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课改 学本课堂 英语课堂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该《意见》的指导下,结合高考新要求,遵循高考的新趋势,我校也从上至下开始了彻底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本课堂——即小组合作,先学后教,精彩展示,互动评价。
据学者们指出,目前我们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能力黑洞,也就是说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在实际情境中判断解决问题能力了严重缺失。在满堂灌,对答案的课堂流程中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沦为了被迫接受的机器,老师们则变成了灌输机器。与此同时,长期强化的机械训练使学生失去了思维的灵活性,没有了敢于质疑的意识和习惯,更别提什么创新性了,在新的高考要求之下也失去了较强的竞争力。针对这样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学本课堂,笔者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做法:
一.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强调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我们常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强行灌输。而在常态下的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讲的太多,但往往忽略学生的吸收;学生在课堂中没有了思维过程、 师生交流也仅停留在浅层次的你问我答;教师的课堂价值观不明确,无法升华课堂价值观实现的目标。在我校实施的学本课堂中,教师先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方案“学本”,学生依据学本先进行自主学习。以“A Christmas Carol”为例,在学生预习文本之后,由科代表收集学生的普遍难题,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笔者设计了本堂课的第一个环节:
Step 1.Paraphra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Although it has never put a piece of gold or silver in my pocket, I believe that it has done me good, and will do me good.
2. At this festive season of the year, Mr Scrooge, when many of us enjoy abundant comfort, we would like to ask you to open your heart to the poor, whose sufferings are great.
3. It is not my business. My business occupies me constantly.
4. I've seen your nobler aspirations disappear one by one, until only one, Gain, was left.
5. Our bond dates back to time when we were both poor and content to be so.
6. Heaven, be praised for this! Santa! Hear me!
课堂上请学生们再结合语境进行独立思考并给出解释。这样的设计,即避免了枯燥的语言点的讲解,还解决了大部分同学在文本理解上的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也有促进。
二. “合作式学习”课堂
合作式学习有两种合作。一是师生合作,一堂课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
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应该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二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或解疑或发表观点。学优生通过讲解,更加巩固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学困生也避免了不敢提问的尴尬。合作式学习不仅能解决传统英语课堂上教师要解决的文本中的语言难点,更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并能将学到的语言学以致用,打破传统的哑巴式英语。众所周知,要打破这一传统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或者在实际的课堂中降低难度,鼓励学生逐步尝试,依赖小组团队的力量,从承担简单任务入手,逐步获得成就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秉承这一原则,在“A Christmas Carol”这节课中,笔者设计了第二个课堂任务:
Step 2. Choose one scene to act it out:
在这一任务中,每个小组选择一幕,在小组中进行分角色表演,课堂上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团队的带动下都能积极参与,并将传统意义上的“说英语”降低难度,让每位学生都有张嘴说的机会。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在英语晨读时就着手准备,以增强自信,在小组中能自如的发挥。对于程度稍高的学生,则提出更大挑战:脱稿。离真正的“说英语”再近一步。在小组准备期间,教师不是简单的旁观者,而是细心观察,必要时提供帮助,更要在诸多小组中筛选个别小组为精彩展示环节做准备。
三.“探究式学习”课堂
探究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不可或缺。在“学本课堂”中,英语课堂上的探究也让学生突破了文本,让文本更富有生命力,也让学生真正做到了与作者对话,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让学习真正的鲜活起来。以“How Failure Became Success”一课为例,在探究式学习环节,笔者给学生补充了这样的信息:Scott for scientific method, Amundsen for speed and efficiency but when disaster strikes and all hope is gone, get down on your knees and pray for Shackleton.并提出探究式问题“What is a real hero?”再如:“A Christmas Carol”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
Step 3. Try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How was Mr. Scrooge transformed into a kinder and gentler man?
According to the novel, what is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师生互动。但学生积极参与不一定就必须是动手做,在英语课堂中应该更强调动脑想,动嘴说。这其中包括强调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思考,对获得的信息或现象进行分析,在与同组成员甚至是老师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等。在这样的语言类课程中,学生动手的机会可能会少,但是,只要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并对获取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加工,这样的课也同样属于探究式的。探究课不一定非得动手,但必须是学生在动脑的课,是整节课思维都在活跃的课。
四.精彩展示,互动评价
在课改初期,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展示都存有有很大的顾虑。学生怕出错,怕被笑话,羞于展示。教师则担心课堂时间有限,担心没有高质量的课堂展示,是得课堂展示流于形式,成为学生热闹起哄,但没有实际的收获。但笔者在课堂中将展示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鼓励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展示。通过一个学年的尝试,笔者深有感触,展示环节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同时也能优化教师的教。在学生的展示环节,教师务必以一个平等学习者的身份,充分尊重、理解展示者,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欣赏。与此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将问题升华的能力又反过来促进了课堂,给课堂注入了活力,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深度沟通交流,真正起到了主导者,引领者的作用。比如笔者在进行“Which English”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What is the benefits of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在学生进行讨论给出答案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如下的答案:
1. Bilingual makes your brain more healthy, complex, and actively engaged.
2.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help you have a renewed understanding of how something can look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这样的答案由表及里,从对大脑的好处升华到思维品质,跳出文本,给学生以引领。紧接着笔者又联系实际,抛出了网络上一些知名人士对于学习英语无用论的言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给出自己的见解。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整个过程中都认真倾听,尊重其观点,欣赏其创新性的思维。
“学本课堂”使得教育回归了其本真,真正做到了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需紧扣自己的专业,不断拓展学习,认真研读新课标,研究高考新趋势,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探究创新能力,从而创设高效课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敢于质疑、善于反思创新,以更好的在新形势下做有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康杰中学“学本课堂”模式介绍 2015_05
论文作者:梁素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笔者论文; 教师论文; 英语论文; 小组论文; 环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