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传播的主体特征与研究现状--兼论体育传播特征与信息符号理论_传播学论文

体育传播的主体特征与研究现状--兼论体育传播特征与信息符号理论_传播学论文

体育传播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现状——兼论体育的传播特征及其信息符号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征论文,体育论文,传播学论文,符号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06)06—0006—06

体育传播学是研究体育的传播规律和特点的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体育的大众化、产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体育的传播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体育传播学研究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但总的来说,体育传播学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大量理论问题有待探讨。本文主要就体育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就体育传播理论中的体育传播特征与信息符号理论进行探讨。

1 体育传播学的概念、任务及意义

体育传播是指以体育为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的信息传播活动与行为。体育传播学是以体育的传播现象与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体育传播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发生在体育领域中的传播现象和传播行为的研究,总结其传播规律与特点,从而为当代体育的传播实践和大众传媒的体育传播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论据。具体说来,体育传播学的任务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其宏观层面包括对体育传播史、传播思想、传播制度、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其微观层面则是对发生在体育实践中具体的传播行为、活动、类型、结构、方式、过程、途径、手段、方法、效果等进行研究。如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传播活动与效果、大众传媒的体育新闻报道与文化传播的特点与效果、媒介体育营销和推广等等。

在学科属性上,体育传播学既是体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表现出鲜明的学科交叉性和边缘性特征。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体育传播在性质上属于文化传播,因而,体育传播学是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方向之一。从体育学的角度来看,体育传播学主要是运用传播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有关体育的信息传播规律与特点,因而,是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总之,体育传播学反映出人类社会对体育这一特殊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传播规律与特点的认识与总结。

体育传播的学科特点是由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功能价值决定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体育传播学主要是从文化传播行为与过程的角度,来研究体育的传播特点与规律。

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是运用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体育学、符号学、公关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包括大量使用定量技术和定性研究,来研究和阐释体育实践过程中的传播特点与规律。

从功能上看,体育传播学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又表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实证性和应用性。

从应用价值来看,体育传播学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运用于体育本身,如运动训练、竞赛组织、体育教育、体育宣传、体育管理、体育公关等,同时,也广泛运用于大众传媒的体育传播实践,如体育报道、体育转播、体育媒介营销、体育广告等。

体育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一是传播学及其相关学科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符号学、统计学等;二是体育学诸学科,如体育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新闻学、体育营销学、体育法学、体育广告学、体育文化学、体育美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等。随着体育传播学的兴起与研究的不断深化,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都将成为体育传播学的基础,促进大量与体育传播实践紧密结合领域的研究。

体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的信息传播活动与过程。发生在体育中的传播活动是非常丰富的。它至少包括了以下几个层面的传播行为:1)体育的外显层面,如比赛、训练、教学、交流、组织、机构、人员、技术、战术、艺术、媒体、广告、宣传、场馆、设施、器材等等;2)体育的内表层面,如体育制度、法律、政策、规则、管理、营销、经纪、公关、策略等等;3)体育的核心层面,如体育思想、观念、精神、道德、伦理、理论、知识、习俗、时尚等;4)体育与外部社会系统的关系层面或边缘层面,如体育与社会的信息互动关系,体育传播的社会效果、体育与大众媒介的关系、体育传播与教育、体育传播与国际关系、体育与国民经济关系等。体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上述与体育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从学科性质来说,体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体育传播史、体育传播理论和体育传播实践研究3个部分。而目前欧美体育传播学研究的重点,一是体育文化传播研究,即体育与社会文化环境系统的关系研究;二是体育媒介研究,主要是大众传媒的体育传播组织、手段、过程、方式、效果等方面的研究;三是体育媒介营销研究,主要是对体育与媒介的营销、推广、公关、广告等方面的研究。

体育传播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该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及研究成果来研究体育实践中的传播问题,从而为体育的发展与大众传媒的体育报道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在体育实践中,传播活动无处不在。例如,在运动训练中,如何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更好地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战术能力?在体育比赛中,如何使运动员更好地理解教练员的战术意图和指挥安排,建立团队精神,激发运动者的竞争意识与运动潜能?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体育理论、知识、技能和技巧?在体育管理中,如何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如何使有关法律、政策、规则、规定等得到贯彻?如何使有关决策得到传达并能够实施?在体育宣传和体育报道中,如何使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得以发扬光大?如何正确地影响和引导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如何在公众中建立文明、公平、和平、和谐的体育观?如何正确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与方法?在体育营销中,如何打造和推销体育赛事、体育组织、运动者、文化产品及体育用品等的品牌和形象?如何在大众中开展体育活动并进行推广?如何对外公关?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体育传播学要研究的正是体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类传播问题。

体育传播学对于体育理论体系的建构和现代体育实践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无论在纵向的文化传承上,还是横向的文化交流上,都表现出鲜明的传播本质。传播学的奠基者之一威尔伯·施拉姆曾经指出:“传播就像血液流经人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流过社会系统,为整个有机体服务,根据需要有时集中在这一部分,有时集中在另一部分,保持接触和平衡以及健康。我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传播的汪洋大海中,以至于很难设想要是没有传播,我们将怎样生活。”[11] 我们今天所接触的一切有关体育的文化、思想、观念、意识、精神、制度、法规、机构、组织、规则、方法、技术、战术、比赛、训练、教学、宣传、营销、广告、新闻、公关等等,都只能是在传播中产生、交流、普及、完善、创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传播是体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传播之于体育而言具有决定性意义。没有传播,就没有体育。传播是体育之母。因此,开展体育传播学研究,对体育及其相关信息的传播现象与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诠释,不仅对现代体育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体育实践具有重要而普遍的应用价值。

关于体育传播学的功能和作用,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丰富和完善了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体育传播是体育的基本属性和本质之一。现代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全球化,从本质来说都离不开传播,都是体育传播本质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因此,不研究体育传播现象和规律,就无法深刻认识和把握体育的本质。体育传播学是现代体育科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采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来揭示和阐释体育的传播本质和规律,从而为体育传播实践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其二,为体育传播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体育传播是现代体育最普遍的实践方式之一。无论是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大众体育都离不开传播活动,如体育教师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方法?体育官员或有关公关人员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公关活动?体育产业如体育俱乐部如何打造品牌,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知名度?运动员应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体育广告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示体育特有的魅力,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如此等等,都离不开传播学理论。实践证明,现代体育和体育传播实践需要体育传播学,需要开展对体育传播的研究,以对实践提供指导。

其三,为大众传媒的体育报道实践提供依据:体育新闻报道和体育赛事转播已成为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报道内容之一,拥有大批读者和观众。但是,如何才能向受众提供高品质的体育新闻报道和赛事转播节目?广大受众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报道和转播节目?媒体如何评价自己的体育报道或赛事转播的效果?这些都需要通过体育传播学研究来予以回答和解决,并体现出体育传播学的功能和价值。

2 体育传播学的学术进展

体育传播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虽然早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一些体育史学专著中,就已经涉猎到体育传播史的一些内容,但运用传播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体育,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开始的。

体育传播学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体育娱乐化浪潮和体育产业革命。在这一时期,以电视赛事转播为主体的大众体育传播直接推动了体育的大众化、产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以各类职业竞技与奥运会为主体的观赏性竞技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不仅促使现代体育由传统的个人健康事业演变成为以体育传播和体育消费为主体的产业门类,而且使体育新闻、电视体育赛事转播和体育节目日益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体育娱乐化和产业化变革过程中,以大众传媒为主力的体育传播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主要引擎和动力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在大众传媒的体育报道实践,还是在体育发展实践,都迫切需要体育传播理论的指导和帮助,诸如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媒介传播、体育新闻、体育广告、体育传播的传者与受众、体育人物、赛事、活动的形象设计、公关甚至营销等,都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并以其研究成果来指导实践。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始,国外一些学者开始运用传播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体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体育传播学由此逐渐形成为一门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界对体育的传播研究主要涉及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媒介传播和体育媒介营销等研究领域。

体育文化传播是国外体育传播学者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美国旧金山大学教授劳伦斯·温勒尔主编的《体育媒介》(Mediasport)、美国学者大卫·罗伊所著《体育、文化与媒体》(Sport,Culture and the Media)、美国学者雷蒙德·鲍耶和里查德·海因斯所著《体育、媒体和流行文化》和英国学者洛德·布鲁克斯的《表现体育》(Representing Sport)等。

劳伦斯·温勒尔主编的《体育媒介》一书于1998年由路特雷基出版社首次出版。参与该书写作的众多作者均是世界著名的体育、媒体、新闻学及文化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其内容涉及体育市场营销与商品化,媒体对待性别、种族和体育的方式,民族主义和体育的全球化,暴力与球迷及受众体验,后现代时期的体育传播与互联网、体育的全球化与世界传播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等。大卫·罗伊的《体育、文化与媒体》于1999年由Open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2001年再版。该书探讨了大众传媒的体育制作和接收过程等问题,并重点阐述了媒体力量再现过程中的主流意识与当代大众文化传播中体育媒体的地位等问题。雷蒙德·鲍耶等所著《体育、媒体和流行文化》于2000年3月由朗文出版社出版。该书对20世纪体育与媒体及流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涉及了体育媒体的历史、电视与体育及赞助商的关系、体育与电视的互动、体育新闻和文学、球迷与观众、“新媒体时代”的体育等问题。洛德·布鲁克斯所著《表现体育》于2002年由阿洛德出版社首次出版。该书以全球媒体产业所经历的变革为背景,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探讨了体育传播问题。

另外,英国学者内尔·布莱恩等所著《欧洲传媒的体育与国别:体育、政治与文化》(1993)以欧洲12国体育与媒介活动为研究对象,就体育传播的国际政治问题与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罗伯特·布朗所著《体育传播的个案研究》(2003)则是一本研究体育传播案例分析的重要专著。帕梅拉·格里顿所著《女性、媒体与体育:挑战性别价值》(1994)、苏珊·比雷尔与切里·科尔编著的《女性、体育与文化》(1996)在体育传播与人权问题研究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洛伦斯·阿索克所著《体育写作手册》中也涉及了大量体育传播学的内容。

体育媒介研究,尤其是电视与体育传播问题研究也为欧美学者所关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英国瑞尔翰普敦学院高级讲师瑞·沃勒尔所著《镜头下的比赛场》(Field in Vision)。该书1992年由路特雷基出版社首次出版,1995年再版。该书对世界电视体育报道的现状作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电视体育的发展及体育赞助商的形成,探讨了商业文化背景下的电视和赞助商们重新塑造世界体育的模式。英国学者加里·瓦内尔所著《视野:电视体育和文化转变》一书则以英国电视媒体为例,论述了电视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就电视媒体与赞助商在推广现代体育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1992年10月由卢特里奇出版社出版。另外还有英国学者戴维·巴勒特所著《体育电视与文化传播》、赫伯特·阿特修尔所著《体育媒介传播》等都对电视体育传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体育媒介营销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威廉·尼克斯等编著的《体育媒体关系营销》一书。该书从管理、营销、公关等角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体育与媒介的关系。该书由易剑东等翻译,于2005年由辽宁科学出版社出版。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国内一些传播学者对体育传播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涉猎与探索,如复旦大学陈天仁《从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看体育信息传播的效果》(1988);朱柏林《八国报纸体育信息传播的比较研究》(1994)、朱柏林《对我国报纸体育消息传播的观察与思考》(1992)等,都是中国学者最早涉及体育传播问题的一批成果。这些作者都是有丰富传播学教学科研经历的学者,研究体育传播问题属于个人兴趣。虽然当时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寥若晨星,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后来的体育传播研究起到了很好的范式作用。

21世纪初,中国的体育传播学研究获得了实质意义的进展。20世纪90年代,上海体育学院开办了国内第一个体育新闻专业;2000年,北京体育大学和成都体育学院开办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其后,一些高等院校也相继开办同类专业。以此为契机,中国的体育传播学研究开始逐渐开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2005年,在国内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体育传播学研究的学术论文达150余篇,内容涉及体育传播理论、体育传播史、体育新闻传播、体育电视传播、体育媒介营销、体育广告、体育媒介受众研究、体育传播效果研究、奥林匹克传播研究等等。与此同时,还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体育传播学和体育新闻学的教材、专著与译著,如《体育新闻报道》[2]、《体育新闻学》[4]、《体育传播学》[5]、《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北京申奥篇)》[6] 《体育媒介关系营销》[7]、《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8] 等等。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自2000年以来不仅在成果数量上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而且,研究领域与范围得到拓宽,研究质量上得到提高,并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研究队伍。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和一些省、直辖市政府先后发布了一批有关体育传播学的省部级科研课题。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现代社会体育与大众传媒关系研究”获得立项。这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首次为体育传播学研究立项。这些科研课题的立项表明,体育传播研究开始受到政府部门与科研机构的重视。

2004年,在北京举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6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这是国内目前惟一的以开展体育新闻传播研究为宗旨的学术性组织。自2005年始,该分会开始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并定期出版内部学术刊物《体育新闻传播通讯》。这一学术组织的建立,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的体育传播学和体育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尽管体育传播学在中国尚处于起步的阶段,但是,随着体育与媒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体育实践中遇到的传播学问题越来越多,体育传播学将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可以预见,随着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的体育传播学研究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3 体育的传播特征及其信息符号理论

体育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体育传播特征研究、体育传播内容研究、体育传播模式研究、体育传播过程研究、体育传播类型研究、体育传播效果研究、体育文化传播研究、体育媒介研究、体育媒介营销研究等等。限于篇幅,下面仅就体育传播特征和体育传播信息符号理论进行讨论。

3.1 体育的传播规律与特征

体育的传播规律与特征研究是体育传播学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研究体育传播研究的出发点与基础。笔者认为,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出以下传播特征。

3.1.1 体育的本质是传播

体育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行为,其本质上表现为人类社会有关健康与娱乐的信息形成与流动过程。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技术进步,这类特定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扩张,表现出强大的传播功能。体育的传播本质是由人类的社会性决定的。人类的体育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本质区别。它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文化活动。动物只能依靠其自然生物遗传本能来延续与交流。而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体育则能够通过符号系统来实现有意识的社会传播活动。从体育发展史来看,无论是原始人类各种运动技巧和活动技能的传授,还是世界古代史上各类体育文化的创造、继承与流传,一直到现代社会的体育教育、运动竞技和各类健身娱乐活动的发展,都不可能是某个人的孤立行为,而只能是社会化的创造、共享、传承、交流的过程。人类体育中哪怕是最个体化的走、跑、跳、投、掷、攀等活动,也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这些活动都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习得的结果。正是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认为,体育即传播。传播是体育产生、发展、演变、流传的前提条件。没有传播,就没有体育。

3.1.2 体育传播是社会文化传播中的一种

传播学通常根据传播内容属性将传播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社会传播三大类,其中,社会传播又分为政治传播、经济传播、文化传播等。由于体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文化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与种类,因此,体育传播在属性上是文化传播下面的一个传播种类,反映文化传播的总的规律,与思想、教育、宗教、艺术、文学、新闻、舆论、广告、科技、娱乐等传播并列。但在实践中,体育传播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分别与政治、经济、教育、新闻、艺术、娱乐、科技等传播活动表现出交叉性与互迭性,即体育传播往往又具有教育、娱乐、经济、政治等传播功能。另外,传播学一般从传播范围和层次上将人类传播分类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5类,其中,自我传播属于非社会传播,而后4类属于社会传播。这5类传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和体现在体育传播中,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传播特点。

3.1.3 体育的发展高度依赖于传播

现代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系统。体育传播就是围绕体育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它也构成了一个传播系统。这样一个传播系统维持着体育与外部社会系统的信息流动,促使体育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文化系统。根据系统论思想,开放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它有赖于在对环境的开放中不断与外界交换和耗散能量与物质,以保持系统的平衡,维持系统的存在与运转。从这一意义上讲,传播是维持体育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反之,如果体育与社会大环境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因某种原因受阻或隔绝,它就会变成一个封闭系统而无法获得发展的能量与动力,其系统平衡将难以维持;其外显表现必然就是体育事业的衰败。体育与传播的这一高度依赖关系在现代体育中表现尤其明显,如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之所以经历20世纪90年代短暂的高潮后迅速衰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黑哨、假球、赌球及管理者的失误,使足球联赛与外部社会环境——球迷、企业、媒体、舆论等逐渐疏离。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这就是足球联赛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与外界社会大系统之间信息互动与能量交流功能的衰竭。这样一个逐渐封闭的系统会因能源的枯竭导致动力消失,从而走向衰败。

3.1.4 体育既是传播媒介,同时又是传播内容

体育是一种传播媒介是指,体育本身具有媒介功能,在人类社会中作为传播的载体和平台,起到人类交流和互动的作用,例如4年一度的奥运会,就是一个以体育作为媒介,促使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及人民交流情感、增进了解、发展友谊的巨大传播平台。体育是传播内容是指,对于各类媒体尤其是现代大众传媒来说,体育又是一种传播内容。在现代大众传媒中,无论是传统的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体育均是重要的传播内容之一。由于现代体育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大众传媒通过体育报道或刊登体育内容来吸引受众,同时又起到了宣传和传播体育的作用。体育既是传播媒介,又是传播内容这样一种双重角色,使体育在现代社会人类交流和互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3.1.5 非语言符号传播是体育传播的一大特点

根据传播的形式,传播学将传播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前者主要由语言与文字符号构成,后者则专指动作、姿态、表情、语调、色彩、标志等不以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符号。体育的重要传播特点之一,就是使用身体运动这一非语言符号作为媒介,来实现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例如,不论是来自哪个国家、民族及使用何种语言的运动者,只要他遵守一定的规则,便可以参加到体育竞技和体育活动中来,与其他运动者同场竞技,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是因为,非语言符号较之语言符号更容易在传者与受者之间形成共同的意义空间,更容易跨越人类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由于体育这一非语言符号的传播特征,现代体育无论多么复杂,无论凭借了多么高级的设施与器材,其本质都必然是人的有规则的身体运动。这也就是现代体育能成为现代人类的“世界语言”的奥秘所在。

3.2 体育信息与体育符号

3.2.1 体育信息

根据现代传播学的信息论理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17] 信息可以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3大类。它既非物质,也非能量或意识,而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信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表达性、流动性、扩散性、储存性、共享性、知识性、转换性、时效性等多种特征。传播在本质上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是构成传播的基本材料。

按照现代传播学及信息论、控制论等对信息概念的阐述和解释,可以将“体育信息”定义为:反映与表现体育的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的表达形式。它是有关体育的一切知识、消息和讯号的总称。体育传播本质上表现为有关体育的各类信息借助某种介质的流动为人类社会所共享的过程。

体育信息的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对于研究体育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除了信息所具有的一般特征以外,体育信息至少表现出以下特点:

其一,体育信息具有社会性与生物性这样一个双重属性。从体育信息的属性来看,它既表现出人类最本质的社会属性,又反映出人作为一个物种的生物属性。因此,体育信息既属于社会信息,也包括了生物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信息就是有关体育的社会与生物信息的总和。体育信息的这一复杂特质是由体育的生物与社会双重属性决定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体育信息分为体育生物信息与体育社会信息两大类。前者包括了有关人体运动的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消息等;而后者则包括了有关体育的思想、精神、道德、历史、组织、制度、法律、管理、政策、财经、营销、技术、战术、比赛、训练、教学、艺术、人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新闻、讯息、情报、广告等。

其二,体育信息表现出多重社会属性。现代体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表现出多重社会文化特征,如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大众性、健身性、娱乐性、商业性、全球性等。这些特征决定了体育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相比具有更复杂更丰富的特点,例如,举办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会涉及政治、外交、文化、经济、司法、交通、环保、管理、赛事、建筑、设施、器材、安全、通讯、新闻、出版、医务、饮食、居住等各个方面大量不同类信息的流动、使用、监控与处理。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体育信息可以按内容分为比赛信息、学校体育信息、大众体育信息、体育政策信息、体育管理信息、体育科技信息、体育经济信息、球员转会市场信息、体育用品市场信息、体育媒介信息、体育安保信息等等。

其三,体育信息具有显著的共享性、递增性、时效性。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体育是一类主要由身体运动和规则体系构成的“非语言符号系统”,由此构成了现代体育发展为全球性文化的传播条件与基础。除此之外,体育的大众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等特质也决定了它的跨文化特性。这些都导致体育信息成为一类超越不同民族、国家、文化、语言、习俗、制度的人类共同价值体系和高度共享的信息系统。同时,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体育表现出文化的强劲累积效应与量质转变规律。这又决定了体育信息具有显著的信息递增特点,尤其是随着现代体育的高速发展,体育信息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态势。仅以网络媒体为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奥运官方网站点击数仅为1.87亿次;1998年,长野冬奥会奥运官方网站点击数为6.34亿次;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官方网站点击数则猛增至90亿次,其单日流量高峰时超过8.745亿次[4]。再从时间发展坐标来看,体育的活动、理论、知识、技术、战术、制度、组织、规则等都处于一种不断更新、完善、变化的过程之中。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由于现代传媒技术的高度发展,体育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即时性效应越来越明显,相比其他社会信息表现出更明显的时效性特征。

3.2.2 体育传播符号

在研究体育信息时,必然要涉及体育传播的符号特点。根据现代传播学理论,符号即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有意义的象征物。符号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中介物,是一种独立存在,承载着传受双方相互流动的信息[13—15]。表征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信息,只有被人类用符号序列表达出来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而当人们使用符号去表达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时,也就开始了传播。符号具有指代性、社会共有性和发展性等属性。

与一切人类文化传播一样,体育信息要从传者流动至受众,必须借助符号作为中介。举个例来说,当发令员鸣枪时,只有理解“鸣枪”这一信号所含意义的人,才能够做出“起跑”的反应。“鸣枪”在这里是一种特定的体育符号,指代的就是“起跑”这一信息。只有发令者(传者)和跑步者“受者”共同享有“鸣枪”这一符号的意义时,“起跑”这一信息才会传播给起跑者。如果起跑者不明白“鸣枪”的意义,他也就不会做出“起跑”的反应。

由于体育是一种以身体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因此,体育传播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与其他传播相比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规律。其中,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仪式等传播活动中主要使用非语言符号。

现代传播学一般将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两大类。前者主要指语言符号,包括语音符号与文字符号。后者是指语言符号以外的作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通常包括以下4种:物体语言符号(服装、标识、徽记、旗帜、色彩、器械、设施、广告、建筑等等)、体态语言符号(动作、姿势、手势、表情、眼神等等)、伴随语言符号(语言的音调、音量、音色、节奏、速率等)、时空语言符号(哭声、笑声、叹息、呻吟等)[14]。虽然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最主要的工具,但据美国学者L·伯德惠斯特尔的研究,在两个人的传播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

语言符号在体育传播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人类的体育思想、理论、方法、技术、纪录、组织、管理、营销、广告等传播都离不开语言与文字。现代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的体育报道和体育宣传,更是高度依赖语言符号进行传播。

体育传播的特点之一,是在体育教育、训练、比赛、仪式等行为中,其传播介质以非语言符号为主。例如,在田径比赛中,从发令员的鸣枪到运动员接收“枪声”这一信号后起跑,到裁判员从枪声、起跑线、运动员动作这三者的动态关系判断起跑是否犯规,再到观众看到运动员起跑时发出的欢呼,这一过程都是在非语言符号系统中进行的。枪声、起跑线属于物体语言符号、运动员起跑属于体态语言符号,观众的欢呼则属于时空语言符号。从这里可以看出,非语言符号是体育传播特有的传播介质,其中又以体态语言符号为主,辅之以其他非语言符号。

参与体育,就意味着使用一个特定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中,有语言符号,但主要使用的是非语言符号。这是因为,你无论从事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离不开身体运动。这是体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此处不将棋牌等活动列为经典意义上的体育运动)。换言之,一个人只要参与体育,无论是体育比赛、训练教学还是体育活动,也无论他从事的是哪一类项目,他就进入了一个特有的符号系统。他或者使用这些符号系统来学习、了解有关理论、知识、规则及相关信息,或者用这些符号所指代的技术、战术、方法、手段、器械、设施、场(馆)等来锻炼身体,掌握技术、提高水平及自我娱乐;或者使用这些符号来进行体育管理、组织、宣传、科研、营销;或者借助这些符号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娱乐受众。

每一类运动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它代表了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具体的规则、技术、战术、器材、施备、场(馆)和要求等。从事某一项运动,就是使用一个特定的符号系统,例如,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遵照约定的规则来参加游戏,从球场上每个人的相貌、体形、衣服色彩、标志、运动状态等物体符号来判断是己方球员还是对方球员;通过对方或己方参与者的动作、表情、眼神等体态符号来判断他们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并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从人、球、篮筐的技术关系中判断自己是否该投篮、如何投篮;从裁判的哨声、手势、姿势上判断他做出了什么样的裁决。这些符号中有的属于语言符号,如场上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语言沟通、暂停时间教练员对运动员布置战术、场边媒体播音员的现场解说等。但更多的则是使用非语言符号,如运动者的动作、姿势、表情、眼神,裁判员的哨音、手势等。

研究体育传播的符号规律与特点对于体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据笔者观察,在一场典型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教练之间,运动员、教练员与裁判员之间、运动员与观众之间使用非语言符号进行交流的比例应在90%以上。在体育活动中,如跑步、钓鱼、爬山等使用非语言符号的比例也应在80%~90%以上。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中、小学体育课,非语言符号的交流(如教师示范、口哨、手势、学生练习等)也应在70%~80%以上。那么,在体育实践中,应如何正确运用体育特有的非语言符号规律与特点来进行比赛、训练和教学活动?又如,在大型赛事如奥运会、中国的全运会中,开闭幕式、各类仪式、升旗、奏国歌、发奖、标志、广告、旗帜、徽记等都是体育中特有的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正确使用非语言符号来表达其特有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像北京奥运会的会标、吉祥物等都是典型的非语言符号。这些符号指代了什么?具有哪些象征意义?传递了哪些信息?是否易于受众所理解?传播效果如何?实现了传者的意图吗?这些都是体育传播学应该予以解释和回答的重大实践性问题。另外,体育的语言传播符号特点也很值得研究。如运动训练、比赛、教学过程中教练员或教师的指挥、解说、口令、文字等的正确运用,对于保证比赛、训练和教学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媒体的体育报道、宣传、广告等更需要正确使用语言和文字等符号,才能达到传播的效果。

4 小结

体育传播学是随着现代体育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对于了解现代体育的特点、研究现代体育的传播规律,促进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指导现代体育实践,推动体育宣传、报道、推广、营销、公关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是以现代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体育的传播特点与规律,以此来指导体育传播与体育报道实践。目前,中国的体育传播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我国的体育传播学研究将获得快速的发展,并对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6—03—24;修订日期:2006—04—2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TY026)。

标签:;  ;  ;  ;  ;  ;  ;  

体育传播的主体特征与研究现状--兼论体育传播特征与信息符号理论_传播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