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步八段式课堂教学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段式论文,课堂教学论文,小学论文,数学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什么是四步八段式课堂教学结构
四步八段式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进行设计的。学生对新知的认识,一般有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过程。根据这四个过程,我们把课堂教学有序地划分为四个相应的阶段,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步。在具体安排上,适当的组合和补充:一是把感知和理解都列为同一步教学,突出新课重点,缩短教学时间,做好直观设计,使学生容易理解;二是在巩固和运用之后,加上课堂小结,即课堂结构变成“直观感知—巩固—运用—小结”四步。
每一步教学,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又设计一个或若干个不同功能但相互衔接并且不断深化的教学阶段。其中,“直观感知”二段,“巩固”一段,“运用”三段,“小结”一段,共八段。四个步骤,八个阶段的课堂结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四步八段的课堂结构内容见右表。
二、四步八段式课堂教学结构的主要特点
1.课堂结构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步。
有些新课教学忽略或没有做好“直观感知”这一步,没有设计好学生对新知认识的思维阶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结果,学生听不懂。听不懂则使学生不听,课堂教学越教越乱。有些课不安排巩固练习或无计划地把巩固性的练习时间拖得太长。前者使大面积学生观念模糊,后者使大面积学生能力低下,并且课外作业太多。有些课上得前宽后紧,没有充分的课堂上的层次性运用训练,草草收场。这些教学现象,主要是课堂教学上没有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的几个步骤所造成的。四个过程是客观存在的认知规律。一个过程做不好,则思维过程不落实,教学效果便不好,四步结构有序地实施,便能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学的一定规律,从一个层次向另一个层次不断深化。
2.教学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过程一致。
内容的八段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推向高潮。基本训练完成了,铺垫迁移便有了基础;铺垫迁移解决了,新课教学便可顺利进行;新课知识理解后,巩固练习便能信手解决,抽象思维得到初步建立。抽象思维建立之后,再进行运用和发展。这样,一步步推进,学生的基础知识便得到落实,基本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兴趣也随着智能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3.把感知和理解归为同一步教学。
不少课堂教学吃亏在把感知这一步拉得太长;一是教师反复讲,细分析,务求学生听懂,结果许多学生非但听不懂,甚至不愿听;二是设计的阶梯太长,要绕一个大弯才能上去,结果,许多学生情绪松懈,后面的教学设计也没有时间保证,只得匆匆结束或拖长课时。四步八段式课堂结构把感知和理解列为同一步的“直观感知”教学,强调了为达到理解而进行直观感知的设计和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序而紧凑。直观感知不仅包括直观演示、操作、图形等直接看得到的东西,还应包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容易认识而导向理解的感知。
4.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中,堂上训练解决课后作业的时间约20—25分钟,规定要把课本中的练习分层次地安排在课堂内完成或大部分完成。这种规定,既保证学生能当堂消化、巩固、运用,又保证课后无负担或少负担,学得轻松,还可以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三、四步八段式课堂教学结构的主要功能
1.便于老师教。
四步八段教学结构重视强化直观感知,重视基本训练和铺垫迁移,有效地分散难点。在新课教学中,重点内容指向明确,并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和层次性的运用发展。按照这种结构的组合去备课和讲课,能促使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特点,也就掌握了启发式教学方法,有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便于学生学。
四步八段课堂结构根据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规律去设计教学过程,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划分学习阶段,使学生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就投入到递进的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去。同时,当新课的思维建立之后,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堂上训练和反馈,使大面积的学生能当堂接受、当堂消化、当堂巩固、运用。规定课后练习要有层次地在课内完成,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3.重视知识的迁移。
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能逐步得到培养和发展。这种结构教法,适用于任何班级。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着重解决直观感知中三个问题。
(1)基本训练要精。基本训练包括口算训练、旧知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训练和有关式题、文字题的基本训练等。从思维的角度看,它离不开两个类型:一是训练旧知识的计算技能,为新课打基础;二是训练数量关系,从综合的角度或分析的角度去深化。学生感知新课的时间只有15—20分钟,所以,新课教学前的基本训练必须少而精,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多下功夫。
(2)铺垫迁移要准。着重“直观”,以旧引新,是直观感知中的重要一步。要侧重旧知基础,使新知伸手可摘。应用题的铺垫迁移,一般采用化整为零法:即把一个例题,在难点上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相关联的问题;学生会解决这些问题后再合二为一,形成思维的综合。
(3)新课教学要明。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维过程落实上。采用的办法是图、式、数量关系同步进行,达到既简又明。不可以多次重复:先用数量关系分析一次,再用线段图分析一次,然后再提问学生一次,最后又总结一次。总之,思维发展只能螺旋上升,不能来回重复。
2.要按一定的比例去组合各个教学环节。
要认真控制时间,保证各个教学环节正常开展,这才能正常地发挥整体系统的最佳功能。
3.运用发展阶段要及时掌握学习情况,调整教学。
五、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