(2011)[4]的研究成果。今胪列15例加以辨析。引例均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本,标注卷数及页码,亦比对了《道藏》本(文物出版社等1986年影印本,如引文在第3册第42页第1栏,文中用“3/42a”表示,“a、b、c”分别代表“1、2、3”栏)、《道藏辑要》本(巴蜀书社1986年影印)、学津讨源本(据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真诰》,商务印书馆,1939年)。

      1.卷一14页:昔扉廓天津,采华赤丘,是时声颖灵袂,蒙尘华{乔}[此即应是说初降事,字少倚人。]发焕秀山,高说延霄,自谓玄响所振,无往不豁。既濯以灵波,实望与物荣庵。

      按:《道藏》20/492b、《道藏辑要·觜集一》4页、学津讨源本5页“初降”后皆有“华侨”二字,独《校注》本脱漏。

      2.卷三92页:绛景浮玄晨,紫轩乘烟征。仰超绿阙内,俯眄朱火城。东霞启广晖,神光焕七灵。翳映记三烛,流任自齐冥。风缠空洞宇,香音触节生。

      按:“记”字,《道藏》20/506c作

,学津讨源本36页作“汜”、《道藏辑要·觜集一》37页作

,笔者以为当作“汜”。敦煌文献S.388《正名要录》:“:汜滥也。(汎、泛、汜)三字今并通用。”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八《云林右英夫人惣杨真人许长史诗二十六首(并序)》引作“泛”[5]。《众仙赞颂灵章·养七·青华救苦赞》同,杜光庭《墉城集仙箓》卷五《云林右英夫人》亦同。也有一些道经转引弄错的,《上清诸真人授经时颂金真章·明九》引作“记”,《洞真太一帝君丹隐书洞真玄经·广一·一名三元浩篇》引作“纪”。

      3.卷六217页:在官无事,夷真内炼,纷错不秽其聪明,争兢不交于胸心者,此道士之在官也。

      按:“争兢”当作“争競”,《道藏》20/525c、学津讨源本79页并误,《道藏辑要·觜集一》82页则作“争競”,当据改。“争競”谓为名利而争逐奔走,亦泛指互相争胜。《三国志·魏志·何夔传》:“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競之源。”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然其事在于少思寡欲,其业在于全身久寿,非争競之丑,无伤俗之负,亦何罪乎?”《晋书·刘寔传》:“夫推让之风息,争競之心生。”

      4.卷七231页:右四条诡,以六月十三日小茅君假作玉斧之形,以梦告于虎牙,使令夫妇明输此四种诡,以酬四帅之禽鬼者。何以不复忆此可余问[“余问”谓令与同勿悤悤耳,非使此四鬼帅。本亦道众之祭酒也,得下解法,受书为鬼帅耳]?既有酬诡,后长为己用心也。所以梦假于玉斧之形者,虎牙魂魄未得通接仙真故也。玉斧清藻洁,久斋濯魄,心近于仙,故假象以通梦也。通梦而犹不悟,可谓信之不笃。或悟而忘其诡,可谓笃而不思。

      按:这段文字有多处疏漏。第一,“何以不复忆此可余问[‘余问’谓令与同勿悤悤耳”的句读有问题,一句话中包含了两个意思,应该施以点断,当作“何以不复忆此,可余问[‘余问’谓令与同,勿悤悤耳”。第二,“本亦道众之祭酒也”之“众”当为“家”之讹,《道藏》20/528c、《道藏辑要·觜集一》87页、学津讨源本85页皆作“家”,当据改。

      5.卷八249页:五月十七日夜,保命仙君所言,答{厶}[一字被剪除,疑犹是孔字。]所问疾患者。[右从礼年来凡十九条,并有掾书。]

      按:“右从礼年来凡十九条”中“礼年”二字应加引号以示引用,否则易生歧解。下文《校注》252页:右从“陆纳”来四条有甲手写。又,256页:从“平凝”来凡十四条有掾写,这两处都有引号标注,文例格式应尽量统一。

      6.卷八256页:欲取谢奉补期门郎,而今已有兼人,北帝故权停之耳。近差王允之兼行得代,奉若服术酒,可未便恭命也。

      按:“术酒”一词《校注》259页注释23误写作“求酒”。术,或作术,草名,根茎可作药用。《尔雅·释草》:“术,山蓟。”郭注:“《本草》云:沭,一名山蓟。今术似蓟而生山中。”邢昺疏:“陶注云:有两种,白沭叶大有毛,甜而少膏;赤术叶细小,苦而多膏是也。”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赤斧以炼丹赪发,涓子以术精久延。”《太上灵宝五符序·沭酒方》:“术成末五斗,绢囊盛之,渍一斛美酒中,十日出术,曝干之。仍以术酒服三方寸匕,日三,治百病神。或以秫米饭投酒中,合酿酒成,亦良,食其滓。”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端午,术羹艾酒,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避瘟扇。”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养生》:“术散除疾,是尔所宜。”

      7.卷八263页:有此道者,帝一治于玄官,万神守备,与天同心。

      按:“官”当作“宫”,《道藏》20/536b、《道藏辑要·觜集一》105页、学津讨源本102页皆作“宫”,“官”“宫”形近而误。

      8.卷九281页:令人耳目聪明,强识豁明,鼻中调平,不垂津洟,四响八彻,面有童颜,制魂录魄,却辟千魔,七孔分流,色如素华,真人起居之妙道也。所以名起居者,常行之故也。毕,又咽液九过,摩拭面目今少热以为常,每欲数也。

      按:“豁明”之“明”当为“朗”,“今少热”之“今”当为“令”,形近而讹,《道藏》20/539b~c、学津讨源本108页、《道藏辑要·觜集二》6页皆分别作“朗”“令”。

      9.卷九293页:三年之后,唯神感旨应,乃有梦也,梦皆如见将来之明审也,略无复恶占不详之想矣。

      按:“详”字误,《道藏》20/542a、学津讨源本113页、《道藏辑要·觜集二》12页皆为“祥”。

      10.卷十308页:东海东华玉妃渟文期,授含真台女真张微子服雾之法。常以平旦,于寝静之中,坐卧任己,先闭目内视,彷佛使如见五藏。[凡真书及古书作“髣髴”字,皆作“彷佛”字,此则是“髣髴”也。此字已下至也字,并朱书。]毕,因口呼出气二十四过,临目为之,使目见五色之气,相缠绕在面上郁然。……毕,又叩齿七通,咽液七过,乃开目事讫。此道神妙,又神州玄都多有得此术者,久行之,常乘云雾而游也。

      按:“乃开目事讫”似应在“乃开目”后断开,可改为:“乃开目,事讫。”“事讫”说明的是“又叩齿七通,咽液七过,乃开目”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而非仅仅针对“乃开目”。

      11.卷十311页:太极真人敕酆台北帝{使}{告}{三}[此三字被后人黵,不可复识]。官制神灭鬼灵符,盛以重紫之囊,{系之头上,入秽淹脕也}。[此九字又被青黵,[刀](乃)不可都识,而非今所书字。]

      按:“脕”盖本《道藏》20/546a。“脕”字实际上记录了两个不同的词。脕1,《广韵》亡运切,指草新生。《诗·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汉郑玄笺:“柔谓脆脕之时。”脕2,《广韵》无贩切,又无远切,谓光泽;美好。《楚辞·远游》:“玉色

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王逸注:“面目光泽以鲜好也。”洪兴祖补注:“脕,泽也。”然而这两种用法放在例句中都解释不通,皆与文意不合。

      学津讨源本124页、《道藏辑要·觜集二》22页皆作“脱”,“脱”“脕”形近而讹,当以“脱”为正。“系之头上,入秽淹脱也”意谓“系在头上,到了污秽处就脱掉它”。冯利华(2010)认为“淹”乃“殗”的同音假借,道书中的“秽殗”义指污秽、污浊。[6]

      12.卷十322页:世人有知酆都六天宫门名,则百鬼不敢为害。欲卧时,常先向北祝之三过,微其音也,祝曰:“吾是太上弟子,下统六天。六天之宫,是吾所部,不但所部,乃太上之所主,吾知六天门名,是故长生。敢有犯者,太上斩汝形。第一宫名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恬照罪炁天官,第五宫名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敢司连宛屡天宫。”

      按:“第四宫名恬照罪炁天官”之“官”当为“宫”,形近而讹。《道藏》20/548b误为“官”。学津讨源本129页、《道藏辑要·觜集二》28页不误。揆之文例,上下文皆为“第……宫名……宫”的格式,亦可证实“官”字之误。

      13.卷十一349页:按今小茅东北一长大山名大横山,云本名郁岗山,山即在今所谓伏龙之东。世又呼伏龙地为死蛇岗,亦粗有仿佛。又见其长而高益,呼为长隐。“隐”者于觐切,其言可隐障也。

      按:“又见其长而高益,呼为长隐”句读有误,“高益”不辞,“益”当下读,学津讨源本141页即作“又见其长而高,益呼为长隐”。又,“者”字误,《道藏》20/555a、学津讨源本141页、《道藏辑要·觜集二》43页皆作“音”,“者”“音”形近易误。

      14.卷十一357页:元放周旋洞宫之内经年。宫室结构,方圆整肃,甚惋惧也:“不图天下复有如此之异乎!神灵往来,相推校生死,如地上之官家矣。”[今按地域方面,则林屋在东南,罗浮在西南,惟岱宗、峨眉得正耳。]

      按:甚惋惧也:“不图……官家矣。”中间的冒号、引号似应删除。这里并不是直接引语,而是所发出的一种赞叹与感慨。

      15.卷十一375页:告:“昔屈氏埋铜及钱。”此通非所拟向也。闻此远事,世代变易,能不悲叹?昔初拜八月八日书,已操身至述虚[此犹是前村]徐汛家。寻家信见报云“得应言未可登山”,便承此而归,直致此书于朱家静中耳。愚心鄙近,亦以肉人秽浊,精诚不恳,无能上达,不悟已畅高听,得蒙省察,辞与事违,悚息而已。[长史玄挺,动静闻彻,屑辞所向,便已关奏蒙报,或是得杨君所传者。徐家今犹存,后所云徐偶,即应是汛后,所以知井宅处。亦云其祖曾为长史门生也。]

      按:“[此犹是前村]徐汛家”“即应是汛后”两处之“汛”字误,《道藏》20/559c~560a、学津讨源本149页、《道藏辑要·觜集二》53页皆作“泛”。

      “泛”“汛”形似易讹。中华书局点校本《广志绎》卷一:“登、莱与朝鲜止隔二百里之水,风帆倏忽,烽燧四时,非秋防,非春泛,其难守比诸边为甚。”按:文字有误,“泛”当为“汛”。“春泛”不辞,《汉语大词典》未收。据其与“秋防”相对,知其为“春汛”之误。缘其致误之由,“泛”“汛”形近。“春汛”义为“春季桃花盛开时所发生的河水暴涨”,此时海寇无法登陆上岸掳掠中国山东沿海如登州、莱州等地方。从本书其他文例亦可印证“泛”实为“汛”之讹,如卷三:“总府立登州既祖法不可改,当从倭汛议,以关中防秋例处之。”[7]

标签:;  ;  ;  

“真专利学派注”考_道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