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_农民论文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_农民论文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对策论文,农村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统计公告》等资料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3.1:1,加上福利、保险等社保待遇实际上达到6:1,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是7.3年,与城市居民相差3年,而且这种差距正在拉大,这一差距将与收入差距成为互动因素,将进入社会失衡发展的恶性循环。

从文化素质看,据2000年11月1日普查,中国大陆总人口12.65亿,其中城镇人口4.56亿,占36.09%,乡村人口8.07亿,占63.91%。与城市居民比较,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2000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者达到54.17%,即使到2005年小学以下仍占51.3%,初中以下占90.3%,大专以上只占0.4%,形势并不乐观。农村教育的不均衡性和滞后性决定着未来农民的综合素质并不能在短期内提高很快。

地区间农民素质差距较大,东部农村劳动力中高中毕业占13%,初中毕业占50%,小学毕业占30%,文盲、半文盲约占7%。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小学和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分别是43%、38%、9%;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小学所占比例分别是33%、45%,文盲、半文盲超过10%。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农民文化程度差距更大,大学以上、高中学历所占比例法国为7%、60%,日本为5.9%、74.8%,德国大学以上学历为7%。

从科学素质看,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具备科学素养的农村居民仅占0.4%,比城市居民比例3.1%低近7倍。与其它职业相比较,从事农林牧渔劳动者利用因特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仅为0.1。

从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程度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业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比例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我国农民受过职业培训所占比例不足2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都在70%以上。

近期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中农村妇女已经占60%~70%,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劳动力。农村妇女的素质可以代表和决定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和未来。根据全国妇联和统计局2001年9月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我国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农村妇女比例为82.1%,比男性高17.4个百分点。而兼营非农性生产经营活动的男性为35.3%,比女性高近一倍。根据2000年全国妇联的抽样调查,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比例是42.3%,比男性高21.8个百分点;58.8%的女性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农村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女性化的发展趋势,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具下降趋势。

二、农民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

自2003年国务院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对阻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外在因素分析研究得多,对其内因分析研究少。经对农民工的深入调查了解,多数农村学生在初中二年级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内容不符合农村学生的不同需求,不适应应试教育内容而自己退学,而在高中阶段辍学,主要是由于一些学校盲目追求高考升学率,使学习后进或因各种原因难以跟上高密度和高难度应试学习的学生不得不退学。实践证明,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内容不符合农村学生的不同需求。农村教育的实质是农村职业教育,这是由城乡教育差距的长期性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它行业的教育经过资源结构的调整优化而得到充实和提高,而农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因其弱势产业教育的特征与发展规律不适应市场化运作,在不同程度上被削弱、流失,甚至瘫痪。全国农村职业高中基本上处于“有校无生”的瘫痪状态;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鼎盛一时的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受到极大冲击,366所学校经各地调整,不足200多所,目前还在减少,有的脱掉“农字帽”,有的升为高职学院,有的被合并,这里值得商榷的是,因招生困难而选择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律的调整无可厚非,不应“一刀切”,但盲目合并、削弱和脱离农业是令人堪忧的,我国的地区相当于国外一个州或省,连1所农业职业学院都没有,迟早会出现问题。各省1所或2所的农业大学也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项目支持,缺乏更多直接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具体计划与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因没有及时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采取相应的支持与配套政策,农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被削弱、流失和瘫痪现象及其对农民素质和农村发展的影响正在凸显。农民素质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教育与农村学生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和网络被削弱、流失和濒临瘫痪。目前,农民职业与成人教育有些恢复,出现生机并取得一些效益,弥补了农村教育薄弱的环节,但各级政府运作下的形式主义不少,缺乏长效机制,与农村居民的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在农村学校教育和职业学校教育十分脆弱的情况下,仅靠以政府牵头组织的短期、应急、群众性的科普教育,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和农民的不同需求,应从教育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一源头上找出根源,通过制度与机制建设治理根本,并与农民成人职后教育相衔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与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和机制,为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现代化服务。

三、对策与措施

1.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教育体系,调整优化县乡村教育结构。根据农村教育的区域性、分散性和辐射性特点,协同各省(区、市)高等院校,依托现有的分布在各地、市的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建立省、地农村教育综合培训中心作为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省、地农村教育培训基地示范、辐射和带动县乡村的职业教育中心和城乡文化技术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高、中、初等农村教育体系。通过这种制度创新和保障,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后继农民、技术农民、中坚农户、农村干部、中小企业家、农村经纪人的教育培训,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保障。对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专项经费,并逐步增加投入,每年以项目形式支持职业教育基地,支持基地开展研究和培训、编制教材和改善设备条件。通过建立和完善高、中、初等农村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升学、就业和创业的立交桥,使农村孩子以往的升学无望变为有望,就业无路变为有路,致富无术变为有术,彻底转变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的现象。

通过调整优化,近期内每个县都建立一所高职学院或综合性职业(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统筹协调、统一运作,形成合力。对各县乡名目繁多、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各种职业、成人学校、培训机构,通过优化结构、层次和布局,成立一个综合性职业(成人)教育学院(中心),施行农科教结合,以防止各行各业、各部门教育培训机构条块分割,分散、重复培训和资源、经费极大浪费现象,以形成合力,开展按需求、开放、有序、分层次、重实效的农民教育,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转岗培训,解决农村教育发展出路,提高农村职业、成人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2.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项学校新体制。借鉴国外通过学校体制加强农村教育的经验,经专家论证,在每个省、市、自治区依托现有的农业院校(正规本科大学)建立1-2所农村教育(或职业教育)学院和农村教育(或职业教育)研究所,增设推广教育教授工作职能、编制和具体任务,以研究农村教育,编制教材,培训高层次专业农民与农村学校专业教师为重点,建立一项新的农村教育牵头制度与保障机制。负责农业中专学校、农村职业高中、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农村中小学的生物、绿色证书等专业教师,以及有一定水平和经营规模专业农民的培训,同时,研究农村教育和农民教育,编制课程、教材,示范带动地市、县乡村农村教育体系。国家、省(区、市)级财政建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使农业高校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中充分发挥牵引、示范和辐射作用。

3.实行新的学费减免政策。在目前职业教育滑坡的情况下,为扶持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尤其是挽救和扶持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抢救性措施,对农村职业学校和农业专业的学生大幅度减免学费。如对职业学校学生减免20%~30%的学费;对农村职业学校或农业专业的学生减免50%的学费,减免部分由各级政府财政支出。

4.积极推进农村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农村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逐步实现国家、地方、校本教材并举的灵活格局,在农村初中实行绿色证书教育,这是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制度,是从源头上提高农民和进城务工者综合素质的正确选择。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农村职业、创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农村学生升学、进城就业和回乡务农创业打下坚实的心理和能力基础,逐步实现农民职前职后教育相衔接。在各级政府重视和加强农村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农村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建设,是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人员更好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共同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最佳结合点和落脚点,也是大多数农村孩子体验人人成才和成功喜悦的素质教育实践。以升学、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农村绿色证书教育为教育、农业工作者提供了无限的施展舞台和发展空间。

5.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不断扩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虽然城市、城镇直接受益,但其重要意义和社会正面效应有目共睹。但是积极发展农村高中和面向农村的高职教育(将来是本科),从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教育、高等教育面向农村实现区域化,为农村教育提供出路这一角度看,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需要立即附诸实践。现有的高职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县职教中心都有条件发展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没有出口的农村教育只能在低谷徘徊。高职面向农村必须在招生方面有优惠、特殊政策,如加分、就近、考虑农村考生、填报志愿等因素,优先录取农村考生。高职在农村扩招是每年从800万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中逐步转出300~400万农村青年的一个积极有效的办法,其余400万人经过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可以回到农村创业或进城从事二三产业。

6.加强调查研究,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研究和解决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和新问题。在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把隶属不同行业部门管理的农业、科技和教育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基础、职业、成人等不同类型教育的紧密结合起来,使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同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衔接、相互促进,更好地为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是我国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在长年的社会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与科技创业之路,是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而做出的正确选择。在新形势下,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切入点、结合点和突破口,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制度与机制,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标签:;  ;  ;  ;  ;  ;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