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辅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高中物理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扮演“演讲者”的角色,学生总是乖乖地做“沉默的羔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似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就不会主动思考问题,只能被动地按着教师预先设定的程序行动,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缺乏对学习作出自主选择的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适切应用思维导图,能引导、唤醒教育的主体,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思维导图的涵义及其作用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开发出来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是从一个中心主题出发的自然结构,通过符号、关键词、图像、线条和颜色,遵循一套基本、简单、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逐渐建立一个有序的发散的树状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从定义上看,思维导图实际上是一种用图形来表示思维的工具。它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方式,由一个中心出发,将某一模块内的知识点按其内在的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可视化、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显性化的图形。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脑,且各有分工。记忆主要由右脑负责,而右脑对图形的记忆力要比对普通文字的记忆强很多。思维导图正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与大脑细胞的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与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非常吻合。思维导图将知识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表现,能够揭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使单调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因此,形象直观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活化。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课堂小结的运用 案例1 教科版《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 本节课共包含四个小标题,分别是电阻的串并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由于知识点较多,一堂课下来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体系。其实这些知识点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串起来,将这些知识点网络化、系统化、形象化、简单化的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设计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堂小结,效果会更好。 从下页图1可以看出,本节课包含电表的改装,测量电路的选择,误差的类型及减小的方法,控制电路的选择共四个模块。通过该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还知道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从表头出发的知识体系。这种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堂小结既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 2.思维导图在专题复习中的运用 学生在学完一章后,总感觉每一章的知识点头绪既多又乱,难以把握哪些是主干知识,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基于思维导图的专题复习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思维导图可以使得某个专题的知识在图式化表示中得以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帮助学生抓住专题核心,宏观把握专题,理清专题线索,构建专题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加深对整章知识的理解。 案例2 教科版3-2第一章《电磁感应》 从下页图2可以看出,《电磁感应》这一章核心的物理量就是磁通量。从磁通量出发,逐渐引出电磁感应的两大定律,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个层面不同的表达形式。用思维图辅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_思维导图论文
用思维图辅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_思维导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