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课:多思考体操_思维品质论文

高中写作课:多思考体操_思维品质论文

高中作文课:多做思维体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操论文,多做论文,思维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作文各项能力的培养中,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尤为重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思维不仅地位突出,也是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历年语文《考试大纲》在写作“发展等级”部分提出与思维密切相关的“深刻”“有创新”等考查目标都说明了这一点。而作文阅卷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是: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堪忧。比如200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好奇心”,表面看上去很简单,连小朋友都懂,实际里面包含着复杂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要求考生具备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思辨力。大量考生不知道“好奇心”是个中性词——有好的好奇心,它促人探究、创造;也有不好的好奇心,它让人猎奇、窥视;还有鲁迅笔下“看客”们的好奇心。只有少量考生认识到好奇心是把“双刃剑”。此外,仅有好奇心并不能带来伟大成果,因为好奇心有两个特点:蜻蜓点水,不太稳定;短暂肤浅,不能维持太久。但许多考生误以为只要有好奇心,万事好成功,把一开始的好奇心和伟大成果直接挂钩。这都说明他们目光较浅,思维粗疏。

为此,我们应努力克服目前写作指导中普遍存在且较为严重的单纯的技术主义倾向,重视从发展思维的角度进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深入本质,积极思辨,追求新的发现;加强对联想、想象力的开掘,以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否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

近两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时时注意开设一些思维训练课。实践证明,多做思维体操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事半功倍,收效明显。下面,试择要简介两堂思维训练课。

一、见解求异——偏重于立意的思维训练

笔者有过一堂“求异思维与立意求新”的作文课,着重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一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明确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的重要性。教师指出:消极思维定势是一种保守、僵化的思维方式,它限制人的思维活力,扼杀人的创造精神。囿于这种思维方式,写作者的思维活动不敢越雷池半步,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缺乏个性,写人则千人一面,议论则人云亦云。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强调:“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产生新意与活力的关键在于“变”,“变”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由地驰骋文思。

二是结合典型例文和相关练习,学习运用求异思维。先让学生明确,求异思维是与习惯思维相对立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写作中运用求异思维,大体有两种情况:(1)变向求新。“变向”即避开惯取的思维角度,变换新的思维方向构思作文。(2)逆向求新。“逆向”指作文时对已成定论的事理反过来想,然后构思成篇。古人所谓“从反面做”即指此。逆向思维其实也是变向思维,因其具有特殊性,人们便将它与变向思维并列看待。逆向思维具有开拓性、求异性的特点,能使你认识到新的领域,获得新的成果。尤其是在议论文写作中,要敢于展开逆向思维,努力提高创新意识。

接下来,师生对比阅读苏洵、苏辙父子的《六国论》。苏洵的《六国论》,是根据北宋外患频仍、统治者屈辱苟安的背景立论,指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从政治的角度总结教训、讽谏统治者的。苏辙也写了篇《六国论》,题目虽同但意从己出。他从军事角度总结历史,提出韩、魏两国西邻强秦,为齐、楚、燕、赵之屏障,但六国之士不知天下大势,牺牲韩、魏,自毁屏障,以致被秦逐个消灭。这也切中弊端,不无规箴告诫之效。《古文观止》独选苏辙的《六国论》,就反映了选家对它的高度评价。教师还另行补充一例:面对高考新材料作文“明星代言”,绝大多数考生是从“明星代言应恪守诚信”这一角度立意的,而有位考生大胆运用变向思维,借助“中学生‘明星代言’电视辩论大赛”反方一辩3分钟陈词的体式,从“首先,何为‘根本’”,“其次,明星代言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消费者购买哪一种产品”,“第三,明星是为商品代言而不是为商品证言”三个层次,言之成理地表明“明星不应负根本责任”。由于作者巧妙地转换视角,顿使文章别出心裁。这显然是大胆求新的表现,它启示我们:要想变向出新,就要积极打开思路,对同一个题目作多角度、多侧面的审视、体察,然后从“多”中选“优”、求“新”。在此基础上,以讨论的形式,当堂尝试下面几种练习:

1.成语新解

少数成语存在某种片面性、局限性,对其可采用求异思维确立新观点。比如“杯水车薪”,原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求异出新为:“杯水”力量确实小,但不必自轻自贱,要敢于发挥作用;无数“杯水”汇聚起来,又何愁“车薪”不灭?这样避熟就新,闪烁着独特的智慧火花,容易成为受人喜爱的奇葩。

2.俗语新释

个别俗语中含有旧意识,在不同条件下或对待不同的事物时,对它可以作全新的理解与阐释。比如针对“酒香不怕巷子深”“枪打出头鸟”,写“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敢于当出头鸟”。这类作文写好了,适时顺势,独放异彩。

3.人物新评

即用新的眼光,对课文人物或其他名人作出富于新意的评价。比如有篇优秀习作《鲁庄公“不鄙”》,结合《曹刿论战》一文,从“有着开明的思想”“有着不耻下问的精神”“有着平易近人的态度”三方面论证鲁庄公“不鄙”,既出人意料又言之成理。

4.现象新究

即采用求异思维对某些现象作客观的、深层次的探讨。例如有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为卫大夫孔悝的家宰(总管),孔悝作乱,子路不从,因而受到戈击,帽缨被击断。为保持君子风度,子路停下来扎好帽缨,以致被对方杀死。”本段文字原本是赞扬子路的,肯定他置生死于不顾,维护了士的尊严,堪称忠于信仰的典范。但是用全面、辩证的思想来评析,可得出富有时代特色也更合乎情理的观点:应以事业为重,不必拘泥于固有的礼节,所以子路之死不值得。

最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是不是所有题目都适合求异?可以求异的也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一番深思后给出答案:并非所有的作文题都适于求异,即使可求异的也不宜盲目拔高或任意贬低。他们的举例有:比如谈“鲁庄公‘不鄙’”,颇具新意,但硬要说“鲁庄公是千古明君”,则纯属无稽之谈。可见在运用变向思维时,要对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行反思,“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真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形成。

课后,教师留给学生这样两道练习题:

题一为以“有意思与有意义”为题构思一篇文章,采用发散思维确定作文立意。

题二为阅读下面短文“人生就像是自助餐”,完成有关练习。

一位老人从东欧到美国,在曼哈顿的一间餐馆,知道了在美国做事的法则:“在这里,人生就是一顿自助餐。只要你愿意付费,你想要什么都可以,你可以获得。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着别人把它拿给你,你成功不了。你必须站起身来,自己去拿。”

“人生就是一顿自助餐”,说得多好啊。自助,就意味着你要靠自己,要主动出击、寻找。成功固然需要机遇,但是幸运女神不会垂青守株待兔的人。

(节选自《安徽青年报》2010年5月10日)

本文核心句主要有“你必须站起身来,自己去拿”“自助,就意味着你要靠自己,要主动出击、寻找”等。也就是说,文章是以“自助餐”需要主动出击为切入点来立意的。请你想一想:“自助餐”还有哪些特点?如果要你以“人生就像是自助餐”为题写作,你还可以有哪些创新立意?

附:题一参考:“有意思与有意义”之间,存在哪些关系?这还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其实,两者之间是一种包容、转化关系。具体说来,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有些事情做起来有意思,但缺少意义——不该做(比如可批判当今这个时代“娱乐至死”的不良风气);

(2)有些事情做起来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当然应多做这类事;

(3)有些事情做起来有意思,却无所谓有没有意义,其意义需要靠你自己发掘与把握;

(4)有些事情做起来有意义,但没什么意思——还是得做,责任所在;

(5)做有意义的事并培养兴趣,从中感受“有意思”(如金岳霖先生认为哲学很“有趣”);

(6)有些事所谓“有意义”,只不过是一种功利性的意义(比如当前的学校教育,读书只为升学;比如家长不问子女兴趣爱好,拼命把他们往各种培训班里送),与其一味地讲“意义”,不如多做有意思的事,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滋有味;

(7)与“有意思”一样,“有意义”也具有主观性,我觉得某事有意思,在做事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那么它对我而言就是有意义的——这意义,至少是愉悦了身心,调节了情绪。

题二参考:(1)可以由“自助餐诱发人的邪恶”入题,先列举现象——“部分同胞在自助餐上的表现”,并归结出“自助餐是一种诱惑人展示自己贪婪和丑恶本性的就餐方式”;进而直接挑明“干脆可以说人生就是这样一场自助筵”,然后通过合理的类比与“分解”,巧妙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比如作如下阐说:

从出生那天起,我们就来到这样的一个大餐厅里。这里酸甜苦辣麻,各样的味道一应俱全。财富、名誉、友谊、爱情、食欲、美色等像各种各样的大菜,一道一道金碧辉煌地摆在我们面前……多数人会停留在人生自助餐的第一个层面,抢夺、挣扎、恐慌、焦虑地被自己的欲望支配着,被超量的食物折磨着,吃相难看,心态纠结地活着,把生活当成是一种痛苦。

另一部分人,会渐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量有多大,于是可以安定平和地取自己想要的那一份,酒至微酣、身心不疲地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美食,并从中获益。

还有极少数的人,明白人生的真谛,他们会换上干净漂亮的衣服,轻捷而优雅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然后在柔软曼妙的音乐中,细细品味那份恬淡安详的幸福。这样的人,就把生活变成一种艺术了。

(2)还可确立这样的主旨:人生好比“自助餐”,理应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做到“不加限制、各取所需”。

二、一材多用——偏重于素材的思维训练

任何一则材料都不止一个属性,看你要用它做什么。同一则材料,在证明不同观点、为不同立意服务时,可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阐释,即“一材多用”。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对此打了个有趣的比方,意思是说:文辞(包括材料)就像物品,思想见解(即中心观点)好比使用物品的工匠、医生。橘子、山楂等果品,厨师拿它做拼盘待客,医生拿它入药治病。懂这个道理的人,相同的文字(材料)可有不同的用法和用途,在不同人的笔下,它们(指材料)的样子不是死板不变的。因此,一则多义的材料从哪个角度运用,不得不问你的写作目的,并且要注意对本则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以求趋向你的写作目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曾安排过一堂“《荷马史诗》,英雄的史诗”一材多用指导课。以下是主要的教学步骤:

教师印发选自《荷马史诗》的14则小故事,并对《荷马史诗》作简要介绍;师生围绕《不和的金苹果》,多向解读素材并明确适用于哪些话题:

阿喀琉斯的父母(人类英雄珀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纷争女神厄里斯。气愤的厄里斯来到席间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送给最美的女子”。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争夺起这个苹果来。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为了得到这个金苹果,三位女神各许给帕里斯最大的好处:赫拉许诺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诺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爱神阿弗洛狄忒许诺给他一个最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最后判定阿弗洛狄忒最美,于是他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阿弗洛狄忒所许诺的最美的女子。为了夺回海伦,包括斯巴达在内的希腊各部落推举阿伽门农为首领,联合攻打特洛伊。战争进行了十年,阿喀琉斯、赫克托耳等众多英雄在战争中牺牲。

解读一:虚名是建造在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只为争夺“最美的女子”这一虚名,就不惜各施手段笼络帕里斯王子,最终导致人间血流成河,众多英雄丧生——可见,我们在虚荣面前须保持冷静。

解读二:在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时,我们往往像帕里斯一样,不能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只有坚守自己的本真,才能战胜各种诱惑。

解读三:每个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赫拉等三位女神本来各具其美,何必再去争谁最美呢?要知道“情人眼里出西施”,美是客观与主观的有机统一。

解读四:万事“和为贵”,因一个美女而铤而走险,而大动干戈,以致浩劫十年,生灵涂炭,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了。

解读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众女神争美这一行动,我们不妨多一点理解与宽容。

【适用话题】摈弃虚荣心、许诺、标准、和为贵、惨痛的代价……

然后,学生针对《赫克托耳之死》《坚贞的珀涅罗珀》等另13个小故事,一一予以多向解读及写出“适用话题”。在紧接着的交流、讲评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出一材多用的三种常见方法:(1)顺藤摸瓜,即透过材料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一般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让思维像水向低处流那么自然;(2)另辟蹊径,即从新的视角、新的侧面审察、思索人物与事件,见人之所未见,从而获得新的意蕴;(3)即小示大,即从细微处加以审视,把意义引申、发挥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认识。

当然,作文思维训练课的类型还有很多,诸如“猜读续补”(这是一种将挑选出来的叙事类作品的结尾——有时是中间部分——删去,让学生猜测原文并续补出来,然后师生比较续补与原作的优劣,欣赏作品构思技巧的学习活动)、“情境作文”(包括描述画面与听音乐写作文等)、“模仿范例写新篇”“一题(题目)多体(体裁)构思”,以及“病例诊疗”等,均可尝试。

标签:;  ;  

高中写作课:多思考体操_思维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