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国家和地区计算机产业现状、国家计算机政策等_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亚太国家和地区计算机产业现状、国家计算机政策等_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亚太国家和地区计算机工业状况、国家计算机政策及其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计算机论文,国家论文,亚太论文,及其他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状况及政策

日本:〔1〕日本生产各种系列计算机产品,包括主机:小型机、 微型机及外围设备。日本有技术能力对产品进行创新和独特设计,在先进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在软件生产方面范围广泛,并可设计供出口的、适用于国际市场的计算机程序。近年来,日本的硬件工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日本计算机工业在技术和制造方面加强力量,继续与美国在硬件生产方面的领先地位抗争。

在亚太国家中,日本首先将计算机生产作为国家的重点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战略,包括保护本国的市场,与IBM 交涉技术转让问题,创立研究与发展协会,以及成立国有计算机租赁机构等,这对日本计算机市场的生存发展,对在日本,甚至在国际上与IBM竞争是有利的。

日本的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将日本视为工业和技术效仿的模式,并依赖日本的指导。尽管它们依赖美国的投资、关键技术和市场通道,它们还是保持着与日本的密切联系。它们仿效日本的战略和机构设置,依赖日本的技术、财政援助、培训和研究与发展。这些国家还努力跟随日本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台湾:〔2〕台湾已成为微机、 计算机部件和外围设备的主要生产地。台湾在计算机生产方面追随新加坡,但大多数产品由台湾公司生产,而新加坡则受到多国合作的支配。台湾在技术和许多关键部件的生产方面还依赖进口,但也自行设计生产整机,并很快将高水平的产品推向市场。台湾的软件和服务业迅速崛起。台湾鼓励其众多的小型和媒体型企业转向计算机生产,这有助于克服资源短缺而向研究与发展方面投资。 台湾还建立了存储科学工业园区(Hsinchu Science

IndustrialPark)作为高技术工业的核心。

新加坡〔3〕:新加坡在硬盘驱动器的生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国内拥有大量生产光驱设备的公司和微机工业,其计算机工业受多国合作的支配。有些人将研究和发展工作转向新加坡,并利用新加坡作为设计和试验新产品的基地,特别是生产光驱产品。新加坡政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刺激投资者,将重点放在为外国投资创造有利环境上。这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硬盘驱动器生产基地,同时还是微机和其他部件的主要生产基地。

韩国:〔4〕〔5〕韩国的计算机工业受少数商业集团的控制,在计算机生产方面落后于新加坡和台湾。从90年代起,微机生产迅速滑坡,而外围设备的生产却持续增长。韩国政府的规划使计算机的使用局限在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韩国的计算机公司受到美国价格战的压力,而且依赖日本的外围设备的支持。韩国特别将微机和小型机的生产作为发展目标。韩国不断减少直接与本国计算机工业竞争的进口,对外国投资也提出各种各样的限制。韩国允许重要部件和主要设备的进口,并以打开市场通道为回报引进技术。在硬件生产方面,政府对国内产品给予优惠待遇,通过建立政府管理、教育、财政金融和国防方面的计算机网络来刺激国内需求。韩国还通过本国的投资和私人部门的投资来推动研究与发展。

香港:〔6 〕香港在微机和某些部件的生产范围和技术深度方面并不先进。其大多数产品是由中国大陆生产的产品组装,在香港进行最后的检验和包装,冠以“香港出品”字样出口。香港的信息技术公司很少进行研究工作。

泰国:泰国在硬件生产方面增长迅速,使其走在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泰国的主要产品由日本、台湾和韩国的公司装配和出口。泰国政府也采取推动计算机生产的政策,使其生产迅速发展。泰国政府投资局(BOI)为建立电子生产设备的公司, 特别是其产品投放于出口市场的公司规定税额并提供其他优惠。泰国推动计算机生产的政策吸取了各国扩大基础设施和工业结构方面的经验,并着眼于国际竞争。

印度:〔7〕印度力争保护国内市场。 它几乎不进行外围设备的生产,这是因为其过去的政策使印度更适合于进口和组装部件,以此来满足当地的销售。印度的软件工业生机勃勃,有大批业务素质颇高的程序设计人员和软件工程师。印度的公司还向美国的公司出口程序设计服务,许多国家的公司已将其程序设计的工作转至印度进行。印度对计算机政策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态度。对信息技术进口实施高额利税,实施的时间比日本还要长,印度与日本不同,它并不推动其国内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新西兰:〔8〕新西兰不生产硬件,但有以出口为主的软件工业。 其公司为工业用户提供专门的软件,而商业软件则受制于外国软件公司。

菲律宾:〔9〕菲律宾是半导体生产的主要基地, 有小型计算机软件工业。以承包美国公司的数据处理工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部门发展迅速。服务出口额远远超过软件出口。

上述国家计算机工业的成功是与政府对这一部门采取的特殊政策分不开的。这些政策包括:①限制进口;②鼓励出口;③刺激外国投资;④限制外国投资;⑤对计算机工业的直接补贴;⑥国有企业提供支持;⑦支持地方生产者;⑧计算机技术培训;⑨电子通讯方面的投资;⑩对研究与发展的支持;[11]计算机工业的合作。

环境与政策变化以及决策者对计算机工业的影响〔10〕

有三种类型的环境因素与计算机的生产有关:人的因素(指科学家和工程师),当前工业状况和用于研究和发展的费用。

政策变化与决策者对计算机工业的影响表现为:①人类资源发展对计算机工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②成功的政策必须是国际注目的焦点;③在发展硬件生产方面,鼓励国内使用在初期和今后都是必需的;④计算机政策要以软件和服务作为重要目标;⑤促进国内硬件生产的政策可以通过市场保护制约软件和服务部门的发展;⑥政策必须通过强大的合作团体与有关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注释:

〔1〕M.安科多盖伊:《日本对IBM 的挑战》。 哈佛大学出版, 1989年。

〔2〕《1993年信息工业年鉴,台湾》,台北。

〔3〕S.贾曼等:《允当通向信息社会推动力的政府:新加坡计算机政策》,1990年。

〔4 〕J.戴德里克等:《处在十字路口的韩国工业政策:信息技术的例子》,1994年。

〔5〕Y.金:《韩国的信息化:我们身处何处》?1993年。

〔6〕香港信息技术的环境与人力资源报告,英国,1990年。

〔7〕P.达欣尼:《信息技术工业在印度爆炸》,1993年。

〔8〕M.波特等:《欣欣向荣的新西兰竞争优势》, 牛津大学出版,1991年。

〔9〕A.德瓦萨海亚姆:《菲律宾软件工业的增长》,1992 年《亚洲计算机周刊》。

〔10〕J.戴德里克:《亚太国家技术政策及计算机生产》, 《信息社会》1995年第2期,第51,54—57页。

标签:;  ;  ;  

亚太国家和地区计算机产业现状、国家计算机政策等_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