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地掌握邓小平科技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准确论文,完整论文,思想论文,科技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作了精辟的阐述,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首先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从各自工作的领域对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理解。在此精神指引下,科技系统广泛兴起学习邓小平科技思想新高潮。在学习中,我感到首要的问题,是完整准确地掌握邓小平科技思想,正确地指导实践。就此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关于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属性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领导集体与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时代特征结合的产物。正确认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属性,应当把握好四个关系。
1.把握好邓小平科技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它并非是游离于邓小平理论之外,也不是并列关系。首先,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科技思想主体位置处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占有凸显的地位。其次,邓小平科技思想渗透在整个理论体系中。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理论,诸如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等理论,无不包含有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最后,在强调“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相对独立性。邓小平科技思想相对自成体系。它正确地解答了在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系列重大课题,形成了一系列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有机联系,逻辑关系紧密,构筑了完整的邓小平科技思想。
2.把握好主创者与集体智慧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包括邓小平科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同志。这一理论成果又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正确把握这个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掌握邓小平科技思想。首先,学习邓小平科技思想最好的教材、武装头脑的最有力武器是《邓小平文选》,这是应该重点学习的。同时这一理论也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的文献中,这也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在对待这个关系问题上,看不到主要创立者的“最大贡献”或把邓小平科技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成是个人的思想,都是失之偏颇的。
3.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技学说的继承和发展。首先,这是一面旗帜,而不是相互分离的三面旗帜。其次,继承不是教条套用,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创新。再次,邓小平科技思想着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科技论述中的那些在当时条件下是对的而现在看来还不够的或现在不适用的,加以新的阐发;对原来未涉及的诸多新课题作了全新的回答,讲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体现出新境界、新的科学水平、新的科学判断、新的科学体系的特色。最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始终在延续,邓小平科技思想将在研究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因此,不应静止孤立地研究学习邓小平科技思想。
4.把握好理论发展与实践的关系
邓小平科技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色和时代特征。首先,邓小平科技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精髓,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开辟新时期新道路中继承发展起来的。其次,这个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随着不断解决新的问题,邓小平科技思想日渐丰富成熟。因此,研究学习邓小平科技思想不能脱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史。最后,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实践的指南,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发展的伟大旗帜。这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关于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发展过程
以邓小平科技思想属性为基点,分析邓小平科技思想从开始形成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发展,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阶段相一致(即与中国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形成相一致),与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步调相一致。
邓小平科技思想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从1977年到1982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拨乱反正、继往开来,即开始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突出而卓有成效地取得了这样几方面理论成果:
1.拨乱反正了科技发展的两大基本观点: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在批判“四人帮”蓄意破坏的罪行的同时,重申了马克思、恩格思多次阐述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引伸到社会生产力巨大的发展,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二是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连带答复了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问题。以这两个观点为前提,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要在短短二十多年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大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当然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论点。
2.为新时期制定科技发展基本方针和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迎接新时期的到来,邓小平同志在科技发展理论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在这一阶段,他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论断;提出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论断;提出了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包括大力培养新的科学技术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打破常规发现、选拔、培养人才等论断;提出了科研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的论断;提出了赶超世界先进,要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装备、管理方法,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第一是学会、第二要创新的论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等论断等。这一系列论点,在继承建国以来我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勾勒了社会主义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
3.确定了科技发展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全会提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导入了新时期。作为四化建设关键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当然必须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才能长足进步,必须着力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改革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等等。全会号召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除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外,还应该学经济,学科学技术,学管理知识。
以上可以明晰地看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邓小平科技思想开始形成。
第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确立主题、明确方针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农村改革和特区建设如火如荼。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与之相适应,科技思想发展的阶段标志是明确了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必须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的论点。指出要把科技发展作为科技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卫的费用不可,要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等。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委党组《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在通知中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新方针及相应措施。通知指出,科技要走在生产建设前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科技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大力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发展计划、规划要把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等。
1982年,中央明确提出了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确立了科技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是: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阐明的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指明了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方向,将以往主要是科技对经济的单向服务转变为双向关系。这一战略方针,在邓小平科技思想和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第三,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继续展开、形成轮廓的阶段。
十二大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后,邓小平理论继续展开。到十三大,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新时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邓小平科技思想同步经历了这样的阶段,这个阶段科技思想的主要标志是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轨道的转移。
1983年,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1984年,他第一次到深圳特区考察后认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这是改革开放的一大举措。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所谓进一步,就是在方针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体制问题。他要求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双管齐下”;“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同年,党中央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现在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的因素。
1986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时谈到: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同年,他又谈到:“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
1987年,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此时,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框架已基本构成。
第四,从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理论成熟、形成体系的阶段。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同年,党的十四大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为九个方面。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对科技思想作为最集中、最精辟、最全面的概括。其中最富创造性的是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基本观点, 他在1988年曾不止一次地提过。其他包括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1988年就强调过);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老中青科学家都很重要,感谢科学工作者作出的贡献;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等。这一系列基本观点与以往几个阶段的有关观点,形成了相互联系的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完整的体系。
三、关于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体系
掌握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否是理论,其二是是否构成体系。
由于邓小平科技思想不是出现在整篇完整的论述中,而是蕴含于解决实践问题的若干讲话和文件中,因此产生“是否是理论”的疑问并不奇怪。鉴别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四个尺度:一是看它是否能回答世界和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这些回答实践证明应是正确的,三是这些回答的基本观点之间应当有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四是这些回答必须有鲜明的时代创造性。从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属性和发展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邓小平科技思想完全符合理论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邓小平科技思想与其他“纯理论”相比,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那么,如何看待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科学体系呢?
从1991年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抓紧对邓小平第一生产力思想进行阐发。但由于当时邓小平科技思想处在发展期,各种研究和概括不易全面和完整。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将邓小平科技思想概括为社会功能、地位和作用、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基本任务、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1997 年5月17日,温家宝同志在中国科学院举行的学习邓小平科技思想座谈会上讲话,将邓小平思想列了九个富于创造性的、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简而言之,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观点;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点;要解放生产力必须相应改革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观点;基础研究是应用开发的先导和源泉,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观点;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观点;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科学管理方法的观点;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观点等。在这次讲话中,温家宝同志也强调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领导的问题。通过学习研究,我们认识到,这两种分类既各有侧重,又是相辅相成的。
解决的重大问题,侧重是按照内在的逻辑联系分类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侧重是按照相互依存的横向内容联系分类的。两种分类构成了对应的关系。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包括科技的社会功能、地位和作用等重大问题,对应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基本观点。应用理论分为目标和任务、措施和保障两部分,分别包括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基本任务和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组织领导等重大问题,各重大问题又对应一至三、四个基本观点。实际上,邓小平科技思想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的首要的理论问题,在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正是我们应该下功夫掌握的。
标签:科技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邓小平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