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习惯了被动听讲的学生需要必要的探究示范。实践证明,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示范是学生数学探究的基础,数学思维的展开、数学语言的运用等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探究示范下更显高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究示范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013-01
数学探究,是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已为数学教师所认同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对于讲授式教学而言,数学探究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水平。核心素养背景下,关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强调的就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而数学探究与深度学习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探究的地位又略显尴尬,一个几乎是公认的认识是:数学探究耗时耗力。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优势
首先,转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只需认真记下老师所说的重点,这样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高等数学课堂引入探究式教学法,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课堂的模式,将传统课堂的讲授新课为引学新知。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根据所要讲的内容创立一个情境,结合生活的实际内容引出将要传授的知识点。在这种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从现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出解决的方法,让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进行了有机结合。
其次,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课堂中,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不重视学生的反馈,但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则提倡让学生参与进来,和教师一起进行研究。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引导,让学生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认真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再对其进行帮助,引导学生来学习新知。
再次,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课堂中,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讲授课堂的重点,并在课下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作业的方法让学生来巩固知识,将学生学习的目的局限在应付考试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掌握知识。可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将布置作业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在课程开始就告诉学生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该如何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在探究式教学的高等数学学课堂中,学生不再只关注考试内容,而是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学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一)要主动寻找探究学习的机会
教师要把探究学习的机会都留给学生,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好奇心去努力的学习,让真实的答案被学生们一层层的剖出。假如老师只顾自己的教学就会忽略了学习的本质,而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探究能力,就很可能出现探究超前或滞后的现象。教师应该努力的培养学生们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探究的需要,即使是教案上安排的也要舍弃,如果学生产生了迷惑即使教案上没有安排,也要组织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高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我以前经历的课堂都是以老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负责在下边生听。课堂上的气氛十分的压抑,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大大降低了,这样学起数学来较为吃力。
应该让同学们活跃自己的思维,主张同学们的自我探讨能力。高中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辨别事物的能力,我们要抓住高中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探究欲望,来完成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每一次的机遇,引导探究式教学,以启发学生探究思维,让同学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感受到奥秘和快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师可以适当的划分小组
小组交流可以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来进行交流、讨论,每一部分的任务要精确到人,某同学在这次中主要负责什么,最后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汇报,并得出最后的结论。当然,老师在划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男女搭配、还有学生情感等进行合理的分组。每组成员不宜过多5-6人即可,小组轮流当组长,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时候,对每一位同学都是公平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不管基础如何,能够使每一位同学的能力都有所提升,使基础差的同学能够融入到课堂,而且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四)可以结合教材来设置情景
合理的情景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把同学们带到情景里去,让同学们独立思考。任何教学模式的基础都是教学材料,都是本着理解教学材料为目的开展的各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先展示长方体实物(纸盒),正方体实物(魔方),请两名同学上台测量长宽高后,报数据,由教师写出底面积和体积。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结语
总之,“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就能更好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晓洁.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14-15.
[2]吴新荷.浅议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58.
[3]高根.数学实验在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7(16):113-114.
[4]殷堰工.教材是开展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源[J].中学数学月刊,2011(05):4-7.
论文作者:刘长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同学们论文; 自己的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论文;